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工程力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基本學制、培養方式與應修學分
培養目標(本表可不填政治標準):
工程力學碩士研究生是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而培養從事力學及相關專業的技術開發、工程設計、教學及科學研究等方面的高層次專門人才,要求達到:
1.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追求真理和獻身事業的求實精神、創新精神、敬業精神和協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組織和管理能力,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碩士士學位獲得者應掌握工程力學、計算力學、流體力學、實驗力學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本學科的計算和實驗技能,了解工程力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和實驗力學的研究現狀及發展動向,了解本學科與相關學科(土木工程、機械工程、材料工程等)的交叉滲透, 能夠解決與本學科有關的理論和工程實際問題,具有應用工程力學理論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能勝任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或其他相關部門的教學、科研和技術管理工作。
3.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具有閱讀本專業外文文獻和初步具備學術交流的能力。
基本學制:2.5年
培養方式:
碩士研究生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導師幫助研究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和研究計劃,學生需要努力完成導師布置學習計劃,公共學習內容將組織導師組集體指導,碩士生應首先在導師的指導下做好選題工作,選題應在本學科或交叉學科范圍內,選擇在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中的科學研究或工程技術問題,或在學術上有一定理論價值的課題。論文工作初期要作開題報告;論文進行過程中,接受導師組對論文工作的階段性檢查,學位論文必須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論文應能夠體現碩士生堅實的專業理論基礎、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優良的科研道德和嚴謹求上的學風。
實行學分制,采取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并重的方式。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又要使研究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應修學分:總學分不少于 73 學分,其中課程學習不少于 33 學分(必修課不少于 20 學分),必修環節 8 學分 ,學位論文 32 學分。
二、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
序號 | 研究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 研究生導師
|
1 | 結構動力學與工程 CAD | 1. 材料及結構部件的動態特性、動態穩定性和動態安定性; 2. 結構抗震評估及分析; 3. 結構抗撞擊分析; 4. 結構可靠性; 5. CAD在建筑工程和機械設計工程中的應用。 |
彭南陵,丁成輝,李相麟,扶名福*,宋固全*,陳良森 |
2 | 土木、道路和橋梁中的力學問題 | 1.土木、道路和橋梁中的結構強度、剛度和穩定性; 2.土木、道路和橋梁中力學問題的物理模型建立、數值計算、實驗測量以及工程CAD 3. 土木、道路和橋梁材料本構關系研究。 |
扶名福*,宋固全*,黃模佳*,李相麟,陳良森,丁成輝 |
3 | 材料加工中力學行為與計算機模擬 | 1.工程結構與材料(包括智能材料)在靜、動、熱環境中的力學模型及計算機數值模擬與仿真方法; 2. 材料加工過程中的力學行為及其數值模擬; 3.不同尺度的物體結構(包括宏觀結構、細觀和微觀結構)的力學過程(有限變形、失穩、損傷、破壞)的計算機模擬及與實驗相結合的數值分析方法; 4.計算機工程力學中的應用,動態系統的模態分析、參數辯識、仿真技術、按動態指標進行動態優化設計的理論和方法。 |
扶名福*,宋固全*,黃模佳*,李相麟,陳良森,鄒文楠, 丁成輝 |
4 | 工程檢測與實驗應力分析 | 1.工程力學分析的電測、光測及其相關的測試技術的一般原理、實驗方法、測試技術、數據自動采集及計算機處理; 2.現代測試技術在房屋、橋梁、道路測量分析中的應用; 3.材料斷裂韌性的測試技術以及測試技術在工程結構斷裂韌性測試中的應用; 4.金屬加工過程中的微結構演化的在線測量。 |
扶名福*,宋固全*,黃模佳*,李相麟,陳良森,丁成輝,鄒文楠 |
5 | 流固耦合與計算流體力學 | 1. 研究固體和流體相互作用的理論和數值計算方法; 2. 研究湍流以及湍流與固體相互作用。 |
鄒文楠 |
注:
1.按一級學科制定培養方案的學科研究方向表格可加行。
2.研究生導師必須是經過校學位委員會審批在本點具有上崗資格的導師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