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代碼:080202 學位類型:學術型學位 授權級別:碩士一級學科
青島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擁有年齡、職稱和學位結構合理、教學科研實力較強的師資隊伍。現有外聘院士1人、教授14人、副教授33人、博士 26人、碩士26人,碩士以上學位者占專任教師比例80%,另聘有兼職教授多名。
學院現有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熱能與動力工程、工業設計、測控技術與儀器四個本科專業和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熱能工程兩個工學碩士學位授權點及機械工程、車輛工程、工業設計工程三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各類在校全日制學生1600余人,本、碩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居全校各學院前茅,被評為校畢業生就業先進集體。
學院設有工程設計及理論、機電工程、車輛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熱能與動力工程、和工業設計6個教學系,有省級示范工程訓練中心、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山東省“十二五”重點學科“車輛工程”、山東省“十二五”科研創新平臺“動力集成與儲能技術”、青島市“青島動力集成及儲能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機械工程專業實驗室、熱能與動力工程實驗室、工業設計實驗室、CAD/CAM中心、車輛與交通工程研究中心、機械電子工程研究所、熱能與環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與教學實習基地。此外還與多家企業建立了產學研結合教學實習、聯合培養和科技合作基地。
學院堅持育人為本、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與服務地方協調發展。近五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73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6項、部省市級項目30余項、橫向合作20余項。獲教育部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山東省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發明專利16項、軟件著作權4項,出版著作、教材及CAD/CAM系列圖書80余部,發表論文300余篇。
學院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和教育創新。近五年承擔和完成省部級以上教改項目和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10余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和二等獎1項、省級優秀教材一等獎1項。學生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全面協調發展,獲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3項和二等獎1項、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一等獎1項和二等獎4項、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個人二等獎1項(全國個人第六名)和團體三等獎1項(全國團體第六名)、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二等獎1項。
二、碩士研究生培養
(一)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可招機械工程;車輛工程專業學位):
學科負責人:師忠秀教授(13678887789);本學科共有導師17人。
主要研究方向:
l 柔性及多元動力傳動技術
l 汽車動態仿真與控制技術
l 車輛節能減排與新能源技術
l 機電系統設計與控制技術
l 數控加工技術與裝備
l 智能檢測與自動化裝置
l 現代設計方法及創新設計
l 數字化設計及虛擬樣機技術
l 模具數字化設計與制造
(二)熱能工程
學科負責人:田曉亮教授(13012513389);本學科共有導師6人
主要研究方向:
l 高效節能技術
l 新能源開發與應用技術
l 清潔燃燒技術
l 制冷與低溫技術
(三)工業設計工程專業學位
學科負責人:姜勇副教授(13012513389);本學科共有導師3人
主要研究方向:
l 產品開發與創新設計
l 數字化藝術與設計
l 工業設計理論與方法
l 設計策略與設計管理
三、特色研究方向
1、柔性及多元動力傳動技術
本研究方向以提高能源轉換與利用效率為目標,主要研究直接將燃料燃燒產生的熱能同時轉換成機械能與流體壓力能或電能其一或多元動力,及其傳遞方法和技術。將傳統的內燃機與流體泵及發電機的結構原理與技術特點集成一體,提出幾種新型柔性動力轉換新概念:液壓約束活塞發動機(MCPE)、機-液約束活塞發動機(MHCPE)等,該研究方向得到國家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及省市多項科研項目的資助,獲得多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獲教育部技術發明二等獎和山東省技術發明二等獎,與中國重汽集團、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密切合作關系
2、汽車動態仿真與控制技
本研究方向以汽車及零部件動態仿真與設計、機器人控制技術為研究對象,通過機—電—液和計算機模擬技術等的多學科交叉,進行車輛和機器人性能研究與產品開發。基于虛擬樣機技術建立了載貨汽車和專用汽車行駛動力學研究平臺,采用有限元技術建立了車輛零部件靜、動態強度分析模型。在此基礎上通過集成數字化分析研究,提高了車輛產品的性能,降低了開發成本。采用先進的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與多軸控制器及自行開發的控制技術,成功開發了自主式物料輸送自動引導車和自主式移動機器人,提高自動引導車和自主式移動機器人在復雜環境中自主運動和自動作業的能力。近年來
3、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與測控技術
本研究方向以機電產品優化設計和生產過程的自動檢測與控制為研究對象,通過機械、電子技術、傳感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的多學科交叉,進行光機電集成化技術與產品的研發。重點研究:機械CAD/CAPP/CAM/CAE/PDM基本技術和集成方法及其在機電產品設計、制造過程自動化、機構分析仿真和企業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應用;機電系統動態測試與控制技術、生產過程監測及產品在線檢測技術與儀器的研發;面向對象的、平臺獨立的、完全開放的數控系統開發,以及在局域網和因特網環境下數控設備的資源共享。該方向依托青島大學CAD/CAM中心和機械電子工程研究所,近五年來承擔企業省、市級科研項目6項,企業橫向合作研發項目12項,轉讓科研成果9項。獲實用新型專利3項,軟件著作權3項。發表學術論文40篇,其中被SCI、EI收錄16篇;出版著作、教材11部。
4、節能減排與新能源技術研究
該方向本研究方向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低碳低污染物排放為目標,圍繞能源轉換與利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理論分析和技術開發研究。研究內容包括車輛節能減排技術、熱泵干燥與廢熱驅動制冷技術、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生物質與煤混燒及生物質氣化、液化技術、太陽能建筑環境綜合利用技術;得到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市多項項目支持,并與本地企業廣泛合作;多篇論文被SCI、EI收錄,獲得多項發明和實用專利。該研究方向在清潔汽車技術、吸附制冷技術、生物質能轉化技術和熱泵干燥技術等相關研究成果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明顯的特色和優勢。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