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專業介紹
087100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
學科簡介
2004年,深圳大學獲得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2013年管理科學與工程被評為廣東省普通高校優勢重點學科。2020年上海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深圳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排名第57位,名列本學科全國前30%。利用地緣優勢,本學科與海外特別是香港學術界保持緊密聯系,已成功舉辦15屆深港建設管理與房地產研究生學術交流會,有利于擴大學生的國際學術視野和提升發展前景,此外,提供海外學術交流、海外學習和海外博士研究生深造機會。學院配有研究生專用研討室、BIM實驗室、便捷校園網及WIFI、齊全的專業軟件等。
科研情況
本學科領域的主要支撐研究機構有濱海城市韌性基礎設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深圳市地鐵地下車站綠色高效智能建造重點實驗室、深圳大學中澳BIM與智慧建造聯合研究中心、深圳大學建筑互聯網與BIM實驗研究中心、建設工程生態技術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有校外實習基地20余家。學科點近六年獲得縱向科研課題43項,其中國家級課題14項、 省部級課題17項、 市級課題12項;獲得橫向課題39頂,總金額超千萬。
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學)一級碩士點下設3個研究方向:1、工程項目管理 2、城市經濟與房地產市場 3、可持續建設
本學科擁有強大的導師隊伍,教授5人,副教授12人,講師9人,其中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12人。博士學位獲得者達到88%,65%的教師具有海外或境外留學訪學經歷。部分教師擁有各種執業技術資格,與企業合作密切,其中注冊監理工程師15人,注冊造價師8人。另有Vivian Tam等十余名國內外知名工程管理學者任客座教授。
丁志坤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大學首批新銳碩士生導師、深圳市后備級人才、南山領航人才、住房與城鄉建設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與工程造價教學資源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建設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廣東省BIM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理事長、深圳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深圳市建筑智能與信息化專業委員會委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深圳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各類課題十余項。
劉建教授,深圳大學建設工程生態技術研究所所長、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風力與潮汐發電專業委員會委員,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二十余項。
宋博通副教授,深圳市住房研究學會副會長、中國高等學校房地產學者聯誼會理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政策專家庫專家,先后主持國家博士后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課題。
王剛副教授,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經濟分會工程造價專業委員會委員、深圳建設工程交易中心評標專家,先后主持建設部軟科學項目、深圳市建設局項目多項。
范成副教授,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 南山領航人才、中國暖通空調學會計算叔模擬專業委員會委員。主持國家級、 省部級、市級科研項目五項。
培養目標
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學)學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且具有較高工程管理素質、合理知識結構、較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高級專業人才。要求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寬的知識面;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創新意識和從事科研、教學及重要工程管理相關工作的能力。本專業開設的核心課程包括《高等運籌學》、《統計與預測》、《工程管理前沿》、《城市房地產經濟與政策》、《管理研究方法》、《管理系統工程》、《房地產開發與市場研究》等。
獎助體系
1、推免生等優質生源可獲15000元新生特等獎學金和每年8000元的國家助學金,100%學生可獲得國家助學金;
2、設有學業獎學金、優秀班干部、優秀畢業生構成的獎勵體系;
3、設有“三助”崗位,受聘研究生按勞取酬。
就業情況
本專業研究生培養遵循“立足深圳、服務全國、面向國際”的方針,秉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兼顧行業實踐和學術研究需要,注重國際化視角,系統教授學生在工程管理、房地產、工程管理信息化等方向的理論與實踐知識。本學科畢業生就業方向較寬,一般去往大中型房地產公司、政府部門、大型咨詢公司、國內外大學進行科研或執教、在國內外名牌高校攻讀博士等,代表性的就業單位包括華潤置地發展有限公司、中糧地產有限公司、碧桂園集團、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建設科技促進中心(事業單位)、同濟大學(升學讀博)、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升學讀博)等。本專業有杰出校友鄧學勤,1989年畢業,現任正中置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奕標,1993年畢業,現任海岸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