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浙江傳媒學院2017年研究生招生專業方向簡介
招生專業:新聞與傳播 學校代碼:11647 專業代碼:055200
序號
|
專業方向
|
所屬單位
|
專業方向介紹
|
1
|
廣播電視新聞學
|
新聞與傳播學院
|
廣播電視新聞學方向依托與浙江省一流學科新聞傳播學,致力于培養具有現代傳播理念與國際化視野,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深刻了解中國國情,能夠創造性地從事廣播電視新聞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本方向的人才培養注重兩個方面的素質:一是著重培養學生養成科學的新聞理念,通過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育,使學生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和政策理論水平。二是重視學生廣播電視實踐能力的訓練,在課堂內引入實踐環節,充分發揮校內實訓基地的作用。在實踐中發揮業界導師的作用,安排學生進入主流媒體實習,強化訓練學生的新聞采編能力。 本方向采用學校與業界共同培養的模式,先后與中央電視臺、香港鳳凰衛視、香港衛視、湖南廣電集團、浙江廣電集團、河南廣電集團、亞洲電視集團等建立了緊密型合作關系。師資隊伍強大,除學院專職導師外,還從中央及地方媒體聘請了一批業界專家擔任兼職導師。實踐基地包括國家級和省級媒體,與主流媒體緊密合作,為學生深入媒體一線進行觀摩、考察、實習提供了便利條件。 本方向學生有機會去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臺灣世新大學等交換學習。 |
2
|
新媒體傳播
|
新聞與傳播學院
|
新媒體傳播方向致力于培養具有新媒體傳播理念與國際化視野,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深刻了解中國國情,能夠創造性地從事新媒體傳播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本方向的人才培養注重兩個方面的素質:一是著重培養學生養成科學的傳播理念,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基礎上,使學生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二是重視學生新媒體方面實踐能力的訓練,在課堂內引入案例教學,充分發揮校內實訓基地的作用。在實踐中發揮業界導師的作用,安排學生進入不同類型的新興媒體實習,強化訓練學生的傳播與策劃能力。 本方向要求學生具有以下素質及能力: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黨性原則,具有國家意識、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第二,具有全球視野和戰略性思維,了解新媒體傳播規律,在深刻認識國情的基礎上,正確辨析新媒體發展趨勢,能夠將新聞理論與新媒體實踐有機對接。第三,系統掌握新聞傳播學的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具備新聞敏感與創新能力,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第四,具有較豐厚的人文素養和知識積累,具有危機傳播的快速反應能力,在突發事件的報道中做到搶占先機,準確報道。 本方向旨在培養互聯網視聽節目、IPTV、手機電視、視聽點播、公共視聽載體等新媒介業態人才。該方向畢業生的就業面將突破以往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領域,更多的向網站等新興媒介平臺傾斜,不僅具備了一定的傳統媒體動手能力,包括攝像、編輯等操作能力,同時具備新媒體的采編能力。本方向采用學校與業界共同培養的模式。師資隊伍強大,除學院專職導師外,還從各種新興媒體聘請了一批業界專家擔任兼職導師。實踐基地包括校內的華數實訓基地和網絡輿情研究中心,實現了產學研的一體化;校外的多家新興媒體設立了教學實習基地,可以為學生提供高水平的實踐和研究平臺。 本方向學生有機會去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臺灣世新大學等交換學習。 |
3
|
新聞與媒體管理
|
管理學院
|
新聞與媒體管理方向依托浙江省一流學科新聞傳播學,學院創辦了浙江省第一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并獲評浙江省優勢特色專業。設有浙江省唯一的省級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浙江省唯一的省級傳播與文化產業創新團隊,第一個省級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本方向師資力量雄厚,研究水平處于所在領域前列。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統編國家規劃教材。建有中央財政、省財政支持的6個高水平專業實驗室,是華東地區在文化與傳媒管理人才培養實驗設備投入較多的院校之一。
本方向主要研究大眾傳媒經營管理活動及其規律,重點包括媒介發展戰略、媒介產業政策與產業規劃、媒介策劃、媒介品牌、媒介營銷等多個方面。依托長期形成的與各類品牌的有效合作,研究具有學科前沿性、專業貼近性和內容實用性的特點。作為新興交叉型學科,研究體現新聞傳播學與管理學、經濟學的交叉融合。 本方向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具有現代新聞傳播理念與國際化視野,深入了解中國基本國情,熟練掌握新聞傳播技能與方法的高層次、應用型媒介經營管理專門人才。本研究方向突出實踐導向,著重提升媒介經營管理實務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在系統掌握媒介經營管理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深入傳媒一線參與實踐,強化與傳媒產業發展需要相結合,與傳媒學科理論發展相聯系。 本方向為媒介產業培養應用與研究并重型人才,碩士生應具有較強的理論研究能力和行業實踐能力。畢業生可以成為傳媒產業專業性經營管理的應用型人才、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高層次媒介管理的管理型人才、大中型企業的文化傳播與經營管理人才,也可以成為高校和科研機構教學與科研的研究型人才。本方向積極實施雙導師制(學校導師+業界導師),注重聯系業界資源進行實踐教學,開展行業專業實踐,培養適應行業需求的高層次人才。學院與眾多單位建立了高質量的教學實習基地。本方向學生有機會去境外多所大學交換學習。 |
4
|
播音與主持業務
|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
|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開設于1984年,我校是全國第二個開辦此專業的院校。2008年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獲批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質量工程“國家級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012年獲批浙江省首批優勢專業。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浙江省政府、浙江省教育廳的關懷、領導下,辦學三十多年來,浙江傳媒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在專業建設諸多方面不斷改革并取得顯著成效,因其辦學特色鮮明、人才社會影響力大而在全國同類專業中躋身領先地位,被社會廣泛贊譽為“北有北廣,南有浙廣”。2012年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點面向社會招生,播音與主持業務成為其重要的一個專業方向,主要歸屬我校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建設。
本專業方向培養的是掌握新聞傳播學、藝術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播音學等相關學科領域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播音主持作品的創作能力,能在各級各類廣播電臺、電視臺、新媒體、大專院校及相關單位從事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及與語言傳播相關工作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本方向培養的學生具備良好的新聞素養,具有寬廣的學術視野,并對播音主持藝術具一定的研究能力。 本專業方向具有一支高職稱、高學歷、雙師型的教學隊伍,一批在業界和學科領域享有較高專業、學術地位的客座教授參與教學與指導。他們中有著名播音藝術家方明、鐵城,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白巖松、李瑞英、海霞、魯健等。在教學中注重夯實理論,強化實踐。學院為每位學生配備理論及實踐雙導師,充分利用豐富的媒體資源,積極發揮各級廣電媒體、各類文化傳播公司等40多家教學實踐基地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作、創新實踐提供條件與平臺,做到人才培養與一線緊密對接。 |
5
|
廣告與品牌傳播
|
文化創意學院
|
廣告與品牌傳播方向依托浙江省一流學科新聞傳播學和省級特色優勢專業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致力于培養有著國際化視野和具有較強的廣告傳播及新媒體運用能力的未來廣告及媒介等相關行業的高級從業人員。本專業方向依托傳媒學院的媒介傳播特色,發揮媒介融合傳播優勢,整合公關、廣告、新媒體等多方研究與實踐力量,打造適應新媒體不斷涌現的環境及廣告傳播變化新趨勢下的高層次應用型創意、策劃及創作人才。
本方向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和較高的政策水平,擁有扎實的廣告與品牌傳播理論基礎,熟悉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傳播特點,具有較強的創意思維能力及新媒體運用能力。指導學生建立復合型知識結構,鼓勵學生發現新問題,嘗試新方法,提出新觀點,為專業碩士培養創造學術表現和專業表現的機會。學生在校期間,在新聞傳播學的專業課程學習基礎上,強化“廣告媒介策略與執行”、“新媒體廣告”、“品牌傳播實務”、“公關策劃實務”、“影視廣告創作”等專業課程的學習與訓練,實現專業理論與方法論的系統化,精確把握知識與經驗,鍛煉實踐動手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廣告與品牌傳播專項技能,深入探討新營銷環境下廣告形式的創新及與其他傳播形式的融合。學生畢業后可進入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廣告公司以及企事業單位從事廣告策略制定、公關策劃、品牌塑造與傳播、影視廣告創作及新媒體廣告創意等方面的工作。 該方向實施雙導師制(學校導師+行業特聘導師),注重聯系業界資源進行實踐教學,引領學生在校期間參與有目標的行業實踐,通過嚴格的從業訓練,培養適應行業需求的高層次創意人才。2016年,學院與思美傳媒簽約成立思美-文創廣告與品牌傳播研究中心,為碩士生的實踐教育又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 |
6
|
媒體話語與傳播
|
話語與傳播研究中心
|
媒體話語與傳播專業依托浙江省一流學科新聞傳播學,是一個新興的跨學科領域。本方向培養的是在新聞傳播學、語言學、文學、社會學或政治學等相關學科領域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跨媒體、跨學科、跨文化的思維,具備良好的文本分析和文化敘述的能力,既可以到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與科研,也可以到大眾傳媒、公共溝通等領域從事實踐工作的高級復合型人才。方向主干課程包含了批判性話語分析,語料庫,文化學等多種人文和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具有國際前沿的學術視野。
本專業方向具有一支高職稱、高學歷的教師隊伍,均為海內外名校博士畢業,多為學科帶頭人、優秀教師或各級人才項目入選人,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本中心與英國杜倫大學、全球中國比較研究中心(倫敦)、全球中國出版社(倫敦)等海外高校與機構有合作關系,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拓展國際視野,提高學術能力和業務水平提供條件與舞臺。 |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