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專業歷史和師資力量: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是2000年獲批的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是國內第一個面向現代空中交通管理的博士點學科。所屬一級學科2003年在全國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整體排名第二,2005年交通運輸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全國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排名第一。研究團隊現有90人,包括長江學者1名,教授4名、副教授4名、講師(博士)4名、24名博士生以及54名碩士研究生。
學科概況: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學科是在通信與信息系統、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學科的基礎上交叉整合而成的,是國內第一個以現代空中交通管理為特色的學科。該學科瞄準國家空中交通管理的戰略需求,開展新航行系統的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和重大技術攻關,為我國軍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國內享有盛譽,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每年培養博士后、博士、碩士近30人。
近年來,基于本學科領域建設的實驗室和科研基地包括:衛星導航應用國家工程中心、電子系統與測試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航空電子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國民航總局數據通信及新航行系統重點實驗室、中國航空新航行系統研究中心、空管技術研究中心、GPS研究中心、智能交通系統(ITS)研究中心和航天信息與控制研究中心等。有關儀器設備價值超過8000萬元。
近年來主要成果:
獲獎、論文、專利(數量);主要承擔項目(標志性大項目)
本學科共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1項,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其中,“新一代空中交通服務平臺關鍵技術及其應用” 榮獲200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基于甚高頻數據鏈的自動相關監視系統”榮獲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發表論文70 余篇,被SCI、EI、ISTP 收錄37 篇次,出版著作3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 項,獲得11項中國軟件版權。
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各類基金13項。目前主要承擔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空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的基礎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60532030),國防973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項目中的一個課題,"十一五"國家科技攻關重大項目等。
1.智能交通信息系統與通信網絡
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科學。智能交通信息系統是指綜合運用信息處理、通信、控制、電子和計算機等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通信網絡將各類交通對象、運輸工具以及相關運行控制中心連接起來,形成一個交通信息采集、傳輸、處理、服務的綜合集成網絡,提高交通運輸效率和交通運輸安全性,減少交通阻塞、降低事故發生率的高效、安全的現代交通運輸和運營服務系統。
本方向針對航空交通信息系統,研究空天地航空交通信息獲取、傳輸、處理和一體化網絡通信中的關鍵理論和技術問題,以及開發面向智能交通信息綜合運用的智能設備和集成系統。
2.航空通信、導航和監視:
航空通信、導航和監視系統是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的基礎設施,空中交通管理是空域、空中交通流量和空中交通管制等應用系統和設施的綜合。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將從陸基通信、導航、監視系統逐步向星基系統過渡,逐步以星基系統為主,以保證空中交通服務實現空地一體化和全球連續無縫隙覆蓋。
主要研究:
(1) 航空通信技術,包括:空地數據鏈、衛星數據通信、航空電信網絡等技術;
(2) 航空導航技術,包括:衛星導航、衛星導航完好性監視、衛星導航增強、所需導航性能等技術;
(3) 航空監視技術,包括:自動相關監視、基于精確定位的監視、多源異構監視數據融合處理和航管綜合監視信息處理等技術。
3.網絡化的空中交通管理
網絡化空中交通管理系統是通過空天地一體化網絡把飛機、空管部門、機場和航空公司等所有航空運輸參與者連接起來,通過使用網絡化的綜合信息來提高協同決策、戰略規劃和應用服務能力,從而駕馭復雜的空中交通系統。以網絡為中心的現代化空中交通管理在實施飛行間隔、動態空域規劃、流量管理、航空公司運營及航空系統安全等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主要研究:
(1)網絡化運行新概念和新方法,網絡化的空中交通管理基礎信息構架,空管信息網絡和信息的交換、空管信息安全技術;
(2)空地一體化飛行態勢感知、飛行沖突探測與解脫、空地協同式管制技術;
(3)空域規劃、空域動態管理、先進飛行程序設計和評估技術;
(4)協同式流量管理,飛行流量監測與預測、大空域飛行流量優化技術。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