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電子與通信工程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學科領域簡介
本學科領域屬于工科應用學科,面向新興的信息、電子和電氣工程領域的技術/工程類專業;現有的一級學科“電路與系統”學術型碩士學位點為支撐和帶動,發揮學科在開展信號處理、通信、控制、計算機及電力電子等領域的理論和技術研究具有適應面寬、應用性廣的優勢;積極圍繞多學科交叉滲透開展應用研究、不斷促進該學科內涵拓展進行完善建設。經過十余年的積累、壯大和成熟,已經發展、形成為具有鮮明特色與專業優勢、巨大潛力與發展空間的優秀碩士學位點;凝練出既相對獨立又交叉支撐的、結合地方應用和需求的6個學科研究方向:(1)智能儀器與檢測技術;(2)電力系統及通信技術(3)農業信息化工程與技術(4) 模式識別與圖像處理(5) 通信系統工程及通信網絡管理(6) 分散控制系統與現場總線技術。研究內容包括:智能儀器儀表設計、數字圖像采集、壓縮編碼,多信源信息采集及數據融合、現代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通信、傳感器網絡技術等。
本學科領域匯聚了一批科研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的技術型人才,教授職稱6人、博士研究生學歷6人,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百千萬人才三層次,1人為自治區“電氣信息專業骨干課程教學團隊”帶頭人,形成了一支梯次結構合理、學術思想活躍的教學研究群體。近五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自治區科技攻關和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其他各類研究課題十余項,經費470余萬元,獲區級以上科研獎勵5人、獲授權專利11項;發表論文學術論文180余篇,其中核心論文50余篇、EI/ISTP收錄21 篇;教學方面,出版教材5部,主持區級質量工程項目3項,獲區級以上教學成果、教學獎勵9 項,區級以上創新人才培養及參賽獲獎20余人次。本學科以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網絡工程及計算機應用等本科專業為基礎,且正在實現由教學研究型的向實踐性更強的工程領域進行跨越式轉型。我們將科研與教學密切結合,以科研來促進和服務教學、以教學來保障和支撐科研,不斷推動科研和教學工作的互動與水平提升,進而提高本學科碩士生人才培養質量和“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的內涵建設;實現本學科領域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三大功能。解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在電子科學技術領域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問題,形成區域電子信息產業的科學技術支撐力量,培育和推進相關學科的發展,逐步形成少數民族地區獨具特色的創新學科群體,滿足高層次學科教育、隊伍建設,更多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發展需求。
二、培養目標
為電子與通信領域培養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并具備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學位獲得者應掌握電子與信息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如:數字、模擬、線性和非線性電路與系統的理論與技術,信號處理理論及技術,電路與系統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方法,現代信息與通信網絡和模式識別與數學圖像處理理論及技術等。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和英語應用能力,掌握解決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承擔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熱愛祖國,積極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三、招生對象
本專業接受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氣自動化、網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理工類相近專業考生。
四、學習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學習年限為2年,課程學習時間為1年,實踐環節1年。
實行中期考核分流制(具體辦法見《寧夏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
五、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本專業研究生學制為2年,總學分≥30,其中學位課學分≥19。課程學習學分的基本組成為:
1.學位基礎課(10學分)
(1)政治理論2學分(2)外語2學分(3)專業基礎6學分
2.專業必修課(9學分)
3.實踐類課程學分≥6 畢業后,可頒發研究生畢業證書和碩士專業學位證書。課程學習主要在校內完成,全日制工程碩士學生在課程學習期間至少應修讀6學分的實踐類課程。實習、實踐可以在現場或實習單位完成。實踐時間原則上安排在第2學年。
具體安排如下:
學位基礎課程:10分;專業必修課程:9分;專業選修課程:6分;實踐環節:6分
共計:31個學分
六、實踐環節
專業實踐時間1年,專業實踐可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集中實踐一般安排在第二學年進行,集中實踐地點一般選擇固定的專業實踐基地,也可聯系相關專業實習單位;分段實踐在1—2學年均可安排,分段實踐地點一般選擇校內或本地公司。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在導師組指導下制定專業實踐計劃,進行專業實踐,撰寫專業實踐報告。
七、教學方式及要求
采用課程學習、實踐教學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鼓勵本專業工程碩士研究生到企業實習,可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工程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必須保證不少于1年的實踐教學。學位論文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技術背景。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應修滿30學分(含實踐教學)。
八、學位論文及學位授予
論文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技術背景,可以是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論文的內容可以是:工程設計與研究、技術研究或技術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軟件或應用軟件開發、工程管理等。論文應具備一定的技術要求和工作量,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具有先進性、實用性。鼓勵實行雙導師制,其中一位導師來自培養單位,另一位導師來自企業的與本領域相關的專家。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論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導小組。論文工作須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
(一)論文評審應審核:論文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論文工作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其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進展;其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計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其創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方面。
(二)攻讀電子與通信工程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獲得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成績合格,方可申請論文答辯。
(三)論文除經導師寫出詳細的評閱意見外,還應有2位本領域或相近領域的專家評閱。答辯委員會應由5位與本領域相關的專家組成。
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的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規定學習年限內修滿學分,成績合格,完成學位論文工作,提出學位申請,通過論文答辯,符合授予學位條件者,由寧夏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決定授予電子與通信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同時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