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專業介紹如下: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是我校辦學歷史最久的主干和特色學科,結合航空航天及國防工業發展的需要,與各學科互相交叉融合,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已具備了堅實的研究基礎。在飛行器制造、航空推進理論、結構動力學、材料、可靠性工程和地面設備與試驗等領域形成了具有鮮明航空特色的研究方向和優勢學科群。并密切結合我國新機型號研制任務,開展了大量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工作。其四大主力學科中綜合性很強的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和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一直是我院重點建設和發展的研究領域,分別于2001年、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本學科獲得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為:
航空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飛行器數字化制造技術、航空設備及工藝試驗技術。已經在飛機結構有限元分析、金屬材料的成形工藝性能試驗、熱成形和超塑成形試驗研究、飛機釬焊和記憶合金管件的力學和環境綜合試驗、管道振動研究等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為我國新型號飛機的研制做出了貢獻。
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為:
航空發動機燃燒設計與分析技術、航空發動機強度、振動及噪聲、航空發動機氣動熱力學及應用、航空發動機數值仿真技術。
本學科梯隊中多名教師具有國外學習研究經歷,學術思想活躍、工程實踐經驗豐富、創新能力強,具備承擔大型科研項目的能力。承擔的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航空科學基金、遼寧省科學基金及預研課題、國家級項目11號重點工程金屬材料國產化和標準化等重大課題以及大量橫向課題,科研經費年均近400多萬;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航空部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航空部科技進步三等獎、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人民解放軍科技進步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技術創新獎等眾多獎項;平均每年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百篇。
由于地處我國航空航天重要的生產和研究基地——沈陽,多年來,多項研究成果長期被航空工業生產實際所應用。如金基鐸教授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疏流管的不穩定現象與失穩震動研究”;張寶成教授主持的863子項目“重型燃機燃油霧化試驗及氣體試驗器研制”;張凌云教授承擔的沈飛公司“11號國家重點工程”子項目“航空用金屬材料成形性能試驗研究以及塑性成形過程的計算機數值模擬與仿真”,李光里教授承擔的 “大氣邊界層風洞及水槽波浪模擬系統”項目等,為航空航天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技術支持,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該學科對東北地區航空領域人才培養和國防專業布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推動我國航空航天技術進步和增強國防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