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生物學一級學科簡介
1.學科基本情況與學科特色
(1)學科基本情況
本學科1952年由南京大學、金陵大學兩校生物系部分教師組成,1955年江蘇師院(原東吳大學)生物系并入;1963年陳邦杰教授開始招收研究生,1986年動物學博士授予權獲批,1996年國家生物學理科人才培養基地獲批,2006年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獲批;學科成員中91 %具有博士學位、85%具有留學經歷,有教授30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3名、省“333工程”人才3名、省特聘教授1名、省“雙創人才”3名;擁有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設備總資產近億元,包括1000萬元的蛋白質組學設備。
2009年以來近三年,承擔各級政府縱向研究課題224項,總經費5642.11萬元; 發表SCI收錄論文522篇,第一通訊聯系單位385篇,IF>3以上79篇,授權發明專利66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
(2)學科特色
本學科通過凝練方向以及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在以下幾個方面形成了特色和優勢:
①圍繞長三角地區瀕危動植物遺傳多樣性和保護生物學進行研究,近來在瀕危鯨豚類研究方面取得了創新成果,受到國家基金重點項目、Ocean Park Conservation Foundation等資助,有關白鱀豚功能性滅絕地位不是遺傳多樣性衰退所致等發現發表在國際進化生物學領域最著名刊物Systematic Biology (IF=9.532,top 1雜志),主編Dr. Ron DeBry評價該成果“對Systematic Biology期刊和哺乳動物系統發育關系的文獻來說,都是一個卓越的貢獻”。 相關研究成果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②圍繞人類重大疾病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開展研究,在腫瘤、心血管疾病和代謝性疾病的信號轉導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學科帶頭人受邀為國外《Encyclopedia of Cancer》撰寫綜述。近來在脂肪肝代謝調控與代謝紊亂的分子發病機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發現組蛋白修飾和染色質重塑參與了生物時鐘和代謝途徑的整合,發表在國際著名肝病學期刊Hepatology(IF=10.89,top 2雜志)。
③圍繞植物生長關鍵生理過程—光合作用和細胞擴張生長開展研究,近來在植物葉綠體發育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發現轉錄激活染色體復合物成員pTAC14是葉綠體發育必須的,通過與pTAC12相互作用影響PEP的活性并且調控PEP依賴的質體基因的轉錄。這方面的研究已連續在著名植物學雜志plant Physiology (IF>6, top 雜志)發表。
④圍繞模式微生物在分子生物學中的獨特作用開展研究,在菌絲頂端生長、傘菌表達系統、菌柄伸長生長、酵母細胞周期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近來在酵母與前列腺癌相關基因ELAC2的進化及功能保守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緊發現ELAC2能替代酵母中前列腺癌相關基因的同源基因,為進一步利用酵母篩選治療前列腺癌的藥物創造了條件,結果連續在國際生物化學領域著名刊物Biochemical Journal(IF>5.0,top雜志)發表。
2.社會貢獻
(1)提供決策咨詢
參與起草國際螺原體分類標準,主持制定我國L-茶氨酸標準, 參與制定河蟹“顫抖病”診斷國家行業標準,參與撰寫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發展規劃調研咨詢報告。
(2)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2009年以來三年,承擔企業委托開發項目66項,合同金額達3042.63萬元。標志性成果如下:
①螃蟹顫抖病病原體及其防治:針對螃蟹養殖業爆發的”顫抖病”疫情,研究確定螺原體是中華絨螯蟹“顫抖病”病原體,研制出螺原體病原快速檢測試劑盒和防治方法,僅寶應縣就推廣面積60萬畝,減少病害死亡河蟹2000噸,減少直接經濟損失8000萬元。
②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的研制:與江蘇亞星錨鏈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自主研發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項目合同總額1000萬元,已到賬700萬元,完成原理樣機實驗、工程樣機實驗、陸基樣機試驗。目前正進行實船實驗,與國際海事組織聯系,申請進入驗收程序。
③L-茶氨酸的產業化研究與應用:與江蘇阿格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L-茶氨酸生物合成菌種及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獲得國家發改委2009年微生物高技術產業化專項500萬元資助,年產30噸茶氨酸,獲得2010年江蘇高新技術產品證書,出口到歐美、韓國。
④南京地鐵3號線建設沿線植物就地保護研究: 通過競標,市城管局和地鐵公司選擇南師大制定的水杉就地保護方案,2011年7月實施,投入經費183萬元,節約經費1600萬,保障了地鐵3號線建設順利進行。
(3)推進科學普及
動植物標本館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南京市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3年累計免費接待大中小學生860人,并為中國民航安全總局機場鳥機撞擊安全培訓班提供鳥類及植物實習基地。
(4)社會兼職
2人擔任國家基金委評審專家,2人擔任教育部生物科學專業和生物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1人擔任全國科協委員,1人擔任亞洲支原體學會常務理事,10人分別擔任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植物學會、中國微生物學會等9個全國性學會常務理事/理事,10人分別擔任全國專業學會分會或專業委員會、省級學會副理事長、副主任、副秘書長以上職務。
(5)其他方面
為中國動物學會兩棲爬行動物學分會、江蘇省動物學會、江蘇省微生物學會掛靠單位。
主辦“中國水域中華白海豚種群間關系與保護國際研討會”等8個國內外學術會議。
邵蔚藍教授2011年應邀在在美國舉辦的”11th Int Con of Thermophiles Res”和“Extremophiles”作大會報告,任大會組委;王文教授應邀2011、2010、2009年分別在7th International Crustacean Congress(青島)、The 5thMeeting of the Asian Organization for Mycoplasmology(日本長崎)、09 Tokyo Crustacean Congress(日本東京)大會上作報告,并擔任分會場主席。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