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學科概述
北京服裝學院“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是在本校化學工程和應用化學兩個二級學科基礎上于2011 年升級建成的,是學校學科中辦學歷史較長,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經驗豐富、科研工作風扎實,研究條件最完備的學科之一。經過多年的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已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研究生培養體系。
1.師資隊伍
從事研究生培養的教師2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其中有兼職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3 人(兼職導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10人,占50%,45 歲以下人員10人。現有北京市高層次人才1人。
2.學科主要科研成果
本學科具有重視科研的傳統,積極開展科研活動,項目累計達130余項,出版自然科學專著10余部,SCI、EI收錄論文80余篇,參加國際會議論文20 余篇,獲美國發明專利3項、意大利發明專利1項,中國發明專利30余項。省部級鑒定項目9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多項。本學科在化工工藝、化工熱力學、反應工程、分離工程、催化劑研發、等領域都有過開發經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為科學研究、開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中在沸石催化劑開發方面具有特色。實現工業化項目兩項,《燕山石化年產8.5萬噸異丙苯》項目,年經濟效益約2000萬。《電子級氯化氫》項目,填補國內該產品生產空白。《碳九分離》項目(經費500萬)已完成,正推向工業化應用。
3.學科實驗設施
本學科在化工工藝、化工熱力學、反應工程、分離工程和催化劑研發、精細化學品合成與應用、綠色化工技術、儀器分離、分析與表征等領域都有過開發經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有配套齊全、設施一流的各類。其中在沸石催化劑開發、特殊精餾、細化學品合成、生態紡織品評價、現代儀器分析等方面具有特色。學科點現有固定資產約2000萬元,其中20萬以上的大型儀器設備20余臺件,約1200萬元。
學科具有反應工程、分離工程、傳遞工程傳統方向的題開發的良好環境。有固體酸催化劑性質測定的常規儀器TPD、TPO裝置;常規壓片分析紅外儀, 原位紅外測試裝置,紫外裝置,液相色譜等。有合成分子篩用的靜態法實驗裝置,動態法合成裝置等,這些為固體催化劑制備和研發奠定了基礎。具有自動控溫、自動控壓,可計量液體、氣體進料量工藝研究和催化劑評價裝置和手段,可完成催化劑開發時工藝條件選擇、加速壽命實驗等工作。有物料提純精餾柱和連續精餾裝置,汽液相平衡測定裝置,液液相平衡測定裝置,配套色譜及折光分析儀,可對有關相平衡數據進行測定,并且掌握相應的數據關聯手段,具備了汽液、液液相平衡研究的條件,為分離工程的研究打下了基礎。有氣固相動力學測定裝置,微分、積分床和燒炭動力學測定裝置,并掌握數據處理手段,構成了研究動力學問題的基本條件,為反應工程的基礎研究奠定了基礎。有氣體、液體劑量進料溫度、壓力自控的連續微反裝置,高壓間歇反應釜等裝置,保證了反應工程工藝等研究。多點控溫、測溫、多點采樣的反應精餾裝置為反應精餾的小試研究提供了方便,并掌握了模擬計算方法,掌握了實驗、計算機模擬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小型填料、構件冷膜實驗裝置,針對性地對所研究的內容進行探索,冷膜、真實實驗的結合使許多問題明朗化。冷膜塔、恒溫恒濕傳遞研究裝置等為傳遞工程、服裝面料傳遞等研究奠定了基礎。
本學科的精細化學品合成與應用、綠色化工技術、生態紡織品檢測與評價、現代儀器分析是與應用化學聯系密切的幾個方向。擁有500MHz超導核磁共振波譜儀、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傅立葉變換顯微紅外光譜儀、等離子發射光譜等一大批國際先進的儀器設備,為科研工作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4.人才培養
本著以人為本、求真務實的工作理念,在人才培養中具有自身的特色。多年來培養出博士生4人(與石油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生300余人,其中約30%分別成為清華、北大、中科院、天大、石油大學、化工大學等單位博士生。其中分別考取美國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英國利茲大學、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等國外著名大學博士生、博士后多人。也不乏高層次化工管理人才:中國化學學會理事,北京化工大學副校長,中石化總工辦主任、企業總經理等。
二、研究方向
1.反應工程學科方向簡介:反應工程(化學反應工程的簡稱)是化學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工業反應過程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反應技術的開發、反應過程的優化和反應器設計為其主要目的。其任務是利用化學反應、熱力學、動力學,熱量、質量和動量傳遞理論,以及計算機模擬、分子模擬等技術來研究化工和其它相關過程中化學反應的工程技術問題,分析和解決在化工生產、設計中反應工程的理論和實際問題。由于化學反應大都使用催化劑,本方向也從事固體催化劑材料的合成和固體催化劑的研發工作。
根據學校的特點,對服裝面料由于化學反應引起的老化等問題也進行課題探究。
專業課程:數值分析、化工熱力學、催化化學、化工工藝學、傳遞過程原理、化學反應器理論、分離工程、數據處理及和實驗設計、固體催化及表征方法和計算化學。
2.分離工程學科方向簡介:分離工程(化工分離工程的簡稱)是化學工程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任務是利用熱力學中的相平衡理論,熱量、質量和動量傳遞理論,以及計算機模擬、分子模擬等技術來研究化工和其它相關過程中混合物的分離和純化技術,分析和解決在化工生產、設計中分離工程的理論和實際問題。
分離工程的研究對象是化工及其相關過程中基本的分離單元操作過程。在生產過程中,它對生產的成本和產品的質量起到了關鍵作用。在石油、化工等企業中,分離過程的投資和操作費用占比例較高,占總投資的30-50%。由此可看出分離過程的重要性。
專業課程:數值分析、化工熱力學、催化化學、化工工藝學、傳遞過程原理、化學反應器理論、分離工程、數據處理及和實驗設計、固體催化及表征方法和計算化學。
3.傳遞工程學科方向簡介:傳遞工程(化工傳遞工程的簡稱)是化學工程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任務是利用熱量、質量和動量傳遞理論來研究化工和其它相關過程中的傳遞問題,分析和解決在化工生產、設計中傳遞工程的理論和實際問題。
服裝面料的熱(熱量)濕(水分,質量)傳遞問題,是非化工類型的傳遞問題,應用傳遞過程原理進行研究也是本方向涉及的內容之一。
專業課程:數值分析、化工熱力學、催化化學、化工工藝學、傳遞過程原理、化學反應器理論、分離工程、數據處理及和實驗設計、固體催化及表征方法和計算化學。
4.精細化學品合成與應用學科方向簡介:精細化學品是指具有特定功能、技術密集、大量采用復配技術、小批量、多品種、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是應用化學的重要研究方向,是近年發展最迅速的學科研究領域之一,是一門涉及有機化工、生物醫藥、紡織造紙、日化輕工、環境保護等多學科的綜合科學技術,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重視,成為世界化學工業發展的主流。精細化學品合成與應用研究方向主要以精細化學品的結構、性能以及制備方法為研究對象,開展新型精細化學品的分子設計、構效關系、合成方法與結構表征以及精細化工新技術的應用研究。該研究方向重視現代合成新理論和新技術的研究,也重視產品的實際應用。該學科方向在抗菌、抗紫外、阻燃、柔軟等功能性織物整理劑、羊毛染整品質保護劑、光致變色與光信息存儲功能染料、可再生生物質源功能材料的開發利用(綠色糖劑表面活性劑、膠原纖維等)一批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863高新技術課題的基金支持。
專業課程:高等有機化學、近代有機分析、高等精細化學品化學、助劑合成與應用、界面化學測試技術、高聚物近代測試等。
5.綠色化工技術學科方向簡介:本方向以綠色化學合成技術、提高化學反應原子經濟性和資源利用率、減少或替代有毒有害溶劑和試劑的使用、精細化學品的清潔生產為研究目標,開發具有環保、節能特征,符合低碳減排、清潔生產方向的化工新技術、新工藝,尤其是綠色化學合成的共性技術研究為宗旨,充分利用資源,從源頭上消除或減少化學污染的產生,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類健康、經濟建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該方向在致力于各種功能性精細化學品的開發與利用的前提下,重視利用綠色化學的理念和相關技術,使化工生產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開發以可再生的生物質資源糖作為主要原料的高效低毒糖基表面活性劑制備技術、基于綠色氧化劑過氧化氫的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技術、高效節能的氧漂活化技術、無紙熱轉移印花技術、光固二氧化碳技術、超臨界流體技術以及超聲、微波技術在化學化工中的應用等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綠色化工技術正在成為具有引領作用的研究熱點,部分研究成果已經引起業界的好評和廣泛關注。
專業課程:高等有機化學、近代有機分析、高等精細化學品化學、助劑合成與應用、界面化學測試技術、高聚物近代測試等。
6.生態紡織品檢測與評價學科方向簡介: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服裝紡織品的安全問題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紡織品的安全性檢測關乎人民群眾的消費安全和紡織服裝的行業安全,也關乎我國服裝紡織品進出口的貿易安全。
生態紡織品檢測與評價方向主要是研究生態紡織品的評價指標及其現代儀器分析測試技術和檢測方法,構建完善的生態紡織品檢測及評價體系。具有多學科交叉性強、理論聯系實際緊密、社會需求和關注度高等特點。本研究方向以我校北京市“服裝材料研發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北京市級“服裝材料與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我校“服裝材料檢驗檢測中心”為依托,擁有核磁共振光譜、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液相色譜-質譜聯用、等離子體發射光譜、顯微紅外拉曼光譜儀等一批先進的大型儀器設備,為生態紡織品檢測與評價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
專業課程:高等有機化學、近代有機分析、高等精細化學品化學、助劑合成與應用、界面化學測試技術、高聚物近代測試等。
7.現代儀器分析:學科方向簡介:現代儀器分析應用十分廣闊,一切與化學有關的產品的質量檢測與控制,新產品的鑒定及其結構成分分析等均需使用現代儀器分析。現代儀器技術的發展,使得核磁共振、紅外光譜、質譜、紫外光譜、熒光光譜、原子吸收和發射光譜可以實現對從原子倒分子層面地快速、準確地定性監測與分析,只需要很少的樣品就可以實現從無機物到有機物、蔥小分子到大分子結構鑒定與表征;而現代的色譜技術的發展,使得對于復雜樣品的定性與定量分析更加快速與便捷,同時色譜于質譜技術的聯用則實現了復雜組分從定性到定量的快速分離鑒別。使得有些用常規分析方法無法實現或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的研究工作縮短到幾天或幾小時,高效、快速、精確是現代儀器分析方法的特點。因此現代儀器分析技術在化工、石油、食品、服裝、生物、醫藥等領域應用廣泛。因此,儀器分析手段成為國家質檢部門、海關商檢、企業研發質量控制部門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專業課程:高等有機化學、近代有機分析、高等精細化學品化學、助劑合成與應用、界面化學測試技術、高聚物近代測試等。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