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醫學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學術型(專業代碼:1001Z2)
醫學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學位點
蚌埠醫學院醫學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學科發展主要研究方向涉及醫學細胞生物學、醫學遺傳學、分子遺傳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等多個學科方向,是當今基礎醫學以及相關生物科學領域的重要學科,也是蚌埠醫學院重點支持發展的學科之一。本學位點現有碩士生導師9人,具有博士學位6人,在讀博士2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100%。本學科工作人員積極努力凝練和整合研究方向,不斷擴充師資隊伍,大力加強人才培養和高水平人才引進,擴大國內外學術交流,綜合現有的科研和教學資源,組建科研團隊,強化科研平臺建設,針對當前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神經損傷型疾病、惡性腫瘤疾病、自然免疫性疾病、遺傳性疾病以及干細胞移植治療關鍵技術,開展相關的醫學細胞生物學、分子腫瘤細胞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研究并與臨床疾病進行整合分析,加快研究成果向臨床應用的轉化速度,現已確定1.神經損傷與修復細胞學機制;2. 干細胞定向分化與移植研究;3.染色體異常發生機制研究3個固定研究方向。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人才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項目30余項,研究經費300余萬元。以第一作者發表科研論文200余篇,其中SCI收錄期刊發表學術論著40余篇。
1. 研究方向之一:神經損傷與修復細胞學機制
本研究方向具有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蚌埠醫學院學術帶頭人、歸國博士后等高水平人才,教授2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學位2人。重點探討神經干細胞、少突膠質前體細胞、雪旺細胞等神經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方法;探索多種手段聯合治療脊髓損傷的策略;研究脊髓損傷及修復的機理等。現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安徽省優秀青年科技基金和安徽省教育廳重點項目各一項。發表學術論文計30余篇,其中在Neurotherapeutics、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Neuroscienc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等有影響的國際SCI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科研經費200萬元。
2. 研究方向之二:干細胞定向分化與移植研究
該研究方向具有省級優秀教師、蚌埠醫學院骨干教師,人才梯隊合理,學歷層次較高,科研能力較強,現有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2人。經過多年努力在教學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主要開展“無透明帶核移植胚胎干細胞系的創建”、“動物體細胞核移植制備胚胎干細胞的機理研究”、“ESCs與iPSc誘導分化NS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等相關研究。近五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科技平臺建設項目子課題2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安徽省教育廳重點項目2項,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與Cryoletter等SCI收錄期刊論文12篇,參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6項,科研經費100余萬元。。
3. 研究方向之三:染色體異常發生機制研究
本科研方向有教授1名,副教授4名,具有博士學位2人。該研究方向的優勢在于:研究人員多年來一直從事遺傳病的發病機制、預防和診斷方面的研究,在該領域的研究中有著自己獨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且有充足的病例和病源。主要探討導致非整倍體發生的風險因素,是否存在遺傳易感性;分析葉酸代謝相關基因突變與非整倍體疾病發生的關系,建立葉酸缺乏細胞及動物模型,通過檢測紡錘體組裝檢驗點關鍵蛋白的表達,從而獲得葉酸缺乏或代謝障礙可導致非整倍體發生的直接實驗證據,探討其可能的作用途徑和機制。近五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安徽省教育廳重點項目2項,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SCI收錄期刊論文8篇,參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科研經費100萬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