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各位同學們:
大家好!
目前2016年國考大綱和報名職位表已經正式頒布,各位關注公考的同學想必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每年國考公告發布后,很多同學的第一件事情都是下載職位信息表格,認真搜索EXCEL表格、尋找表格中是否有自己家鄉的崗位;是否有符合自身條件的崗位;自己喜歡的城市又有什么崗位。眾所周知公考的崗位只能報一個、且不能更換,有的同學受困于專業限制和要求限制、報名空間比較小;有的同學對國考報考沒有太多地區要求、又出自優勢專業,比如:財會類(最適合國稅系統的專業)、法學類(公考萬金油專業),這類同學的報考空間會比較大,具體的崗位選擇也比較艱難,那么這些崗位各自的特點是什么?都適合什么樣的同學報考?還有,職位表格機構性質中的“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和“公務員”有什么區別?職位名稱中的“科員”和“主任科員及以下”有什么區別?今天,我就站在一個政府工作人員的角度為大家解讀一下國考職位的特點,讓大家了解國考各崗位間的區別。
一、公務員的行政級別與行政機關的行政級別
行政級別
|
工資等級
|
職務級別
|
辦事員
|
19-27
|
|
科員
|
18-26
|
可任鄉鎮股級干部(非正式、不備案)
|
副科
|
17-24
|
|
正科
|
16-22
|
鄉鎮正職、縣級局正職、地級市科室正職
|
副處
|
14-20
|
|
正處
|
12-18
|
縣區正職、地級市局正職、省廳處室正職
|
副廳
|
10-15
|
|
正廳
|
8-13
|
地級市正職、省廳正職、國家司局正職
|
副部
|
6-10
|
|
正部
|
4-8
|
省級行政區正職、國家部委正職
|
副國
|
2-4
|
|
正國
|
1
|
大家可以看到,左側的一列是公務員的行政級別,共分12級,從辦事員到國家級正職,其中我們同學通過公考考錄的公務員最低級別是科員,最高級別是正科,也就是主任科員。我們在談到公務員行政級別的時候一般會說:鄉科級、縣處級、地廳級、省部級。這就是地方政府的行政級別,通常來講,省級行政區的級別是部級,也就是說,該行政區的黨政正職領導是正部級;地市級行政區的級別是廳級,也就是說,該行政區的黨政正職領導是正廳級;以此類推,縣區級行政區是處級;鄉鎮是科級。但是也有特殊情況,比如說:“高配”和“副省級城市”。例如,遼寧省省長是正部級,鐵嶺市市長是正廳級,而大連市市長則是副部級,因為大連市作為國家的“計劃單列市”是“副省部級”城市,要高于一般的地級市!
第二列是各級別公務員的工資檔次。公務員的工資體系,現在大體分為27個級別,每個行政級別對應幾個工資級別,不出意外,公務員的工作級別是兩年一漲,提升工資級別的方式有兩種辦法,一種比較緩慢,就是按年份增長,一種是提升行政級別,則工資直接提升到更高級別的檔次,同時增加的還有均補貼。近年國家先后在各地實施了新政策,可以讓滿足工作年限的干部享受更高級的工資待遇。同時近兩年公務員工資上調幅度很大!且還在繼續上調中。
具體的機關級別則是遵循以下原則:黨群機關,紀檢委、組織部、宣傳部、政法委、機關工委的級別參照所在地方政府下調一級。如淄博市政府:正廳級機關,淄博市組織:副廳級機關。政府機關一級局的級別參照所在地方政府下調兩級。如淄博市國稅局、工商局、建設局,都是正處級機關。一級局下屬二級局則參照所在一級局下調一級。如淄博市人社局:正廳級機關,其下屬局社保局、醫保局、人才局則為副處級機關。具體表格參見下圖:
行政級別
|
國家
|
省級
|
地市
|
縣區
|
鄉鎮
|
辦事員
|
|
|
|
|
|
科員
|
|
|
|
預算股長
|
股長
|
副科
|
|
|
|
醫保局長
|
|
正科
|
|
|
預算科長
|
人社局長
|
鄉長
|
副處
|
|
|
醫保局長
|
|
|
正處
|
|
預算處長
|
人社局長
|
縣長
|
|
副廳
|
|
醫保局長
|
|
|
|
正廳
|
預算司長
|
人社廳長
|
市長
|
|
|
副部
|
醫保部長
|
|
|
|
|
正部
|
人社部長
|
省長
|
|
|
|
副國
|
委員
|
|
|
|
|
正國
|
常委
|
|
|
|
二、國直機關、省直機關、地方機關區別
國直、中直機關是指部門垂直管轄,受上級相同機關領導,最終財政、人事的權力都歸到中央部委。其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對其沒有管轄權力。工資由中央調撥、統一發放,不受地方財政影響。該種機關統一為國考招錄!
代表:國稅局、統計局、海事局、海關。
省直機關是指部門垂直管轄,受上級相同機關領導,最終財政、人事的權力都歸到省廳。其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對其沒有管轄權力。工資由省財政調撥、統一發放,不受地方財政影響。該種機關為省考招錄。
代表:地稅局、監獄。
地方機關是指人事、財政權力歸所在地方政府管轄,上級委辦局只有監督指導權力、沒有管理權力的機關部門。均為省考招錄,絕大多數機關都在此行列。
代表:財政局、工商局、發改委、工信局、衛生局、教育局、人社局等。
三、公務員的提拔制度
1、滿年限方可提拔
《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了黨政機關干部提拔的年限需求,必須滿足年限才可以提拔。同時,十八大后,中組部屢次發文,嚴格限制越級提拔,堵住了“特殊情況”和“快速上升”的道路。
2、進步的要點在于“交流”
類似于,科員連續提拔至副科長、科長、副局長、局長,進而在直線提拔成為副市長,這樣的例子是非常罕見的!這類簡歷即使在中央高層領導中也不普遍。對于99%以上的公務員來說,進步重在交流!因為公務員每一次級別提升都是質變,都是進入新的層次,質變是需要量變累積的,那么量變就是不斷的“重用”以及“接班”。所謂“重用”就是指平級交流中由相對不重要的職務任命為相對重要的職務。
舉個例子,在一個縣里,副處級干部中按照所任職務的重要程度不同又可以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層次“縣委副書記”,作為黨委二號人物,其重要性要在一般的常委之上,在副處級已經做到極限,再進一步就是處級。第二層次:“縣委常委”。第三層次“非常委的副縣長、公檢法一把手”。第四層次“二線崗位,如人大副主任、政協副主席”,第五層次為“副處級調研員”,即是非實職副處級。常規的晉升途徑是,提副處,做人大副主任——副縣長——入常委——提副書記。
而“接班”是指,在某單位正職領導面臨離開崗位的情況下,任免為該領導的一號副手(如常務副局長、縣委副書記)。
例如一個比較成功的仕途案例節選:副主任科員(26歲)—工資科副科長(27歲)—工傷科副科長(28歲)—職稱科副科長,科長臨近退休(29歲)—正科級職稱科副科長(30歲)—職稱科科長(31歲)—辦公室主任(33歲)—副調研員,辦公室主任(35歲)
可以看出,該干部的提拔一樣是直線的!不是在提拔就是在“重用”或者“接班”,沒有走一次回頭路,也沒有遇到“瓶頸”,其實對我們大多數同學來說,保持這樣的良性循環就可以成功,如果能夠加入適當的公選和遴選則情況會更好。
3、公務員想進步,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說到這里,很多同學會想到背景,比如我爸是李剛之類的事件。但是今天我要說的不是背景,而是一條我們都能滿足的因素,就是“政治出身”。政治出身指的是你所入職的機關的行政級別和政治地位,他會決定你的進步速度、交流機會、和領導的接觸程度以及未來出路的面。政治出身決定政治前途,背景我們無法決定,但是給自己選擇更好的“政治出身”,確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比如說,省委組織部,在干部提拔至副處級之前,是不設門檻的,而且未來可以分配到幾乎所有機關。比如說,省政府辦,是和領導接觸最密切,很可能得到領導認可和肯定的部門。
四、國考職位表中的細節解讀
好多同學比較疑惑“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的具體區別在哪?有些人認為區別很大,因為編制就不同!有些人認為主要是工資區別。這里我要解釋一下,對于參公管理,全額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就目前來說,和公務員的差別不大,其區別主要體現在工資計算方式和短期提拔空間上。但是事業單位也有以下的幾個相似之處:1、同公務員一樣的行政級別體系,而且科級以上的相同行政級別含金量差別不大。2、事業單位一樣可以參加公選遴選、考取公務員,公務員也可以參加公選遴選、考取更高級別的事業單位。3、對于地市級單位來說,副科級以上的事業單位干部可以直接調任到所屬一級局任職,編制也可以捋順為公務員編制。
報考,職位名稱中的“科員”和“主任科員及以下”又有什么區別?這個職位名稱不是一個簡單的名字,而是決定了你入職后的行政級別!寫著“主任科員及以下”的崗位,如果本科生入職后定為科員;碩士研究生入職后,直接定為副科級;博士研究生入職后直接定為正科級!其中XX處室“主任科員及以下”,XX司局“主任科員及以下”沒有本質區別,都是同樣的定級方式。而“科員”則是不論博士還是本科,入職后統一定為“科員”!同理也有“副主任科員及以下”,對應的碩士及以上定為“副科級”;本科及以下定為“科員”。各位高學歷高考一定要注意這點!
五、國考報考原則
1、對手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不要輕易挑戰“限制211院校”的崗位。
2、特殊限制越多的崗位,越容易競爭。多選擇有專業限制、戶籍限制、應屆畢業生限制、三支一扶限制的崗位。
3、競爭比例相差不多的前提下,選擇招錄人數多的崗位。避免遇上一個學霸而遺恨考場。
4、一定要選擇符合自己要求,符合人生、事業規劃的崗位。崗位沒有絕對的優劣,只有適合不適合。如果報考了一個你不喜歡的城市,即使崗位再好,工作、生活也不會舒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