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發展沿革
吉林農業大學藥用植物學科始建于1962年,是我國最早開展藥用植物栽培、育種、加工、利用的特色學科。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生,1994年被教育部批準為博士授權學科, 1999年被國家農業部批準為重點學科,作為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被評為吉林省重中之重學科,2007被評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在長期建設中,學科突出我國東北地區自然條件優勢,注重依托北方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優勢學科。自2003年以來,在國家教委、農業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省教委有關部門的領導下,學科在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學科有(1)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吉林省生態恢復與生態系統管理重點實驗室;(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三級實驗室“藥用植物栽培與育種實驗室”(3)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科研二級實驗室“藥用植物栽培與育種實驗室”;(3)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科研二級實驗室“中藥化學實驗室”;(4)吉林省中藥栽培重點研究室;(5)吉林省科技廳批準的“人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或研究中心。
二、梯隊結構
本學科現擁有一支學歷層次高,整體科研能力強,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合理,朝氣蓬勃、富于創新的學術隊伍。本學科現有專職教師和研究人員16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吉林省特聘教授1人,吉林省高級人才1人,省管優秀專家1人,博士生導師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講師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8人,在讀博士1人;博士以上學位者占50%。在教師隊伍中,博士學位獲得者的比例超過65%,50%的人員具有在國外大學或研究機構從事訪問學者及博士后研究經歷。教師隊伍協作意識強,形成合作研究態勢,2008年被評為吉林農業大學優秀教學團隊。
三、科研工作
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
1.藥用植物栽培與加工——研究藥用植物野生變家植、優質高產規范化栽培技術、優良品種選育與種質資源標準化等;
2.藥用植物開發與質量評價——研究藥用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離、鑒定、生源途徑及藥用植物質量評價標準制定等;
3.藥用植物保護與利用——研究藥用植物種群更新機制與資源可持續利用、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標準化和生態因子對中藥材質量的調控等;
4.藥用植物生物技術——研究應用組織培養、體細胞雜交等生物技術開展瀕危藥用植物的無性快繁,篩選優質品系(種),擴大種質資源;利用轉基因技術生產有用化合物、蛋白藥物或其它重要產品研究。
本學科成員近年來承擔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5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承擔吉林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13項,省長基金項目1項,普通項目7項;承擔產學研合作項目1項。科研經費總額達1000余萬元。鑒定成果16項。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各2項。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20篇。其中,SCI 收錄5篇。主編參編教材、專著16部。已授權發明專利2項,申請發明專利6項。
四、人才培養
學科含中藥學專業、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3個本科專業。本學科已畢業碩士研究生37人,已畢業博士研究生6人,在讀碩士研究生65人,在讀博士研究生5人。
兩項教改課題“植物科學系列教材”和“植物資源學系列課程教學過程設計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分別獲2007年和2008年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中藥栽培與資源概要”獲2006校級教材優秀獎;主編全國統編教材“藥用植物栽培學”獲2005年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優秀教材獎; “中藥資源學”獲2007年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三等獎,中國林業教育學會第二屆(2008)高、中等院校林(農)優秀教材二等獎,2008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優秀教材獎。“中藥資源學”被評為2009年吉林農業大學優秀課程。2008年“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被確定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條件建設
經過多年的積累,本學科現擁有良好的科研教學條件和先進的儀器設備。現有藥用植物生物實驗室等多個實驗室,總面積1000 m2。設備儀器臺(套)數300余臺(總價值701萬元)。能充分滿足教學需要。有藥用植物溫室1000m2,藥用植物園1.5公頃,種植有北方藥用植物150余種;藥用植物生態園10公頃,有藥用植物200余種,有校企聯合型實踐教學基地10個。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