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01春油菜雜種優勢理論研究
油菜是我國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目前我國優質雜交油菜種植面積達5,000萬畝,與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油菜生產、研究現狀相比,我國油菜的生產、研究水平發展迅速并取得了重大突破。20世紀70年代,傅廷棟教授在國內第一個發現的波里馬細胞質雄性不育材料被認為是國際上最有實用價值的細胞質雄性不育材料,先后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除此之外,國內油菜專家發現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細胞質雄性不育材料(如陜2A等),李殿榮專家利用細胞質雄性不育材料陜2A育成了國內外第一個三系雜交種——秦油二號。至今,國內育種家雖然培育出了一大批高產優質油菜雜交種,但是從現有的狹窄遺傳基礎材料中很難進一步選育出更好的雜交種,所以,國內許多專家相繼開展了遠緣雜交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基礎理論,并創建了諸如無花瓣、抗病、黃籽、高含油量等材料,從而大大豐富了育種遺傳資源。
與國內冬油菜的生產、研究現狀相比,春油菜雜種優勢的理論研究與應用具有不同的特色:1、波里馬細胞質不育徹底且穩定,該材料屬低溫敏感型,即花期溫度較低則出現微量花粉,反之則不育徹底,由于春油菜區花期〔6、7月份〕溫度較高,所以波里馬細胞質雄性不育材料在春油菜區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2、油菜產量、含油量高,春油菜區晝夜溫差大、日光照時數長的環境因素有利于光能合成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從而使雜種的含油量、產量的優勢得到充分體現;3、促進春油菜雜種優勢基礎研究。有利于了解雜種優勢的形成機理、雄性不育的形成機理等;4、在春油菜雜種優勢的應用研究方面,我們已成功培育并開發了一批高產優質春油菜雜交種,走出了一條較成熟的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
春油菜雜種優勢的應用與研究在國內春油菜區處于領先地位:1、提出了“半冬性×春性”優勢組合的理想配置方案,第一個在春油菜區內實現了白菜性油菜三系配套,并提出了“先低芥酸、后低硫甙;先農藝、后品質”的育種方案;2、自20世紀90年代初共培育出了青油14號、青雜一號、青雜二號和青雜三號等高產優質品種,其中青油14號獲國家銅質獎,青雜一號是國內第一個春油菜雜交種,獲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青雜三號是國內第一個特早熟春油菜雜交種,這些品種均在春油菜區絕大部分地區種植,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3、利用甘藍型、白菜型種間雜交創建了一批生育期與白菜型相當的特早熟甘藍型油菜資源,另外,利用種間遠緣雜交,試圖將芥菜型多室性狀轉入到甘藍型中,創建出甘藍型多室油菜資源,進而培育更優良的油菜雜交種;4、用小孢子培養輔助育種,加速了育種進程。
02專用型馬鈴薯品種選育研究
我省農業區具有冷涼干旱、日照強、晝夜溫差大、地域復雜等特點,并且由于海拔的不同形成了典型的自然立體農業。該研究方向,正是在充分利用這些自然資源的基礎上,研究我省的優勢作物馬鈴薯,選育出薯型均勻、耐貯藏、退化慢、品質高、增產性好的專用型馬鈴薯。
我院在馬鈴薯育種研究方面已有40多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種質資源,先后培育出高原1-8號和青薯號系列品種,其中,育成的畝產量年均為2600kg的高產品種高原4號和青薯168被審定為國家級品種;淀粉含量達25.83%的高淀粉青薯2號品種獲農業部后補助;曾長期主持全國馬鈴薯品種區域試驗。馬鈴薯脫毒技術研究方面,承擔完成的歐援“青海馬鈴薯發展項目”,全套引進最新的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現年可生產脫毒粒型種薯120萬粒,并建有完善的脫毒馬鈴薯基因庫,病毒檢測采用ELISA方法和相關的技術方法,迅速、準確、可靠;2001年在歐盟項目評估組對援華農業項目評估中,該項目獲最高分(1.5分)。通過建立良種繁育基地、提純復壯、脫毒快繁等措施,我院選育的馬鈴薯品種在海拔為2000-2900m間的不同農業區均有種植,并且深受農民的喜愛,被貧困地區的農民稱為“脫貧洋芋”,目前在我省減糧擴薯種植調整中,發揮主導作用。
該研究方向符合我省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2001年省政府委托省科技廳組織召開面向全國的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公開招標會,面對省內外同行的競爭,我院以研究專用型馬鈴薯品種優勢中標,從而為培養該研究方向的人才提供了有利條件。馬鈴薯是糧菜兼用、飼用經濟作物,是我省優勢作物,具有優質、豐產、高抗(抗旱、抗寒、抗病蟲)等優良農藝性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進行早熟菜用、抗旱早熟、食品加工等專用型馬鈴薯品種選育研究,發揮品種優勢,提高土地產出率,增加農民收入。
03冷季豆類新品種選育研究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深居內陸,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氣候干燥,日照充足,日照時數長,晝夜溫差大等生態環境,在這種條件下種植的冷季豆類作物種子產量高,病蟲害感染率低,種子成熟度好,發芽勢強,因此青海是冷季豆類生產的適宜生態區,也是我國極少數無豆蟓危害的春性豆類主產區之一,其產品以其“粒大、飽滿、色佳、無蟲蛀”等特色,暢銷國內外市場。
青海省冷季豆類品種主要包括蠶豆和豌豆,品種有糧飼兼用型和菜用加工型。蠶、豌豆是我省傳統的出口創匯農產品,年出口約5—6萬噸,年創匯約1500—2000萬美元,是提高我省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同時,優質豆類產品也是發展青海高效畜牧業的優質豆類蛋白飼料來源,是推動我省食品工業和飼料工業發展的主要原料作物,是促進青海種植業結構優化和增加農業綜合效益的優勢作物之一,是我省的特色農作物。
我們在豆類新品種選育和高產栽培技術研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有一支專門從事冷季豆類育種、栽培技術研究的科研隊伍;同時擁有一定規模的試驗基地。幾十年來培育出的蠶豌豆品種已廣泛運用于我省川水地區和淺山地區,是我省種植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經濟作物。培育出的大粒出口型蠶豆“青海9號”獲青海省2001年科技進步二等獎:“蠶豆豐產栽培模式技術研究”獲1998年進步二等獎,“草原276”豌豆是國內首次育成的無葉豌豆品種,解決了豌豆機械化作業難的問題。我們與國際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心(ICARDA)、澳大利亞NSW、法國農業科學院等國家保持長期業務合作關系,并多次邀請各國蠶、豌豆育種、病理、生理等領域的相關專家來我院技術指導。并且,長期承擔國際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心的豆類國際圃試驗,收集了上百種優異豆類資源。
因此,該學科的研究是在充分利用我省獨特的氣候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對40多年來的科研儲備進行總結利用,從而使得冷季豆類品種不斷增加,提高選育、栽培技術,在種植業結構調查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