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1.概述
建筑與土木工程是基本建設的重要工程領域,是研究和創造人類生活需求的形態環境和各類工程設施的建造與完善。作為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不僅涉及區域與城市規劃、工業與民用建筑物的設計,而且還涉及各類工程設施與環境的勘測、設計、施工和維護。
2.領域范圍
從學科上劃分,該工程領域涉及建筑學和土木工程兩大學科。
主要范圍: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建筑設計、裝飾工程、結構工程、巖土工程、市政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道路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曖通與空調工程、建筑新能源開發與利用工程、建筑材料、建筑經濟與管理等。
3.培養目標
本專業領域主要培養從事區域規劃、城市和村鎮規劃、城市設計、建筑與結構設計;結構工程、曖通與空調工程、污染源治理工程、建筑新能源開發與利用工程、市政工程、橋梁、道路與隧道工程、地下與水工結構設計及其勘測、施工、維護等,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領域的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應掌握較為扎實和系統的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的基本理論及其寬廣的專業知識,了解相應學科的前沿發展動態,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運用先進技術方法解決在相應工程領域的規劃、勘測、設計、施工和維護方面的問題,具有獨立擔負相應工程領域的技術或管理工作的能力。至少要掌握一門外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領域的外文資料,具有熟練掌握計算機的應用能力。
4.學科專業基礎條件
長春工程學院土建類專業始建于1951年,是吉林省最早的土建類專業,經過60年的發展,現已發展為有建筑學、城鎮規劃、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排水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等7個與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相關的本科專業。其中,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工程管理3個專業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專業;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學科為吉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
學校土建類專業現有專業教師107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65人,具有碩士學位以上教師81人,具有國家級注冊工程師資格教師56人,吉林省教學名師1人,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1個,形成了一支學術水平較高、工程經驗較豐富、教師-工程師相結合、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
學校土建類專業現有專業實驗室16個,設備總值4800余萬元,實驗室面積1.6萬平方米;有吉林省土木工程抗震減災重點實驗室、吉林省能源利用與室內環境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防災減災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城市發展建設研究中心、吉林省土木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5個省級科技創新和實驗教學平臺,并在企業建立了29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這些省級工程研究平臺及校外工程實踐基地已成為校企合作承擔重大科技攻關和工程技術研發項目,促進校企協同創新的重要基地,也可為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提供實踐教學及實踐能力訓練必備的工程環境及實踐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
創建60余年來,學校土建類專業累計培養畢業生近3萬名,遍布于全國建筑、市政等行業企業,大多已經成為所在企業的技術或管理骨干,一些人成為國有大型企業的主要負責人。近年來,土建類專業本科生初次就業率達到95%以上,形成招生就業兩旺的局面。
5.研究方向簡介
(1)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是建立和發展用以提高工程結構和工程系統抵御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的科學理論、設計方法和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未來災害可能造成的破壞,保證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保障災后經濟恢復和發展的能力,提高工程的防災能力。主要研究有:結構輸入地震動參數、近場波動數值模擬及并行計算技術、局部場地對地震動的影響、工程結構災害動力效應與抗災性能設計,結構隔震、耗能減振與振動控制、結構健康診斷、安全評定與預警系統以及高新技術在城市防震減災中的應用等。
(2)結構工程
該方向是以現行結構設計規范為基礎,結合新型結構設計理論和優化方法,解決在工程設計中出現的結構設計問題,研究結構概念設計、結構選型優化及設計計算方法的合理性等,保證結構設計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
(3)土木工程施工
該方向以土木工程基本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的理論和觀點,對工程項目的施工技術、施工過程控制、項目全過程管理等進行研究,達到施工技術先進、過程管理科學規范、提高施工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4)道路工程
該方向主要研究道路結構設計、路基與邊坡穩定、道路災害的防治、評價與綜合治理、道路養護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技術、特殊地區道路設計與施工,道路環境地質評價等。
(5)巖土工程
該方向主要研究工程建筑基礎設計,巖土工程勘察,深基坑開挖技術與邊坡支護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各類建筑地質災害評價與治理,基礎工程與地基處理施工工藝與方法,復合地基理論,原位測試方法與應用,鉆探成孔工藝,巖土治理漿材及深孔鉆進沖洗液,工程建筑地基處理及注漿工藝原理,隧道掘進工藝與圍巖穩定性分析等。
(6)市政工程
該方向以解決北方城市水的收集、處理、輸送過程中安全節能運行技術問題為目標,運用物理、化學、生物方法,采用小試、中試、數值模擬等方法研究給水與污水處理系統工藝優化組合技術,開發節能及其不同季節穩定運行的給水與污水處理工藝及運行技術
(7)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
根據太陽能利用、空調與供熱的相關理論與現場實踐,圍繞太陽能輔助采暖技術、太陽能溫差發電技術和光伏發電技術,結合振蕩熱管開發應用,研究和實踐太陽能一體化建筑的照明、采暖、空氣調節的關鍵技術。
根據建筑物空調與供熱節能的相關理論與現場實踐,針對建筑物室內及外網,研究與實踐供熱外網節能技術、供熱系統熱計量技術、節能建筑評價方法、相關熱力設備的節能和安全運行方式。
(8)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技術
根據模糊變頻節能控制原理,研究采用模糊變頻技術實現對工業、商業集中空調系統的節能控制方法并運用于實踐;基于物聯網技術,開發分布式熱能計量模塊的供熱熱能計量系統的研究;基于ZigBee技術,實現家居控制單元產品互聯技術的理論方法與實現途徑,研制具有ZigBee無線組網功能的智能家居單元產品,構建基于聯網的智能家居系統。
(9)工程測繪
該方向主要研究工程測量數據處理,工程控制網的設計與施測,攝影測量與遙感,建(構)筑物變形觀測,精密工程測量,城鎮規劃測量,道橋和隧道施工測量,大型特大型結構安裝測量,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地下結構工程施工測量中的高級技術以及數字城市和工程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等。
(10)工程項目管理
該方向運用先進的工程管理理論和方法研究解決工程項目策劃與評估、工程項目融資、工程項目組織、工程項目采購與計劃、工程項目實施與控制、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工程項目人力資源與溝通管理、工程項目范圍管理等理論與實踐問題。
(11)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該方向主要研究建筑設計的一般規律與方法,探索建筑設計未來發展方向,進行各種類型建筑的綜合設計、城市設計與建筑外部環境設計、建筑群體設計、舊區改造等研究以及具有特定意圖的研究性設計。建筑理論部分主要研究多種代表性的建筑觀念和建筑思想,各種思潮之間的發展脈絡和關聯,建筑理論發展史;解剖建筑理論所包含的觀念與時代的價值取向和知識體系建構之間的關聯性;研究建筑理論的當前狀況,并以此為基礎探討未來的理論趨勢。
6.畢業生就業方向
研究生畢業后可在政府建設管理職能部門、工礦企事業單位的基建管理部門、建筑設計院及科研院所、建筑施工企業、工程質量監督站、工程建設監理部門、房地產公司、工程造價咨詢機構等部門從事規劃、設計、咨詢、管理、科技研發等工作。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