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礦物材料工程(081922)
學科門類:工學(08) 一級學科:礦業工程(0819)
“礦物材料工程”是根據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需要,為適應新技術和新產業對具有一定功能或應用性能的現代新材料需要,在我校礦業工程一級學科下,通過有關學院力量的整合與優化而自行增設的碩士點。
礦物材料是以天然礦物和巖石為基本或主要原料,通過物理、化學等方法制備的具有一定功能或應用性能的現代新材料。現代科技革命、產業發展、社會進步、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開創了廣泛應用礦物材料的新時代。礦物材料產業已被視為21世紀的朝陽工業,為礦物材料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根據我校的優勢和特色,“礦物材料工程”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煤基材料、非金屬礦物材料、納米及復合礦物材料等,目前已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50多項科研課題,并與產業界建立了廣泛的聯系,有多項研究成果得到推廣應用。
本學科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年富力強的學術梯隊。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9人。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的獎勵1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90余篇,其中被四大檢索收錄70篇,出版專著7部。目前在研項目100多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的科研項目3項,研究總經費300多萬元。 本學科主要以煤基材料和復合礦物材料為特色,主要進行煤基炭素材料的開發與工業應用技術研究;納米礦物材料、納米/微米復合礦物材料的性能、制備與應用研究;以非金屬礦物為基本或主要原料的礦物材料的性能、加工與應用研究。 “礦物材料工程“學科近期的奮斗目標和任務是:以煤基材料為突破口,在煤基炭素泡沫材料、高水速凝材料、納米二氧化硅、高檔炭素制品等研究方面形成優勢,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把礦物材料工程學科建成研究型學科,并成為我國礦物材料領域高級創新人才培養和科研開發基地。
一、培養目標
較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熱愛祖國,品德良好,學風嚴謹,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艱苦奮斗、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的精神,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具有堅實的礦物材料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寬廣的知識面,深入系統地了解本學科的發展現狀和研究前沿;能夠掌握礦物材料工程領域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并能熟練運用其現代測試分析手段和實驗研究方法以及計算機技術;具有開拓創新和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煤基材料:主要進行多孔炭素吸附材料、新型結構性和功能性煤基炭素材料的開發及工業應用研究。
2.非金屬礦物材料:主要進行以非金屬礦物為基本或主要原料的礦物材料以及高水速凝充填材料的性能、制備與應用研究。
3.納米及復合礦物材料:主要進行納米礦物材料、納米/微米復合礦物材料的性能、制備、表面處理與應用研究。
三、學制及學分
碩士生學制一般為三年。特殊情況下可在政策許可的范圍內延長學習年限。
四、導師隊伍
趙躍民、劉炯天、陶秀祥、謝廣元、匡亞莉、駱振福、陳建中、章新喜、胡亞非、楊建國、何亞群、沈麗娟、劉煥勝、王永田、曹亦俊、張文軍、陶有俊、陳增強、王羽玲、鄧建軍 、李延鋒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