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015社會與人口學院、社會工作學院
社會與人口學院、社會工作學院是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文科”重點建設的學院之一。學院現有社會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學位(MSW)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社會學系、社會工作系、公共事業管理系(人口與健康教研室)、行政管理系、漢語言文學教研室、社會工作碩士(MSW)教育中心等6個教學機構,社會工作、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3個本科專業。其中,社會工作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行政管理專業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截至2023年12月,有本科生、碩士研究生、留學生等各類在校生1024人,其中本科生859人,占比83.89%。2024年4月,南京郵電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正式成立,是黨中央組建社會工作部以來,全國高校首家設立的專注于社會工作領域高質量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研究和高層次社會服務的社會工作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87人,其中專職任課教師73人。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8人,副高職稱31人,副高以上職稱教師占53.4%,博士和在讀博士49人,占67.1%。教師中有多人在中國社會學會、中國人口學會、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等全國學術機構擔任重要學術職務。學院共有14人次獲批江蘇省社科優青、江蘇省“333人才工程”“青藍工程”“雙創人才”等人才項目。
學院近年來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專業建設不斷優化。社會工作專業創辦于1998年,是全國最早一批社會工作本科專業,2020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3年軟科排名位列全國第25名、省屬高校第1名。學科建設穩步提升,2018年獲批社會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2021年獲批社會工作專業學位(MSW)授權點。2020年社會學學科獲學校信息文科高峰建設立項資助。在2020-2023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本學科均名列前50%。2023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位列全國第30位,進入前40%,在省內高校中排名第三,省屬高校中排名第一。其中,實踐基地與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資源緊密合作。課程建設成效明顯,獲得全國高校混合式教學設計創新大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江蘇省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建設有省級一流課程1門,省級在線開放課程16門,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3門。獲批2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并順利結項。作為第二完成單位完成的教學成果“指向培根筑基的高中生涯教育體系研究與實踐”,榮獲2021年江蘇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教學成果“面向高質量發展需求的社會工作實踐教育創新模式探索”,榮獲2021年南京郵電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學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為根基,充分發揮南京郵電大學在社會工作、人口、公共管理以及信息交叉領域的學科優勢,緊密圍繞新時代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交流合作等方面扎實探索、持續發力,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專業支撐。
(一)030300社會學
1、人口與社會,依托人口學與信息學優勢,在智慧養老、青少年健康發展等領域研究影響廣泛;與國家衛健委、中國人口學會、發改委等合作建立了“國家流動人口數據開發中心”、“國情調研基地”、“江蘇智慧養老研究院”等7個研究與實習基地,開展廣泛研究。
2、信息與社會,致力于運用社會學、信息科學等理論剖析、解決社會現實問題,創建運營、培訓督導大量幫扶老年、青少年、婦女等弱勢群體的品牌社會服務項目;開展社會企業系統理論研究,促進社會企業在有效解決中國社會問題中創新發展;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創新弱勢群體的社會服務研究方法。
3、社會治理與社會政策,充分發揮社會學、信息學多學科交叉融合優勢,以大數據技術為主要研究手段,創新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相適應的公共服務保障體系,注重發揮社會政策在社會管理中的基礎作用;開展網絡與信息安全治理、個人信息安全法制建設、脫貧攻堅民主監督等方面研究。
(二)035200 社會工作(MSW)(專業學位)(全日制、非全日制)
1、家庭社會工作主要培養學生運用社會工作專業原理、方法技能、大數據處理技術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社會工作介入、家庭輔導與家庭服務、促進家庭關系和諧、家庭功能正常發揮、家庭健康發展的能力。
2、老年社會工作(智慧養老)主要培養學生運用老年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理論、社會工作專業原理、方法和技能開展老年服務、養老服務管理的能力,學生能夠獨立或協助完成一般老年人和特殊老年人服務、督導與管理、能夠開展智慧養老服務。
3、社區社會工作主要培養學生運用社會工作、社會治理原理和方法技能與大數據處理技術開展社區治理與服務的能力。學生能夠獨立或者協助完成依托社區開展社區社會組織培育與促能、社區矯正、養老服務、青少年服務、單親母親服務、等相關工作與服務的實務督導、評估、倡導、管理、研究工作。
4、智慧社會治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數據處理技術以及社會工作專業原理和方法開展智慧社會治理的能力。學生能夠獨立或協助完成社會治理中各項事務與事件的現狀、導因、影響以及相應處理方法和流程的分析、預案、評估、決策優化等工作。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