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學科介紹
南京大學生態學學科點起源于1952年植物學專業的地植物學(植物生態學)專門化,當年,仲崇信教授招收了該方向的研究生。1981年,仲崇信教授在植物學專業內重新招收植物生態學方向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1984年經當時的國家教育委員會批準生態學專業成為全國第一批生態學與環境生物學本科專業和生態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00年生態學專業發展成為包含植物、動物生態學在內的博士學位授權點,開始招收生態學博士研究生,同時成為南京大學生物學博士后流動站的組成部分,招聘博士后。此后,成為生命科學學院一級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博士學科點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生態學成為一級學科后,生態學學科點已先后成為一級博士后流動站與江蘇省重點學科。
南京大學生態學學科點長期致力于濕地生態、森林生態、鹽土生態、分子生態、生態工程、全球變化、城市生態、進化生態、景觀生態、草地生態、生物入侵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取得了國內外知名的研究成果,先后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大會獎、國家科委、農業部、國家教委(教育部)、海洋局以及江蘇省政府的各種科技獎勵30余個。1995年以來,先后爭取到國家973項目課題、863水專項課題、海洋863項目,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與科技支撐項目,國際合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WWF)、Luce Foundation、科技部研究與開發專項基金、江蘇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科技攻關計劃、江蘇重點農業攻關計劃、國際合作基金、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基金、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基金、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干教師資助計劃和地方合作等科研項目100余個,合同經費9000多萬元;目前主持的在研項目50多個,經費3750余萬元。發表科研論文500余篇、著作(教材)20余部;其中,《生態工程學》在2001年被教育部列為全國研究生教材,《生態學》于2007年成為國家精品課程。
生態學專業目前有在職教師18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副研究員)12名、講師1名。11位教師擁有博士學位,7位教師有國內外博士后工作經歷。
教授:安樹青博士(后)、田興軍博士、陳建群博士、李建龍博士(后)、孫書存博士(后);
副教授(副研究員):劉茂松博士、趙福庚博士(后)、何禎祥博士(后)、王中生博士(后)、周長芳博士(后)、王強博士、王斌博士(后)、冷欣博士、趙德華博士、徐馳博士、耿其芳博士(后)、嚴燕兒博士(后);
講師:牛克昌博士(后);
安樹青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濕地生態、生態工程、生物入侵和全球變化。
田興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森林生態、生物多樣性和環境生態。
陳建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進化生態與分子生態。
李建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全球變化生態、草地生態、信息生態和城市生態等。
孫書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森林生態學、功能生態學和多物種種間關系等。
二、培養目標
1.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具備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優良的學風,樹立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思想。
2.具備生態學專業扎實和寬厚的理論基礎知識、系統的研究方向專門知識和堅實的實驗技能,熟悉所從事研究方面的科學理論和技術的最新發展和動向。
3.具備獨立申請、主持科研項目和獨立解決科研問題的能力。
4.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與先進的生態學實驗技能。
5.掌握1-2門外國語言,能用第一外語進行學術交流。
三、招生方向
1.博士生
(1)濕地生態與生態工程(2)海濱鹽土與農業生態(3)森林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恢復(4)草地生態與利用(5)城市植物生態與環境(6)分子生態與進化生態(7)全球變化與土地利用(8)生物入侵與生態安全
2.碩士生
(1)濕地生態學(2)生態工程學(3)微生物生態學(4)進化生態學
(5)森林生態學(6)城市生態學(7)化學生態學(8)景觀生態學
(9)生理生態學(10)資源生態學(11)信息生態學(12)分子生態學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