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050100 中國語言文學
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8個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化研究;1個專業碩士方向:國際漢語專業碩士。本一級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完整,各專業的主要導師均為國內外有影響的一流專家學者,在相關學術領域內及海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研究方向:
1、中國現當代文學
本方向致力于培養掌握中國現當代文化理論,中國現當代思想、具有文化和文學歷史及其相關知識,具有較高外語水平,具有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及其相關工作能力的復合型高級人才。主要研究領域為:1)當代文化與文學研究、2)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3)現當代文學與民間文化、4)性別政治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
指導教師:蔡翔教授、王光東教授、董麗敏教授及多名副教授。
2、中國古代文學
本方向主要研究領域:1)先秦兩漢文學、2)魏晉南北朝文學、3)唐宋文學、4)元明清文學。先秦兩漢文學研究一直致力于在繼承和發揚國內外優秀研究傳統的基礎上,采用文、史、哲結合、個案研究與整體研究結合、理論研究與文獻整理結合、傳世文獻研究與新出土文獻研究結合的方法,對先秦兩漢文學進行現代闡釋。本研究方向的學術帶頭人為邵炳軍教授。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主要致力于詩文作品的研究與文獻整理,尤長于詩文理論的研究。既注重魏晉南北朝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承上啟下地位及與歷代文學關系的考察,更注重其自身演變規律的探索。唐宋文學研究主要在文學史學理論的宏觀指導下,從整體上深入探討唐宋文學的發展進程、淵源與影響。既注重從文體、時段、作家、作品等角度切入,更重視唐宋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承上啟下地位及與歷代文學關系的考察,強調"史"的貫通意識;既認真繼承發揚傳統經驗和方法,又積極關注國外相關學術思想,注意吸收行之有效的理論和思路,并努力在實踐中融會貫通,以形成一套既有中國特色,又能與國際同行對話的研究模式。元明清文學研究方向主要采用個案研究與整體觀照相結合、理論探討與文獻整理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向近世發展演化的歷程,特別是明清晚近以來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學與西學(包括日本)的碰撞和融合;清理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的軌跡,打通文學古今演變的研究,以貫通求創新。
指導教師:董乃斌教授、張寅彭教授、邵炳軍教授、孫小力教授、林國良教授、周鋒教授、饒龍隼教授及多名副教授。
3、中國古典文獻學
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主要由清民詩文研究中心的教師和古代文學元明清文學段的教師組成。致力于研究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的文學文獻,尤其是詩文文獻,也旁及其他時期的文獻,既注重文獻的整理和文獻的考辨,也注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文學理論的探討,形成了文學研究與文獻研究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的鮮明特色。主要研究領域:1)、清代民國文學文獻整理、2)元明文學文獻整理。
指導教師:張寅彭教授、孫小力教授、蔡錦芳教授、朱淵清副教授、王培軍副教授、劉奕博士、鄭幸博士。
4、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本方向主要有兩個研究領域:1)語言與社會文化、2)對外漢語教學。語言與社會文化研究語言和社會各方面的關系,如社會對語言的態度、語言的標準與非標準形式、語言的社會變體與層面、多語現象的社會基礎等等。對外漢語教學進行面向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本體研究,探討對外漢語教學的相關理論,研究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解析等問題。本專業培養中文和外語兼優雙向型發展的研究人員,以適應社會對語言研究人才不斷擴大的需求。
指導教師:楊逢彬教授及多名副教授。
5、漢語言文字學
本方向主要研究領域:1)語法學、2)方言學、3)語音學。語法學研究古今漢語的語法結構,研究古代漢語、近代漢語及現代漢語的歷史變遷和歷史發展規律。方言學著重研究中國東南部漢語方言,運用歷史層次比較法聯系近代漢語資料和漢藏語系的其他語言,對各種方言及其文化現象進行科學解釋。語音學運用先進的語音實驗設備,研究語音的發音機制、語音的特性和變化規律。并結合信息技術,在語音應用方面進行探索。本專業培養中文和外語兼優雙向型發展的研究人員,以適應社會對語言研究人才不斷擴大的需求。
指導教師:薛才德教授及多名副教授。
6、文藝學
本研究方向著重培養研究生有自覺的問題意識與人文抱負,通過扎實的理論訓練和表達實踐,能創造性地勝任文學、影視、文化領域的研究、教學、策劃、采編及其它相關工作。 主要研究領域:1)文化理論與批評、2)左翼思想與中國當代文學批評、3)文藝美學、4)創意寫作理論研究(以創意寫作中心名義招生)。
指導教師:葛紅兵教授、曾軍教授、陳鳴副教授、孫曉忠副教授、李孝弟副教授、許道軍副教授、苗田博士、鄧金明博士、曹謙博士等。
備注:04研究領域由文學與創意寫作研究中心的教師指導學位論文,具體請參見文學與創意寫作研究中心招生簡章。
7、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本研究方向旨在培養研究生的跨文化思維方式、學術視野及文化寬容精神和接受他異文化的能力。在學術研究中,打破以往國別文學和學科劃分的限制,在跨語言、跨文化、跨學科的語境中展開歐美文學、中外文學關系、主題學、形象學等領域的研究。主要研究領域:1)比較文學、2)歐美文學
指導教師:陳曉蘭教授、朱振武教授、張薇副教授、肖有志博士、景春雨博士等。
8、文化研究
本方向由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與本系合建而成。
“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是一門研究當代文化狀況的新學科。自1960年代在英國興起至今,僅僅半個世紀,就擴展為全球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分支。在中文世界,它于1980年代晚期興起于臺灣和香港,10年后在中國大陸逐漸展開。本方向及其依托的上海大學“文化研究”跨系科團隊,是中國大陸“文化研究”的代表性團隊之一,在亞洲和世界文化研究界有廣泛影響。目前核心成員13人,其中教授5人。本方向依托于目前國內最完備的文化研究機構網絡:上海大學中國當代文化研究中心及其系列講座、國內最大規模的文化研究的研究/教學網站(www.cul-studies.com)、包含6套叢書的“熱風”書系、一系列跨國/地區的文化研究聯合計劃,以及本方向人員目前展開的多個研究計劃,涉及現代早期思想、都市文化、青年人日常生活、性別文化、流行符號分析等方面…… 它們共同構成了本方向教學的強有力后援。
本方向旨在培養具有如下5種能力的中、高層次文化人才:1,具有較廣的全球社會和文化視野;2,能較好地理解和分析當代支配性的文化生產機制及其運作;3,活躍的理論思維及其相應的語言能力;4,在現有條件下實地推進良性文化發展的實踐意愿及其能力;5,對于真正優秀/美好的社會文化前景的想象力和信任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