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代碼:083000 學位類型:學術型學位 授權級別:碩士
青島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始建于1986年,是我國較早設置環境專業的高校之一,2000年獲環境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在我校系統理論專業“環境生態系統及其復雜性”方向招收博士生,2005年獲得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12月獲批山東省“十一五”省級重點學科,2008年5月獲批中央與地方共建特色優勢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室,2010年12月獲得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
1、建設與發展概況
(1)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的學科團隊和學術梯隊。本學科現有教授10人(博士生導師1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達到23人(67.6%),骨干教師及大部分青年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此外,外聘院士(中科院林學鈺院士)1人,兼職教授3人。2008-2010年,學科10人次先后入選青島大學特聘教授人才工程第三、四層次,初步形成了結構相對合理的學科團隊及一支以教授、博士帶頭的具有發展潛力的學術梯隊,教學與學術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2)科研水平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強。本學科科研項目逐年增多、科研成果不斷豐富、科研水平穩步提高的良好發展態勢。2008至今,本學科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省部級項目14項,地廳級項目及橫向課題54項,科研經費達1056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76篇(核心期刊以上論文128篇),其中三大檢索系統收錄37篇,參編著作2部,以協作單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獲省、市和校級科研獎勵12項。
(3)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創新,培養質量顯著提高。本學科始終將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學科建設的重要任務來抓,堅持深化教學改革與人才創新模式,并立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需,不斷完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2008-2010年,學科招收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分別為3、56和180人,授予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分別為3、54和90人;考研錄取率達50%(其中90%以上為985、211高校或國家級科研院所),發表核心期刊論文7篇,獲省級優秀學士學位論文1篇;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97篇(核心期刊以上論文64篇),其中三大檢索系統收錄17篇。
(4)條件建設得到較大加強和提升。目前,學科實驗室面積1550m2、儀器設備總值512萬元(萬元以上儀器設備34臺)、專業圖書資料1.8萬冊,通過與校內其他實驗中心(室)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實現了實驗資源的整合與優化配置,學科基礎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和提高。
(5)對外交流與合作日益廣泛深入。本學科自成立以來,十分注重學術交流活動,J·Bear、林學鈺院士、錢易院士等國內外著名學者先后來學科交流指導。2008至今,本學科舉辦國內外學術會議4次(包括聯合舉辦2次),中青年教師赴國外進修2人次,承擔國際合作項目1項,先后邀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Edward Laws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委環境工程主任Clark C.K.Liu教授等來學科講學與指導。本學科與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國土資源部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與人才培養合作關系。
2、取得的標志性成果與效益
(1)獲批中央與地方共建特色優勢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室,獲得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
(2)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立項數量達到20項,以合作單位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
(3)緊密結合“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青島市“環灣保護、擁灣發展”發展戰略,在環境規劃、節能減排、高鹽廢水處理及煙氣脫硫除塵等方面為地方政府、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科研成果轉化項目數顯著提高,取得較好的經濟、社會與環境效益。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