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009理學院
理學院現有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數學和物理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數學和物理學; 2個學術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數學和物理學;2個專業型碩士學位授權點——應用統計和電子信息。有數學、物理學兩個校級重點培育學科;有科學計算與系統建模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江蘇省低維材料與新能源技術工程實驗室、信息物理研究院、基礎數學研究中心、計算數學研究中心、隨機數學研究中心、應用數學研究中心、晶體物理研究中心、計算物理研究中心等多個科研平臺;有數學實驗教學中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有信息與計算科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江蘇省重點專業)、應用統計學(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重點專業)、應用物理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重點專業)3個本科專業,數學學科專業入選首批江蘇省數學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
學院現有教職工208人,其中專任教師195人,教授、副教授107名,博士生、碩士生導師94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入選教育部首批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全國“三育人”先進個人1人,江蘇省教學名師1人,省特聘教授1人,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5人,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1人,省“青藍工程”人才1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1人,省雙創博士23人,學校“鼎山學者”1人,學校“鼎新學者”9人。信息與計算科學系黨支部獲評“全國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數學實驗與數學建模”和“大學物理”2個教學團隊分別獲江蘇省教科系統“工人先鋒號”稱號。理學院近三年在各級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高質量論文500余篇,其中200余篇論文被國際權威機構收錄。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9項。
(一)070100數學
本學科涵蓋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應用數學等專業領域,其理論和方法在電子通訊、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管理科學、自動控制和神經網絡等領域有直接和重要的應用。本學科不僅注重自身的發展,而且充分發揮專業特長與優勢,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和相互交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代數、幾何與動力系統:本方向是基礎數學的重要研究方向,涉及:環論、廣義逆理論、李群、李代數、微分幾何以及動力系統等,主要感興趣的的研究領域包括:刻畫環的正則性、clean性和morphic性,以及環中元素的多種廣義逆存在性與表達式;李群、李代數在芬斯勒幾何上的應用;混沌、分形和遍歷論等相關理論及其應用等。
2、數值計算方法與應用:本方向是伴隨著計算機的出現而迅猛發展起來的新方向,涉及計算物理、計算化學、計算力學、計算材料學、環境科學、地球科學、金融保險等眾多交叉學科。它運用現代數學理論與方法解決各類科學與工程中的計算問題,分析和提高計算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精確性,研究各類數值軟件的開發技術。主要感興趣的研究領域包括:大規模科學計算,高精度數值方法,偏微分方程高分辨數值解法,分數階偏微分方程,組合優化算法,圖像處理算法等。
3、應用概率統計與數據科學:本方向是揭示自然界、工程技術、人文社會等領域中含有隨機或不確定因素的現象中客觀規律的一個重要的隨機數學方向,它在工業、農業、生物、醫藥衛生、軍事、經濟、金融、保險、管理及高新技術等領域中有眾多應用,主要感興趣的研究領域包括:馬氏過程,隨機服務系統理論,隨機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唯一性、穩定性、采樣控制等,風險理論,結構方程,大數據統計方法,信息統計與決策服務,人口與社會統計等。
4、信息科學與非線性分析理論及應用:本方向依托學校大信息學科背景,開展數學在信息科學及非線性分析中的理論及應用研究,關注數學理論與實際應用交叉領域的相關問題,主要感興趣的研究領域包括:現代信號信息處理的理論和方法,隨機諧振信號處理,偏微分方程與圖像處理,非線性偏微分方程,非線性泛函微分方程,非線性信息系統,復雜非線性動態網絡,網絡化非線性多智能體系統等。
(二)070200物理學
物理學科緊跟國家重點發展量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集成電路、高性能芯片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面向國際前沿領域開展科學研究。依托學校信息學科背景,在光學、凝聚態物理、量子信息物理等學科領域的不同方向上開展信息特色的研究工作。
1、量子信息物理:量子力學與信息科學相結合發展起來的量子信息科學,能突破經典信息系統的極限,增強信息安全,引起信息技術的革命。本方向面向國家量子科技發展的戰略需求,結合學校信息特色優勢,主要研究量子信息基本理論,動量-坐標測不準關系、能量-時間測不準關系、量子性及經典性、量子測量基本理論;量子保密通信理論,量子糾纏濃縮、糾纏純化,量子態指示放大等信道噪聲處理技術,;量子信息與統計物理交叉,低維體系中量子相變現象。
2、計算物理:本方向通過第一性原理、從頭算/經典分子動力學、巨正則蒙特卡洛和非平衡格林函數等計算模擬方法,研究凝聚相中不同層次、不同結構及其形成與轉變規律,探索納米材料結構對氣體分子的吸附、分離、提純性能,闡述電子態、自旋態的控制方法與電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探索新材料、發現新現象、研究新規律,預測和解釋凝聚態物質所展現的各種物理性質,為發展新材料和拓展其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3、光電信息物理與器件:本方向以兩大信息載體--光子和電子為主要研究對象,關注新型功能材料、微納制造技術、先進光電子物理與技術等前沿領域的交叉與結合。基于現代物理學的前沿研究和最新發現,從先進功能材料的設計制備出發,通過微納制造技術制備微米至納米尺度的光電器件,利用電、磁、光、聲等調控技術,研究開發信息處理、傳感、存儲等高性能信息技術器件。
4、微尺度物理與微電子器件:本方向主要研究量子點、納米線、二維材料及范德華異質結等微觀、介觀體系的物理性能和應用,揭示微觀、介觀體系的組態、分布、相互作用與宏觀物理性質的內在聯系,并將計算機模擬和先進實驗技術相結合,探索、設計和制備不同類型的新型微觀、介觀體系材料和微納尺度電子器件,研究其物理機制、物理性能、新效應及新應用。
5、新能源物理:本方向主要關注能量轉換與存儲的設計原理與制備方法,從物理機制視角揭示材料及器件的性能影響實質。主要研究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和壽命的提升機制及工藝優化策略;新型低維材料光/電催化分解水制取氫氣、氧氣的機理及應用;新型儲氫材料的微觀、介觀結構的理論設計及電子-原子尺度下儲氫材料性能的關鍵突破技術;高效熱電材料的制備和相關電子-聲子協同調控理論,開發環保高效新型熱電材料。
(三)025200應用統計(信息統計與數據分析)
應用統計的培養目標是利用統計學及相關學科的基本思想、理論和方法,借助于計算機技術和統計軟件為平臺,結合數值計算方法,對來自于自然、社會、經濟以及工程技術等領域的大量數據進行處理,為政府、大中型企業、研究和咨詢機構的科學管理與決策,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服務。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數據的收集、整理、存儲、分析、展示、解釋、推斷、預測和決策等。本專業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信息統計與決策服務:本方向借助于統計推斷、貝葉斯方法等統計學理論對來自于自然、工程技術以及管理等領域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揭示其內在規律及科學特質,為數據的應用提供預測和決策服務。
2、社會統計與人口健康:本方向利用抽樣調查、人口統計、結構方程等統計學方法,針對環境、家庭、健康等領域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為社會與家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3、統計建模與數據挖掘:本方向以數理統計為基礎,結合多元分析、統計計算及機器學習,針對科學和工程、商業和工業、醫藥和生物技術等領域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與建模,為大數據分析提供有效的統計方法。
(四)085400電子信息(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含量子信息技術等)
本學科是南京郵電大學建設“電子科學與技術”世界一流學科的重要支撐學科,依托理學院江蘇省工程實驗室和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圍繞量子信息技術與器件、低維光電技術與應用、磁電功能材料與技術等方向開展具有創新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應用技術研究,實現理工深度交叉融合,培養卓越電子信息類科技人才。本專業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量子信息技術與器件:本方向面向量子信息科學前沿,主要圍繞量子通信技術,對量子物質的制備及表征、量子保密通信協議設計、量子中繼,量子態制備、量子糾纏純化、糾纏濃縮、量子態指示放大等噪聲處理技術等方向開展研究,基于學科交叉研究,開展人工智能增強的量子精密測量技術、芯片安全和5G/6G通信芯片測試技術、原子量子體系的微波毫米波通信技術等方向的研究。
2、低維光電技術與應用:本方向主要圍繞低維光電微納結構的新型材料、器件技術與信息應用開展研究,聚焦低維納米材料與光子相互作用的微觀物理過程及機制,在光電探測器件、光電能源器件、光/電催化、光/電信息傳感等重要領域開展原創性技術研發,探索和實現新一代光電器件和技術應用。
3、磁電功能材料與技術:本方向主要研究零維/一維/二維/異質界面等低維體系相關的微尺度物理過程及機制、場調控電子輸運特性,在新型磁電材料、低維自旋材料體系中,利用多場調控方法本征地產生和操控磁有序,探索低功耗、高密度自旋電子器件等實際應用,實現下一代高性能磁電和自旋電子信息技術的重要應用。
(五)070200物理學(南郵-國科大聯培專項計劃)(全日制)
1、計算物理:本方向通過第一性原理、從頭算/經典分子動力學、巨正則蒙特卡洛和非平衡格林函數等計算模擬方法,研究凝聚相中不同層次、不同結構及其形成與轉變規律,探索納米材料結構對氣體分子的吸附、分離、提純性能,闡述電子態、自旋態的控制方法與電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探索新材料、發現新現象、研究新規律,預測和解釋凝聚態物質所展現的各種物理性質,為發展新材料和拓展其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2、天文與空間技術:本研究方向關注空間高能粒子(伽馬射線和宇宙線)探測技術和暗物質間接探測前沿科學問題研究。在空間高能粒子探測技術上,主要是圍繞著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展開探測器硬件開發、模擬仿真、事例重建和數據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并開展下一代新型空間高能粒子探測器的研制工作。在暗物質間接探測前沿科學問題研究上,主要是利用包括悟空號、Fermi-LAT和AMS-02等在內的空間探測設施數據以及一些地面物理實驗數據來,開展暗物質本質與宇宙線物理研究,細分方向包括暗物質與宇宙學、宇宙線及高能天體物理等。基于低溫超導材料,面向太赫茲/中遠紅外波段射電天文應用需求開展超高靈敏度探測器技術研究,低溫超導探測器包括超導隧道結混頻器(SIS)、超導熱電子混頻器(HEB)、超導動態電感探測器(MKIDs)和超導相變邊緣探測器(TES)。本方向基于超導材料開展微觀尺度下的探測器物理機理、噪聲特性、探測效率、探測極限研究,探測器系統優化及天文應用研究,探測器芯片微觀制備技術等研究,本方向涉及材料、電磁學、光學、熱學等多學科交叉。本方向研究成果還可應用于國家安全、深空探測、大氣科學等領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