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溫州醫學院研究生外科學專業介紹如下:
外科學博士點、碩士點專業簡介
我院外科學建立于 1958 年, 我國著名外科學家錢禮教授就是創始人之一。 1978 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2005 年與華中科技大學聯合招收博士研究生, 2006 年成為博士學位授予點。目前外科學在校碩士生 300 余人,博士生近20人。
2004 年,外科學成為省(教育廳)重點學科,其中普外科學、神經外科學、骨外科學、還是省(衛生廳)醫學重點學科。 2008年,外科學成為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學科。擁有一個專業外科中心實驗室,是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衛生部專科醫師培訓基地。現有教授 37人。
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 普外科、骨外科、神經外科、 泌尿外科、 心胸外科等。經過多年的學術沉淀,本學科點在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已成為“特色鮮明、常規并進”的省內乃至國內的領先學科。
方向一:普外科(肝膽胰外科)
學科帶頭人張啟瑜教授。近五年來本方向共獲國家級課題5項,省部級課題10項,科研經費超過600萬元;獲省部級科技獎勵3項;多人入選省151培養人才工程和省醫藥衛生高層次創新人才;發表SCI 論文35篇,編寫專著8部,申請專利3項;舉辦全國性繼教培訓5項次,引進或開發新技術10余項,向全省推廣適宜技術3項。培養碩士生52人,博士生3人。在三大方向有較深的研究。⑴門脈高壓癥方向:于2000年首創選擇性減斷分流術,大大提高門脈高壓癥療效,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⑵重癥胰腺炎方向:應用區域動脈灌注技術,并首次提出膽源性胰腺炎臨床分型,多項技術處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獲得省科技進步獎3項,現正總結規范化治療方案以進一步推廣。⑶肝移植方向:2000年首例肝移植成功至今共成功實施90余例,年存活率90%,總體療效達國內先進水平。
方向二:骨外科
學科帶頭人徐華梓 池永龍教授。本院骨科建立已五十余年,現已發展成具有320張床位,70余名醫務人員,其中高級職稱27人,博士12人。近3年來取得多項科研成果,目前系博士學位授予點,浙江省脊柱外科中心,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外科學-骨外科)建設學科,全國微創脊柱外科培訓基地,衛生部骨科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HVO(北美海外志愿者協會)中國基地,已成為浙南地區的骨科臨床、科研和教學中心。我科在全面開展常規骨科及微創外科領域的高難手術和危、難、重病癥狀的診治基礎上,采用微創外科技術治療脊柱疾患、四肢和骨盆創傷和關節疾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績。特別是研制出適合于微創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脊柱花刀及新型脊柱內固定器,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發明專利,該術式及固定器較同類方法損傷更小,療效更佳,臨床應用日臻成熟;胸腔鏡下微創脊柱前路手術的研究:該研究對傳統鎖孔胸腔鏡技術進行了改良,設計了擴大操作口胸腔鏡下胸腰椎前路手術方式,主要治療脊柱側彎、脊柱腫瘤、胸椎間盤突出癥、胸腰椎骨折等,臨床療效顯著,獲浙江省醫藥衛生創新獎二等獎;近五年又開展了系列微創脊柱外科技術,包括:經皮上頸椎螺釘內固定技術、經皮內鏡下上頸椎前路松解復位內固定技術、胸腰椎骨折系列微創手術治療技術、椎間盤鏡下腰椎后路手術、脊柱顯微外科手術,在國內產生較大學術影響,逐漸形成我科微創脊柱外科的特色,取得的成果獲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0年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和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骨關節創傷外科在開展常規四肢骨折的內固定手術同時,近三年在微創手術治療方面,特別是經皮內固定技術進行了重點突破。其中骨盆骨折的微創內固定技術在國內具有相當的影響力。關節外科已常規采用關節鏡外科技術進行膝關節前后交叉韌帶重建。近年來又開展了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技術,使手術切口小,軟組織損傷減少。計劃將關節鏡技術擴展到肩、髖等關節疾患的診斷和治療。微創技術治療手外科疾患也是科室重點發展方向,主要開展的項目包括:復雜斷肢(指)的遠位寄生再植、手部及足底軟組織缺損的各種皮瓣修復手術、拇指再造、異體及人工肌腱的臨床應用研究、臂叢損傷的手術治療、人工指關節置換、頸前路健側C7移位治療臂叢根性撕脫、陰莖再造等,其中“復雜斷肢(指)的遠位寄生再植”的研究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骨間后動脈橈側支的顯微解剖和臨床應用”獲省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近年來重點為腔鏡治療技術。開展了CO2氣腔內鏡下腓腸神經切取術、腔鏡下尺神經松解前置術、腓總神經松解術和腔鏡下腋神經松解。
方向三:泌尿外科
學科帶頭人:翁志梁教授。目前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獎獎2項、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創新獎5項、溫州市科技進步與創新二等獎4項。有4個研究方向:
(1)膀胱腫瘤研究:開展了以聚維酮作為溶劑,膀胱腔內化療預防淺表膀胱腫瘤復發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膀胱腫瘤發病機制的研究。
(2)男科學:主要開展了勃起功能障礙機制及治療的研究。小劑量5磷酸二酯酶抑制劑治療性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
(3)腎移植:1985年開始開展了臨床腎移植工作,年完成腎臟移植接近100例。目前主要開展腎臟移植相關研究,包括移植免疫研究、移植臟器功能監測等研究。
(4)下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主要開展了慢性前列腺炎和下尿路感染的臨床和基礎研究。
方向四:心胸外科
學科帶頭人孫成超教授。近五年以本學科點為第一作者發表SCI收錄文章6篇,在國家I級雜志上發表文章9篇,II級雜志上發表40余篇;科研項目來與阜外心血管醫院合作完成國家“十一.五”課題:提高老齡和急危重心血管疾病外科治療療效的研究,省自然課題1項,省廳局級課題6項,市級課題6項,科研經費約80余萬元。
主要臨床業務:
(1)大血管外科:在升主動脈瘤和I型主動脈夾層的治療上,近幾年來我科在原來升主動脈置換、升主動脈置換+冠狀動脈移植的基礎上開展主動脈弓手術,在急診下行主動脈弓全弓置換、改良象鼻術。至今已完成全弓置換+改良象鼻手術30余例,死亡1例,余全部康復出院,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2)心臟外科:成人心臟外科:常規開展包括雙瓣置換,二次換瓣與急診換瓣,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手術,冠脈搭橋術,效果優良,其并發癥發生率及手術死亡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近5年來,年均置換瓣膜400余個,累計置換瓣膜超過2500余個,瓣膜病的外科治療已走到國內前列。 小兒心臟外科: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矯治水平上達國內先進,同時對新生兒、低齡幼兒先心病矯治省內領先。近五年完成小兒心臟手術1300余例。
(3)普通胸外科:1998年開始開展胸腔鏡手術,近年來外科手術微創化為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近年來開展胸腔鏡下肺葉切除,全腔鏡下食道癌根治術,小兒普胸開展NUSS手術治療漏斗胸, 其中漏斗胸Nuss手術在溫州地區率先開展,病例數國內領先,共約140例。
方向五:神經外科
學科帶頭人諸葛啟釧教授。近五年本學科第一作者發表SCI收錄文章近20篇,在國內核心期刊等雜志發表文章100余篇;作為分中心負責人參與科技部“十一五”支撐項目2項,并獲國家自然基金3項和省部級課題10項,廳市局級課題近20項,科研經費200余萬元。
主要研究方向:
⑴神經腫瘤研究:包括顱底腫瘤、神經膠質瘤和垂體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省內率先開展顱底顯微解剖研究,并應用于指導臨床腫瘤顯微手術治療,目前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創新獎二等獎1項,溫州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
⑵腦血管病研究:包括出血性腦血管病微創外科技術、腦卒中與細胞移植。現每年開顱、血管內介入治療動脈瘤約300例,顯微外科技術和血管內介入技術治療顱內復雜動脈瘤、巨大動靜脈畸形等技術處于國內先進水平,獲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創新獎三等獎1項,溫州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⑶立體定向與功能神經外科(難治性癲癇、面肌抽搐、三叉神經痛等)研究:省內率先開展立體定向技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及腦腫瘤,獲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處于省內領先水平,應邀在全國20多家醫院指導開展立體定向手術。⑷小兒神經外科、干細胞移植及脊柱脊髓神經外科研究:獲得國家自然基金2項、浙江省科技廳項目1項,浙江省自然基金2項,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項目1項,發表SCI文章10余篇,主持、合作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項,浙江省中醫藥科學技術創新獎一等獎1項,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獎三等獎1項,溫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獎2項。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