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專業介紹
培養目標:
(1)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原理;
(2)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誠實守信,身心健康;恪守學術道德和職業道德,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團結合作的精神、創新創業的意識;
(3)具有本專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掌握一門外國語,能較熟練地閱讀外文資料,具備開展實務研發、技術交流的能力;
(4)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具有創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備獨立從事本專業的科學研究能力;
(5)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和信息化技術解決本學科領域的問題;
(6)具有獨立從事智能制造技術領域的科學研究或應用高新技術進行工程設計的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可勝任本專業或相鄰專業的工程技術工作及相關的工程管理工作。
培養方向:
(1)數字化制造:本學科方向聚焦廣東省數字化制造優勢產業與科技前沿,主要研究方向為結構功能材料零件的增材設計與制造、精密制造和微細加工等數字化制造與成形等關鍵技術與工藝。本學科方向主要注重培養研究生應用先進數字化制造技術與工藝解決智能制造應用中的關鍵科學和工程問題,服務高端制造產業發展。
(2)機器人與智能裝備:本學科方向聚焦機器人、工業物聯網等深圳優勢產業,形成了機器人、機電控制和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研究特色與優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工業與特種服務機器人關鍵技術,智能裝備的高速高精度運動控制,“互聯網+智能制造”前沿技術及應用,大數據分析和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以及機器視覺與超快成像等。本學科方向注重培養研究生應用機器人與智能裝備解決實際工程應用中的技術問題,服務產業發展。
(3)半導體制造:本學科方向集中粵港澳大灣區優勢資源,開展半導體制造先進制程與工藝的智能化與網絡化研發,以解決國內高端集成電路制造卡脖子問題。致力于開展芯片研發與量產技術驗證,以及相關設備核心部件產學研技術攻關,助力先進半導體制程的國產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了半導體智能化與網絡化制造、芯片研發以及裝備核心部件的國產化,注重培養研究生在半導體制造領域的設計與制造能力,以及解決技術和實踐問題的能力。
導師隊伍:
依托深圳大學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科研及區位優勢,碩士點組建一支高水平的導師隊伍。目前智能制造技術專業碩士學位點共有導師22人,其中教授6人(含日本工程院院士、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5人。96%的導師具有博士學位,64%的導師具有海外研究經歷。
導師團隊核心成員簡介:
陳張偉,男,教授,增材制造研究所所長。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博士、博士后。曾獲帝國理工校長獎學金、年度唯一優秀博士論文獎、2020年中國硅酸鹽學會特陶優青獎。主要從事增材制造研究。受邀擔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增材制造分會委員、中國硅酸鹽學會測試技術分會理事、中國光學光電子協會青年委員,擔任包括SCI和EI期刊在內的9家期刊編委/客座編輯等。主持和參與增材制造相關國家省市級項目20余項。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60余篇,單篇最高SCI被引超300次。申請和授權發明專利10項。成果獲《科技日報》及人民網、環球網、新華網等媒體報道。近5年指導碩士研究生15人,多人獲“國家獎學金”、“校優秀畢業生”等獎勵。承擔本科生課程3門和研究生課程2門。
杜建銘,男,教授,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CMES)高級會員、廣東省數控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深圳市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曾獲得河南省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2018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發表論文近30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主編教材1部,取得發明專利授權7項。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2項、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多項,企業橫向項目多項。承擔本科生課程3門和研究生課程1門。
星野進,男,特聘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微納加工、芯片制造核心工藝和設備的研發,是該領域的世界級頂尖專家。在齒輪精密加工領域成功研發了高效經濟成型磨齒工藝。成功研發的LED藍寶石襯底超精密加工技術并首次實現LED量產。在半導體制程領域研發了全世界最低壓CMP制程工藝和設備,獲得國際業界高度評價,并獲日本精密工學會技術獎。研發了新型3層構造CMP研磨墊,實現世界上最高的平坦度和均勻性的綜合CMP性能,并實現DRAM半導體存儲器芯片CMP制程量產。研發了浸潤式光刻機投影鏡頭在線檢測用新型光學微納器件,實現高端半導體芯片浸潤式光刻制程穩定量產。獲得日本、美國、中國、中國臺灣、韓國數十項發明專利授權。
課程設置:
1.常規課程體系:課程設置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需求為目標,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綜合素質提高為核心。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學生在學期間應獲得總學分不少于28學分,其中必修課程不低于13學分。必修課程包括高等工程數學、智能制造技術、數字化制造技術、工業互聯網、工程倫理、論文寫作指導等;專業選修課程包括:機器人學導論、半導體制造技術、納米傳感器技術、精密與超精密加工技術、機電控制系統、先進材料制備技術、工業設計概論、振動理論及控制等。
2.導師負責制:培養方式實行導師負責制。學位論文由校內相應學科、專業點安排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碩士生導師(簡稱校內導師)與行業內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具有高級技術職務的人員(簡稱校外導師)聯合指導(簡稱雙導師指導)。
3.專業實踐:由校內導師結合自身所承擔的應用型科研課題,安排學生的工程實踐環節;或者充分發揮校外導師的指導作用,利用現場的人才培養資源,由校外導師負責安排相應的工程實踐環節。
教學資源:
在實驗室方面,學位點擁有廣東省微納光機電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電磁控制與智能機器人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機械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東省工程訓練中心、深圳市高性能特種制造重點實驗室、深圳市模具先進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以及廣東省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等科技創新與研究生培養平臺,擁有實驗室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實驗儀器設備資產超過億元。
學位點積極開展實踐教學,目前建立了多個國家級、省級和校級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基地: "深圳大學-中集集團"全國示范性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2016年獲批)、廣東省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獲批)、深圳市邁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實踐基地、深圳市譽和鉆石工具有限公司實踐基地、深圳市銀寶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踐基地、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實踐基地、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實踐基地、深圳大學校級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深圳市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踐基地、深圳市立品塑膠模具制品有限公司實踐基地等,并承接企業聯合研發項目,邀請企業技術人員擔任研究生校外導師,合作展開研究生的聯合培養。
本學位點擁有先進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53億元,其中價值30萬以上大型設備77臺套。實驗室總面積9219平方米。包含:單點金剛石車床,精密數控平面磨床,工業級3D打印機,原子力顯微鏡,納米壓痕儀,掃描電子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透射電鏡原位摩擦測試儀等。目前大型設備均已實現校內或學院內部共享使用,研究生可以根據實驗需要進行預約。
獎助體系:
深圳大學設立完善的研究生資助體系,包括學業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三助工作補貼。其中學業獎學金分為一等和二等,根據學業成績和科研業績進行評定,覆蓋60%以上的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和助學金遵照國家相關規定和深圳大學評審辦法進行,最終覆蓋人數由上級部門確定。學院按照學校批準名額為研究生提供兼任三助崗位機會,崗位覆蓋率近35%。
培養特色:
本碩士點確立了“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特區需求與科技發展為導向,突出智能制造技術專業特色,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的專業建設理念,構建并實現了“理論教學、實驗指導、工程實踐、科學研究”四環節有機結合的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新模式,形成了與區域社會發展密切結合的“產學研教育”突出特色;通過多種形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推動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調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培養具有“視野開闊、注重實踐、勇于創新”的高質量人才。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