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簡介
空氣動力學是力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飛行器設計與發展的“先行官”,空氣動力學技術也是西方國家對我國封鎖的高技術之一,國家民用和國防航空航天裝備強烈依賴于空氣動力學的發展。我校空氣動力學學科以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氣動設計、計算和實驗等方面的理論方法與技術為主要研究內容,主要研究方向有設計空氣動力學、理論與計算空氣動力學、實驗空氣動力學、飛行器新概念流動控制技術等。
西北工業大學空氣動力學學科可追溯于1952年成立的原華東航空學院飛機工程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并入后,學科力量進一步增強,在老一代王培生、岳劼毅、羅時鈞等學者的領導創建下,學科1956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成為我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1985年設立博士后流動站,1996年獲力學一級學科學位授予權,1998年批準為長江特聘教授設崗學科。1992年設立“翼型、葉柵空氣動力學”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995年原航空工業總公司成立了“航空氣動力數值模擬”重點實驗室。
學科方向
(1)設計空氣動力學
以翼型和機翼氣動設計為核心的設計空氣動力學是本學科最具特色的研究方向之一。基于氣動設計新思想,開展各類翼型、機翼氣動設計、飛行器氣動布局技術研究等,包括高升力翼型和機翼、超臨界自然層流翼型和機翼、螺旋槳翼型和槳葉等,并發展和探索氣動設計理論和方法、氣動/結構多學科優化設計方法、氣動/隱身一體化綜合優化設計方法等,應用于運輸機、戰斗機、無人機等的氣動設計,為解決我國航空部門型號研制中的重大技術問題發揮重要支撐作用。另外,在工業應用領域方面,開展包括通風機、風扇、風力發電、微納米材料制備技術等方面的設計研究。
(2)理論與計算空氣動力學
依托94年批準建立的“航空氣動力數值模擬重點實驗室”,開展各種湍流模型應用研究、高效高精度計算格式研究、多種網格生成方法、含流動控制的流動數值模擬、數值計算中阻力精確計算、DES方法、LES方法、基于Boltzmann方程的高溫真實氣體效應計算方法以及等離子體流動數值模擬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實驗空氣動力學
依托于“翼型、葉柵空氣動力學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在實驗設備設計、風洞試驗及測試技術、旋渦與分離流控制試驗技術等方面開展廣泛研究,涉及翼型和增升裝置、低湍流度和變湍流度、自修正風洞技術、激光-超聲旋渦測量、動態測壓、紅外-液晶-熱膜-熱線邊界層診斷、電子掃描壓力測量、螺旋槳氣動及聲學特性系統,以及噴射流、零質量射流、鏈接邊條、微型渦流發生器、翼梢渦輪、等離子減阻與隱身等主動流動控制技術旋渦與分離流動的三維激光測量等風洞試驗技術等。
(4)飛行器新概念流動控制技術
將空氣動力學、材料、結構和控制等多個學科綜合起來的新概念流動控制技術,是當前力學學科最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近年來針對流動控制這一新的研究方向,可以進一步開展分離流動機理、微流動機理、等離子以及合成射流控制、超機動飛行器主動控制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形成富有成效的研究和應用成果。
平臺條件
翼型葉柵空氣動力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航空氣動力數值模擬重點實驗室
招生學院
航空學院
導師
高正紅、葉正寅、張彬乾、蔡晉生、高超、李杰、詹浩、高永衛、焦予秦、桑為民、楊旭東、惠增宏、解亞軍、史愛明、張偉偉、武潔、王剛、韓忠華、孟宣市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