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23年,山西師范大學在22個一級學科、9個二級學科以及5個專業學位類別、25個專業學位領域招收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方面,與2022年相比,新增3個專業學位類別(分別是新聞與傳播、資源與環境、旅游管理)和2個專業學位領域(分別是食品加工與安全、科學與技術教育)。下面簡要介紹新增招生專業,熱忱歡迎廣大考生報考。
新聞與傳播(招生專業代碼055200)
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依托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以晉文化、影視文化優秀成果為基礎,以全媒體實務所形成的采、拍、編、制、播一體化技術優勢為支撐,開展晉文化、影視文化傳播研究工作,形成了學科互融、優勢共享的新文科辦學特色。
本專業研究方向有晉文化傳播、影視傳播以及全媒體實務。
晉文化傳播方向以山西歷史文化的挖掘、傳承與傳播,融媒體環境下山西形象外宣為主要研究領域,與省內文化機構合作開設多個實踐實訓基地,培養具備傳播山西傳統文化藝術、古代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產業等方面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
影視傳播方向以影視作品創作、影視項目運營、影視文化與影視藝術傳播為主要研究領域,針對山西影視行業,培養具有藝術和技術綜合創作、推廣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
全媒體實務方向以媒體融合的理論與實踐為主要研究領域,與省內新聞機構、企事業單位的融媒體中心合作,搭建新型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培養具備融媒體內容生產、平臺運營、技術應用、效果監測等方面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在全媒體技術和采、編、播領域為我省提供融媒體發展解決方案。
資源與環境(招生專業代碼085700)
地理科學學院資源與環境專業面向資源可持續開發和高效利用、生態建設、環境規劃與管理等行業,培養多層次、復合應用型、創新型高層次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服務于山西省向“能源革命排頭兵”歷史性跨越的產業規劃。
現有院士工作站、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等平臺,擁有特聘院士1名,百人計劃3名,博士教師占比近80%。
本專業校企合作社會效應良好。先后為山西省7個地市政府部門及離柳焦煤集團、汾西礦業集團等20余家企業,完成節能減排和礦山生態環境治理等規劃方案和咨詢服務。近年來緊緊圍繞山西經濟轉型發展中的生態環境問題、災害預警及遙感大數據云平臺等方面,獲批省部級以上項目59項,發表核心以上論文300多篇。
本學位點立足山西,輻射京津冀,面向全國,以服務水資源利用、環境治理、地質災害防治等行業為主,培養能夠為地區及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環境安全、自然資源安全服務的高素質高層次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旅游管理(招生專業代碼125400)
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擁有山西省“互聯網+”與旅游產業升級協同創新中心作為創新實踐基地,擁有設施完善的校內實訓室,與皇城相府景區、洪洞大槐樹景區等5A景區,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三亞瑞吉酒店、三亞艾迪遜酒店等5A級酒店長期進行戰略合作,聯合培養旅游專業人才。
本專業設有旅游規劃與旅游目的地建設、鄉村休閑與文化旅游、旅游戰略與遺產管理三個研究方向,在旅游規劃、休閑旅游等方向具有學科優勢。
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高質量、高層次的文旅行業人才。
食品加工與安全(招生專業代碼095135)
食品科學學院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領域(農業碩士)與食品生產、加工及全程質量安全控制密切相關。以現代農業種植、養殖產品為主要原料,以工學、農學、理學和醫學作為主要科學基礎,研究食品原料生產、食品加工與質量安全控制及監管等相關專業領域實際問題,在農業種植(養殖)、加工、運輸、直至到銷售的全產業鏈實施食品質量和安全控制,為實現“農田到餐桌”全產業鏈食品安全控制提供科學與技術支撐。
本專業領域主要培養食品生產的研究、開發、推廣、應用和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及管理部門的高層次、應用型和復合型的專門人才。本領域現有教學科研人員3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學位24人。學科擁有山西省微生物應用技術工程技術中心、食品綠色化加工與安全控制技術中心、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示范中心等省級科研平臺。專業實驗室面積1200余平米,大型儀器設備總價值900萬元。近年來承擔省部級及以上項目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獲國家專利、軟件著作權等20余項。
科學與技術教育(招生專業代碼045117)
科學與技術教育屬于教育專業學位下的專業領域。
教師教育學院科學與技術教育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科技創新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教學論、以技術設計為核心的技術教育等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備專業化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能力,能夠擔當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必修課中的科技教師;高中技術課程師資;從事科協、科技教育場、館、所、科技教育基地、社區科普站、新聞媒體等的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的專業化人才,以及能繼續攻讀該領域碩士研究生學歷的高級專門人才。
科學與技術教育碩士就業前景為專業化科技教師,大中型科技館、專業科普場館以及科技活動中心等場所專業化的科技場館人員,報社、廣電等大眾媒體科普欄目的科技傳播者,社區、農村、企業等科技站工作者,科普管理者(科協、社區、科技站等)的人員,信息網絡大眾科普產品制作的人才,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的專業化人員。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