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生態學專業介紹:
“生態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于2003年建立,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新興理工科學科,也是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的重點發展學科之一。
生態學專業應用現代生態學原理和方法,追蹤國際學術前沿,并與生物學、環境科學、管理學及經濟學等學科進行交叉和融合,對綜合生態系統管理、植被生態學、保護生態學、動物生態學、分子生態學及區域生態學等領域的研究熱點進行理論和應用研究,并結合我國的重大生態環境工程及生態文明建設,研究、解決實踐中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
目前,本專業共承擔各類研究項目30余項,其中973二級課題1項,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子專題2項,財政部林業行業重大專項子專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教育部重點項目2項,國家環境公益項目3項、國家林業局項目1項、中國環科院項目1項。出版教材1部,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
專業主要研究方向:
(1)綜合生態系統管理
主要開展生態系統的生態過程及其進化歷程的研究,促進生態系統健康,改善和保護各類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主要研究內容含:區域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綜合研究與管理;城市與人居生態環境;森林、濕地、草原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與可持續管理;生物多樣性研究與保護實踐等。
(2)保護生態學
主要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管理的相關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含:瀕危動物的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動物行為及行為生態學;自然保護區管理及社區發展;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利用;全球氣候變化及環境政策實施的生態效應評估等。
(3)分子生態學
采取分子遺傳標記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綜合運用分析分子進化、群體遺傳、系統發生、生物信息學及數理模型等分析方法,進行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種群的遺傳多樣性、譜系結構、基因流空間分析、分子適應與進化等方面的研究。
(4)生態規劃與評價
通過野外實驗觀測、系統模擬和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相結合,應用生態評價與生態規劃的理論與方法,進行區域生態規劃、生態設計和生態價值評估等方面研究,促進生態與區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專業培養目標:掌握扎實的生態學基礎理論和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具有獨立從事生態學基本理論、生物多樣性保護及資源生態、生態規劃、生態評價與生態系統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實踐能力。為我國生態保護、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保護領域培養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
畢業生去向:本專業的碩士畢業生多選擇繼續深造,于國內外知名大學與科研機構攻讀博士學位,其余學生多在國家的環境保護、農業、林業部門及社會團體、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企業從事科研、教學和管理工作。
專業教師:
孟秀祥(教授、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
盛巖(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高吉喜(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
李俊生(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
王景升(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本專業同政府主管部門、國際組織和學術機構建立了緊密合作聯系,包括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國家環境保護部、國家林業局、國家質檢總局、北京市政府等;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自然資源研究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簽訂了長期聯合辦學協議;與UNEP、GEF、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德國漢堡大學也建立了國際合作研究和人才培養的渠道。
專業主要開設課程:生態學原理、生態學方法與實踐、城市生態學與人居環境、生態工程學、生態系統管理、生態規劃與評價、保護生態學、3S技術在生態學中的應用、生物多樣性保護、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及自然資源管理學等相關課程。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