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研究生應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善于與人合作,身心健康,德智體全面發展,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
碩士學位獲得者在電路與系統方面應具有堅實、深厚的理論基礎,深入了解國內外電路與系統方面的新技術和發展動向,全面、熟練地掌握半導體器件、電子電路、電子系統和電磁相互作用方面的專業知識及其相關的設計技術和手段,具有綜合開發和自主創新能力,具有獨立研究、分析與解決本專業技術問題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組織才能。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
二、學科、專業及研究方向
電路與系統學科研究電路與系統的理論、分析、測試、設計和物理實現。它是信息與通信工程和電子科學與技術這兩個學科之間的橋梁,又是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控制、計算機乃至電力、電子等諸方面研究和開發的理論與技術基礎。因為電路與系統學科的有力支持,才使得利用現代電子科學技術和最新元器件實現復雜、高性能的各種信息和通信網絡與系統成為現實。
信息與通訊產業的高速發展以及微電子器件集成規模的迅速增大,使得電子電路與系統走向數字化、集成化、多維化。電路與系統學科理論逐步由經典向現代過渡,同時和信息與通訊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電子學、智能科學與控制等學科交疊,相互滲透,形成一系列的邊緣、交叉學科,如新的微處理器設計、各種軟、硬件數字信號處理系統設計、人工神經網絡及其硬件實現等。
根據國內需要及本學科的國際發展趨勢,具體研究方向及內容有
1.智能檢測與控制技術
2.功率電子學及應用
3.現代電路理論與技術
4.系統芯片設計及應用
5.集成電路設計與應用
6.強輻射電磁場與與微波
三、培養方式及學習年限
(一)培養方式
1.實行導師負責制,或組成指導小組集體培養。充分發揮導師、學術群體指導研究生的作用。
2.可跨學科專業或與有關研究部門、企業聯合培養。跨學科或交叉學科培養碩士生時,應從相關學科中聘請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的有關人員協助指導。
3.采用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使碩士生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養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學習年限
全日制碩士生的學習年限實行2至2.5年的彈性學制。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可以相互交叉進行。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要求在申請答辯之前修滿所要求的學分。
非全日制碩士生學習年限一般不超過4年。
四、課程設置與學分
1.知識結構的基本要求
碩士生的課程重視基礎性、寬廣性和實用性,提高基礎理論課在碩士生課程結構中的地位,使碩士生能夠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
2.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碩士生的課程分為學位課、非學位課和補修課三類。學位課包括全校公共課、基礎理論課、專業必修課以及專業限選課;非學位課指供研究生選修的拓寬知識面的課程,或跨學科、相關學科、交叉學科課程,或本學科專業未作為學位課要求的課程,或在導師指定下選修的其他課程;補修課指以同等學力考取的研究生未修過而必須補修的本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補修課不記學分,但有科目和成績要求,應補修而未補修或者補修成績不合格者不能參加學位論文答辯。補修課一般不得少于2門。
碩士生的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學位課程不少于21學分,課程學習學分不低于25學分,總學分不少于31學分。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學習一般在第一學年內完成。
課程設置見附表。
五、學術研究與學位論文
科學研究與學位論文工作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或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全面訓練,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環節。對學術研究和學位論文的要求可以根據研究方向和課題的具體情況分學術型、應用型和復合型制定
(一)制定培養計劃
導師應根據本專業培養方案的規定和要求,針對所指導研究生的具體情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在碩士生入學后一個月內制定出碩士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提交教研室(研究室)審核,系(所)領導批準后報研究生院備案。計劃執行過程中,如因特殊情況需要變動,須在每學期選課期間修改。修改后的課程學習計劃,經導師簽字后送院系及研究生院備案。
(二)文獻綜述與選題報告
碩士生入學后應在導師指導下,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學科現狀和動向,盡早確定課題方向,完成論文選題。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要密切結合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一般應在第一學年末或第二學年初完成。
選題報告不少于3000字(不含圖表)的詳細報告。選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課題的意義,國內外關于該課題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論文的基本構思,研究方法,計劃進度,預期目標及成果,主要參考資料等,選題報告中引用外文文獻應不少于十篇。
選題報告在二級學科范圍內相對集中、公開地進行,并由以碩士生導師為主體組成的審查小組評審。選題報告會應吸收有關導師和研究生參加,跨學科的論文選題應聘請相關學科的導師參加。若學位論文課題有重大變動,應重做選題報告。評審通過的選題報告,應以書面形式交研究生主管部門備案。
(三)論文中期檢查
學位論文實行中期檢查制度。在第四學期前三周內進行論文階段中期檢查,按二級學科組織考核小組(3至5人組成)對研究生的論文工作進展以及工作態度、論文完成的可能性等進行全方位的考查。依據論文中期檢查的結果,學生可提出2年畢業的申請,導師及專家組根據論文工作完成的具體情況做出是否同意其2年畢業的申請,并由所在院系審批,報研究生院備案。碩士生的論文中期檢查可與學術報告會統籌安排。
(四)學術活動
碩士生在學期間必須參加不少于6次學術活動。每次學術活動后須寫出不少于500字小結,經導師簽字后自己留存,申請答辯前交學校研究生培養辦公室記裁成績。
(五)實踐環節
碩士生學習期間必須完成實踐環節。實踐環節有教學實踐和專業生產實踐兩種形式。在第二、第三學期研究生應參加部分教學實踐,如講授大學本科課程的部分章節,參與指導課程設計、實習、實驗、輔導答疑、課堂討論等教學環節,或結合科研課題到生產單位參加調研和生產勞動等實踐工作,總工作量應達到80學時或10個工作日。實踐環節完成后必須填寫實踐環節考核成績報告單,經有關人員簽字后自己留存,申請答辯前交研究生院記載成績。
(六)學術論文發表與科研成果要求
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滿足以下條件之一者方可申請學位論文答辯:
1.以第一作者身份(如果是第二作者,其導師必須是第一作者)撰寫1篇及以上本專業學術論文,在正式刊物上公開發表或進行學術交流。
2.在全國“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等全國范圍內舉辦的大型課外科技作品或學術競賽中獲鼓勵獎及以上一項。
3.在省(市)級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中獲一、二、三等獎1項。
4.獲學校科研成果一、二等獎1項,本人排名在前5名。
5.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工作成果(署名華北電力大學)獲得省部級三等及以上獎勵1項,或獲得國內外發明專利1項,或作為主研人完成的科研成果通過省、部級及以上鑒定一項。
所有申請學位人員,在學期間所發表的與學位論文相關的學術論文,其署名單位必須是華北電力大學。在職培養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如有與華北電力大學合作的科研項目,并且該項目的主要內容將作為其學位論文的組成部分,對碩士生本人,在獲獎、鑒定或發明專利成果的署名單位上不作硬性要求,但華北電力大學作為合作方必須在科研成果中有所體現,也應當作為署名單位之一。
凡不符合上述要求體現的成果,在學位申請時將—律不予考慮。
(七)學位論文及答辯要求
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實際工作時間一般不少于1年。
學位論文應能體現碩士生具有寬廣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應對所研究的課題應當有新的見解,論文工作應采用先進的實驗手段、科學的研究方法,使碩士生在科研方面受到較全面的訓練。碩士生應按照碩士學位論文寫作的有關規定和要求,進行學位論文的撰寫。
碩士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生獨立完成,與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礎上繼續進行的課題,必須在論文中明確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
碩士學位論文的評審與答辯按照《華北電力大學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關于對申請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評閱和答辯實行抽樣檢查的規定》等相關規定執行。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