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武漢大學研究生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專業介紹如下: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專業的系統知識和獨立科學研究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夠勝任與本專業相關的教學、科研、宣傳教育和黨政工作的專門人才,具體要求如下:
1.政治立場堅定,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努力學習和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遵紀守法,學風嚴謹,品行端正,有較強的事業心、責任心和獻身精神,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
2.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專業具有較完備的知識結構、較寬厚的知識基礎,了解本專業的最新動態,具有一定的獨立從事科研的能力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3.掌握一門外語,能較為熟練地運用一門外語查閱本專業相關資料、撰寫論文摘要;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能夠獨立地進行學術交流;能較熟練地使用計算機和網絡,具有較強的信息檢索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理論
主要研究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及其民族化、本土化的發展規律,以及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現實理論問題。
2.20世紀社會主義思想史
主要研究20世紀社會主義思想發展的特點、基本經驗及其規律。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主要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體系及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實踐。
4.當代國外社會主義
主要研究當代國外社會主義主要思潮、社會主義國家建設和改革的理論和實踐,探討當代國外社會主義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5.當代資本主義
綜合研究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新變化、新特點和發展的歷史趨勢。
三、學習年限
學制三年,最長學習年限不超過四年。申請提前畢業者在校最低學習年限不低于兩年。
四、課程設置與學分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應修滿的總學分不少于42學分。其中課程總學分不少于30學分(包含公共必修課5學分,學科通開課8學分,研究方向必修課不少于10學分,其余為選修課學分);實踐環節2學分;學位論文10學分。
跨專業和以同等學力入學的研究生,須補修本方案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課至少2門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績,該成績不計入學分。
五、學位論文
1.論文選題:論文題目由導師和學生共同商定,在選題問題上既要兼顧學生的興趣和特點,又要考慮社會需要和學術發展狀況。研究生畢業(學位)論文的選題要有意義,觀點要有新意,思路要清晰,論證要縝密、充分。
2.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是畢業論文寫作的重要依據。選題后,學生應擬定撰寫計劃,然后在指導小組內進行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安排在第四學期。參加開題報告的老師也不少于3名(包括導師)。
開題報告通過后,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轉入碩士畢業論文撰寫階段。開題報告一旦通過,原則上不得更換論文選題,如確需變更論文選題,須經指導教師同意并向指導教師小組匯報。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選題的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論文的基本構架,材料準備情況,研究方法和主要參考文獻。
3.論文撰寫:導師組將在第五學期根據碩士生的論文開題報告,檢查論文寫作計劃的進展和完成情況,對論文寫作中出現的問題加強指導。論文檢查須在12月底完成。論文檢查如發現有不能按期保質完成論文寫作的情況,導師組要責令學生整改,問題嚴重者可勸其延期畢業。
畢業碩士生要在答辯前三個月提交學位論文及中外文論文摘要,導師應及時對論文進行評閱,提出修改意見。研究生學位論文應觀點正確,結構合理,材料翔實,論證充分,具有新的見解。在答辯前一個月提交給2位論文批閱人評閱(外校至少1人)。批閱人須是具備教授、副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同行專家。評閱意見在合格以上者,方可進入論文答辯環節。
4.答辯資格:申請答辯的碩士研究生應修滿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最低學分數;完成培養方案要求的實踐環節并參與至少一項課題研究;參加8次以上學術活動(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聽取學術報告、參加學術論壇等)并填寫《武漢大學碩士研究生學術活動考核表》;在本專業具有正式刊號的公開出版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單位以武漢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公開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至少1篇。
申請提前畢業的研究生除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課程和其他培養環節的考核,成績優秀,創新能力強外,還必須在本專業具有正式刊號的公開出版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單位以武漢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至少2篇。
5.論文答辯:在每年5月底或11月底前完成。論文答辯委員會由5人組成。經全體委員三
分之二(含三分之二)同意,論文方位通過。答辯具體工作按國家及學校相關規定辦理。
六、其它必修環節
1.實踐環節:本專業研究生在校期間應在導師指導下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形式包括教學實踐、社會調研、助管或其他活動,總時間不得少于三個月。教學實踐的形式可以是講課、輔導、組織課堂討論、輔助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等多種形式。教學實踐以“合格”為通過。
實踐環節一般在入學后1至2年內完成。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情況應記錄在《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實習實踐考核表》上,并提交實習實踐總結報告。經學院審核合格并報院研究生培養處審批備案后,方可進入答辯環節并計2學分。
2.中期考核:在第三學期進行,實行淘汰制,根據研究生學習及科研情況,結合專業成績,確認其具體流向,包括碩博連讀、繼續攻讀碩士學位以及退學等情況。
七、培養方式
1.新生入學1個月內,應在指導教師和導師組指導下,根據培養方案的要求,制訂出個人學習和培養計劃。個人培養計劃應對課程學習、實踐活動、學術活動、科學研究與學位論文工作等做出具體安排。培養計劃須經學科點負責人審核后報院研究生管理部門備案后實行。
2.采取導師負責和導師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既注重利用導師組群體的智慧,又注重發揮導師的專業特長,以確保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對于研究生的中期考核、論文開題報告、論文中期檢查等有關研究生教育與培養的重要事宜,須經導師組集體討論后決定。
3.積極探索研究生培養途徑,力求使教、學、研一體化。注重把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把專業基礎知識的講授與學術動態的跟蹤研究及進行思維方法、研究方法的科學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其既能夠繼承又善于創新。
4.以課堂教學為主,社會調查、學術活動、教學實踐、社會實踐為輔,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能力培養落到實處。
5.加強研究生文獻閱讀與信息檢索能力的培養。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應完成本學科指定的必讀和選讀的主要經典著作、學科前沿著作、主要專業學術期刊等目錄。文獻閱讀納入考試或讀書報告、開題報告等形式的考查范圍。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