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微生物學”專業簡介
南京農業大學微生物學科為二級學科,是由我國著名的微生物學家樊慶笙教授于1952年創建,學科建立之初即開始招收微生物學碩士研究生,1981年成為國 務院批準的全國首批微生物學博士點,1994和2006年被評為江蘇省重點學科,1997年被評為農業部重點學科, 2002年依托本學科批準建立了農業部農業環境微生物工程重點開放實驗室。2002年開始依托“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招收微生物學博士后研究人 員。本學科是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生物學理科基地、江蘇省生物學教學實驗示范中心建設點和江蘇省生物科學特色專業的主要依托學科。中國微 生物學會環境微生物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生物與生物化學專業委員會均掛靠于本學科。
研究條件、近年主要成果: 南京農業大學微生物學科根據學科發展趨勢并結合國民經濟發展需求,圍繞環境保護與微生物資源挖掘,形成了以環境微生物學為特色的研究體系,在微生物學基礎 與應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近年來承擔了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863”、“973” 計劃和自然資源平臺項目、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農業部跨越計劃和成果轉化項目以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等61項,研究經費3955萬元,在研經費1814萬 元。近6年來發表研究論文292篇,其中SCI論文37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達到7.5(Nucleic Acid Res 2006),出版學術專著3部。標志性成果 “農藥殘留微生物降解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獲得了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主要研究方向:
1.環境微生物學與環境微生物工程 運用現代生物學技術研究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機制與污染環境的微生物修復、有毒工業廢水生物處理工藝、分子生態學和厭氧微生物學。
2.微生物固氮與土壤養分活化微生物學 該方向在傳統根瘤菌的種質資源、固氮生理及其應用方面研究的基礎上,近年來主要研究根瘤菌由于細胞群體密度變化所引起的信號傳遞(群體感應現象),及其導 致的根瘤菌生理活動改變的分子機制,諸如群體感應與根瘤菌的侵染、結瘤及固氮的關系等。土壤養分的微生物活化主要研究磷鉀等營養元素活化,包括微生物的篩 選、鑒定及其發酵工藝優化,研究不同生境中礦物分解細菌的生物多樣性,闡明了礦物-細菌相互作用機制。
3.活性物質與蛋白質結構生物學 本方向以微生物來源和以微生物為靶標的生物活性物質為研究對象,包括新型抗菌多肽和藥用真菌活性物質,進行其分離純化,結構功能與編碼基因的研究,探索其 在臨床和畜牧業中的應用潛力。
導師隊伍和研究方向:
李順鵬 環境微生物學與極端微生物學
黃為一 土壤養分的微生物活化
朱 軍 分子微生物與生物固氮
賴 仞 抗菌肽與天然免疫
崔中利 環境微生物學及蛋白質結構生物學
王志偉 植物內生真菌及其在農業上的應用盛下放 微生物發酵
梁永恒 真核生物蛋白質運輸調控與應用
曹 慧 微生物分子生態學
趙明文 藥用真菌分子遺傳
顧向陽 環境微生物學工程
洪 青 環境微生物學
何 健 環境微生物學
何琳燕 土壤養分的微生物活化
于漢壽 微生物資源與分子生態學(昆蟲與植物螺原體)
徐冬青 微生物酶學的研究與應用
潘迎捷 食用真菌遺傳與育種 (上海海洋大學兼職導師)
賈新成 微生物酶的研究與應用 (河南農業大學兼職導師)
陳明杰 食用菌遺傳(上海農科院兼職導師)
譚 琦 食用菌遺傳 (上海農科院兼職導師)
馬 艷 環境微生物 (江蘇省農科院兼職導師)
馮志勇 食用菌工廠化栽培 (上海農科院兼職導師)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