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專業介紹
培養目標:
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深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本專業培養:具有從事控制工程領域的工程研發、應用與創新能力,基礎扎實、素質全面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養要求具體如下:面向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面向深圳區域單位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控制工程領域人才的需要,培養研究生熱愛祖國、遵紀守法、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服務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責任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業精神,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身心健康,掌握一門外國語,掌握控制行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熟悉行業領域的相關規范,在行業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擔負工程規劃、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研究、工程開發、工程管理等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培養方向:
以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為基礎,以工程實踐為目標,控制工程已遍及工業、農業、交通、環境、軍事、生物、醫學、經濟、金融和社會各個領域,是高新技術的重要領域,是實現各種系統自動化、智能化和綜合化,以及經濟社會問題分析預測管理的實證化、定量化和科學化的核心。學科實力位于廣東省前茅,在國內外同類學科中享有聲譽且發展迅速,四大培養方向:
(1)控制理論與智能控制系統,機器視覺、機器人與物聯網控制方向:研究多種控制技術實現的有關基本理論、技術和方法。主要包括智能機器人與物聯網、嵌入式ARM、DSP及單片機控制器設計與工業物聯網與數據驅動控制、機器視覺、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及復雜網絡空間的信息安全、智能家居、電機與磁浮系統設計及電力電子驅動與智能控制、智能電網信息處理與控制、高頻傳感器、智能儀器與故障診斷、新能源發電、軌道交通智能化系統等。
(2)智能檢測技術方向:研究重點是將自動化、電子、計算機、機械等多種學科、多種技術融合,應用于工業無損檢測領域,針對各種工業實際需求研究專門的檢測方法和檢測設備。
(3)電力電子及智能電網控制方向:以電力電子系統、智能電網、電動汽車等為核心,基于最優觀念研究其設計、建模和控制的先進理論及應用技術。主要包括先進的電力電子變流器及電源系統、電動汽車及充電樁、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系統、微電網、能源互聯網、電力信息物理系統、無線電能傳輸系統、電能質量檢測與控制等。
(4)直驅系統、機器人智能、網絡化集群控制及數據挖掘方向:研究直驅電機及系統設計、運動控制系統、智能系統、網絡化控制、非線性積分及數據挖掘等,包括新型電磁設計、先進控制算法、馬爾科夫跳變理論、集群運動控制方法、基于非線性積分的模式識別理論與應用研究等。相關研究主要應用于直驅系統、機器人、智能裝備、海洋發電、分布式能量管理、小型無人飛行器、集群系統組網與控制、圖像視頻背景分離以及無人駕駛領域中的行人檢測問題。
導師隊伍:
由28名教師組成導師隊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9名、助理教授8人,博士講師5人,絕大多數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是一支充滿活力的高水平、具有國際視野的導師隊伍,此外,還聘請有50余位校外企業導師。
曹廣忠教授, IEEE高級會員,中國微型計算機應用學會理事,深圳市智能化學會理事長,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領軍人才、優秀教師,優秀研究生導師。深圳電磁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全國示范性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主任。主持多項企業實際項目,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4部,與企業合作獲省市科技進步獎4項,獲專利30多項。
費躍農教授,長期從事無損檢測及其自動化技術的研究,曾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的研究工作,在無損檢測領域擁有多項國家發明專利。
彭建春教授,系主任,智能電網研究所所長,《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雜志編委。主持企業橫向科研項目多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6項,獲授權發明專利6項。
l李岳峙教授,廣東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級培養對象、深圳市高層次專業人才。已主持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多項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等。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重要刊物上發表的SCI論文共7篇。
潘劍飛教授,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獲博士學位。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深圳市教育系統優秀教師,深圳大學優秀學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廣東省科技項目5項等。獨著英文專著1部,出版中文專著1部。獲發明專利7項,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
課程設置:
線性系統理論、控制工程、數字信號分析與處理、高級計算機網絡(企業網絡技術、ERP等) 、高級電路與結構設計軟件實踐、單片機/ARM /DSP技術實踐、自動控制系統實踐、LABVIEW軟件與虛擬儀器設計實踐、MATLAB語言與仿真實踐、現代測控技術、系統工程、現代控制網絡、控制系統分析與設計、計算機視覺、機器人學導論、物聯網技術概論等。
教學資源:
本學科點是國家級全國示范性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廣東省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依托深圳電磁控制重點實驗室、深圳大學自動化研究所、深圳大學智能電網研究所等研究基地。實驗室總面積近2000㎡,擁有多種先進儀器設備,總價值超過2000萬元,條件一流;此外,擁有50多家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院的研究生實踐基地,工程實踐資源豐富。擁有豐富圖書資料以及學術數據庫,便捷校園網及WiFi滿足資訊需要。與中集集團、深圳清華研究院、深圳神視檢驗工程公司、深圳圣月科技公司、大族集團等深圳高科技企業聯系緊密,研究生學習期間可到上述公司進行帶薪實習,還與英國利物浦大學、蘭開夏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建立了穩定的聯系,為研究生出國交流學習提供豐富機會。
獎助體系:
1、學校提供普通獎學金;2、每年可參評各種優秀研究生獎學金,獎金額度2000~30000元;3、在企業實習與從事企業項目研發享受企業薪資;4、享受辦公與體育福利。
培養特色:
與當代高新技術同步,與深圳高科技企業全方位合作進行研究生培養,使培養的研究生具有工程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職業素養高的特點,特色是高科技企業實習項目多,大部分研究生赴企業實習,有利于奠定良好的就業基礎。代表性畢業生如:
馬 威,2013年畢業,任職深圳大族集團
程林波,2013年畢業,任職中海油服務有限公司
嚴 鵬,2013年畢業,任職創新科存儲技術(深圳)有限公司
羅 石,2014年畢業,任職深圳安科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李大命,2014年畢業,任職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田粉粉,2015年畢業,任職順豐科技有限公司
張裕維,2015年畢業,任職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榮 訓,2016年畢業,任職深圳航天東方紅海特衛星有限公司
張 兵,2016年畢業,任職雅達電源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許展志,2017年畢業,任職Samsung Electronics(三星電子)
龔 鼎,2017年畢業,任職深圳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范文龍,2018年畢業,任職深圳三星通信技術研究有限公司
就業情況:
本專業研究生畢業工作機會多,就業環境十分優越,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深圳市經濟發達,一般在高科技公司、研究院所等機構從事控制工程設備及系統的設計、開發、生產與制造,控制工程設備的管理、使用、保養和維護,經濟、金融社會系統的分析、決策及管理等工作。畢業生就業率100%,代表性的就業單位如:中集集團、大族集團、中海油、雷賽科技、科陸電子、德昌電機、中廣核集團、大疆等。
以往生源情況:
以往的錄取考生中,多名來自985、211高校,來自具有博士授權或碩士授權高校的考生超過60%。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