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培養目標
思想道德方面:本專業致力于培養熱愛祖國、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遵紀守法、個人品德良好、具有嚴謹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團結敬業、立志將自己的理論研究獻給祖國的現代化事業的專門人才。
業務素質方面:
1、博士研究生:應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和學術研究功底,并具有較強的外語閱讀與寫作能力。在本專業研究領域內,應了解最新學術前沿研究動態;在已有的具體研究方向上,應具備獨立承擔相關學術研究與教學工作的能力。學位論文應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在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都應達到相應要求。
2、碩士研究生:應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一定的外語閱讀能力。在本專業研究領域,應了解學術研究動態,具備在導師指導下開展專業研究與教學的能力。學位論文具備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二、專業介紹
南京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具有厚重的歷史傳統。南京大學哲學系的前身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哲學系和金陵大學哲學系都曾長期開設“科學原理與方法”、“科學哲學與人生”等課程。1952年院系調整后,相關教學與研究以自然辯證法為載體得到保持與發展。1959年自然辯證法教研組正式成立,主要成員包括政治系夏基松、地質系王德滋(后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闞順章、物理系孫廣榮、數學天文系朱耀鑫、化學系王雪梅等,為一些理科院系五年級學生(當時學制為五年)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自然科學課程。1960年恢復哲學專業、1977年恢復哲學系建制后,均設有自然辯證法教研室。
1978年開始招收自然辯證法專業碩士生,導師為夏基松、林德宏,首屆學生為鄭毓信、徐紀敏、沈驪天、蕭玲。天文系陸埮(后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導師)、物理系陳錫光(后為理學院院長)、生物系袁傳宓等都參加了教學和指導工作。此后,在先后設立的中國哲學、外國哲學等博士點中,均設有相關研究方向。1997年林德宏教授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點招收博士生。2000年獲得科技哲學博士學位授予權,林德宏、鄭毓信、蕭玲先后任學科帶頭人。2004年成立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本學科承擔并完成了很多國家和省部級項目,共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逾200人。本學科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邏輯學、倫理學等學科及其他院系保持長期的跨學科交流與合作,為南京大學的學科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林德宏、鄭毓信、沈驪天以及國內著名學者夏基松、張之滄、魯品越等都曾在本學科任教。學科現有專任教師5人,專職科研人員1人。他們是蕭玲教授(自然哲學、科學認識論、科學技術與社會)、李曙華教授(科學思想史、系統科學原理及其哲學問題、中西文化與科學比較研究)、蔡仲教授(科學哲學的后實證研究、科學技術與社會)、戴建平副教授(科學思想史、科學技術哲學)、劉鵬副教授(法國科學哲學、當代S&TS),陶孝云博士(心靈哲學、認知科學哲學)。
本專業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科學哲學與技術哲學(2)科學技術與社會(3)科學思想史。
三、招生對象
1.碩士研究生:優秀本科畢業生;具有本科同等學力人員。
2.博士研究生:應屆碩士研究生;已獲碩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的具有高級職稱的在職人員。
四、學習年限
1、碩士研究生:三年
2、博士研究生:三年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