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品牌:圖書詳情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 比較文學高等原理(修訂版) 作者: 方漢文 市場價: 58元 文軒網價: 43.5元【75折】 ISBN號: 9787303114016 出版社: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商品類型: 圖書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語種:中文 出版時間:2011-01-01 版次:1 頁數:565 印刷時間:2011-01-01 印次:1 字數:590.00千字 溫馨提示:出版時間超過3年的圖書,因長時間儲存可能會產生紙張缺陷,敬請諒解!
內容簡介 《比較文學高等原理(修訂版)》主要內容簡介:比較文學學科自20世紀進入中國以來,教材建設一直極受重視。新千年來臨后,中國學者提出建構中國特色的比較文學理論體系的觀念。這一觀念鮮明地反映在教材創新進程中,打破了傳統的模仿國外教材的局面。各個研究方向的多種教材紛紛推出,呈現出多元化的教材布局,為本教材系列的誕生提供了條件。
目錄 緒論:中國比較文學理論體系的建構
第一節 學科理論體系建構
第二節 比較文學的認識論與易墨邏輯
第三節 比較文學與比較思維
第一編 本體論
第一章 學科對象與客體論
第一節 學科對象的確定
第二節 比較文學以不同民族文學的同一性與差異性為研究對象
第三節 差異與同一:主客體間的適應性
第四節 學科的歷史階段與跨學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studies)
第五節 文化研究在比較文學中的位置
第六節 對象的統一整體觀
第二章 主體論
第一節 比較文學的主體
第二節 多元文化中的主體認證
第三節 “他人”主體
第四節 主體的文學心理特性
第五節 文學主體與語言
第三章 方法論
第一節 比較溯源:從“比”到“仳”
第二節 歷史實證(影響研究)方法論
第三節 邏輯與美學(平行研究)方法論
第四節 多元方法與比較文學的新階段
第二編 文本論
第四章 文本的義理與意向性
第一節 文本概念
第二節 理、事、情——真理顯現
第三節 書寫與意義中心主義
第五章 文本的辭章與敘事
第一節 關于文本中心觀念
第二節 文本的辭章分析層次
第三節 文本的辭章理論
第四節 文本敘事結構分析
第六章 文本的考據與闡釋學
第一節 經典與闡釋
第二節 經傳與“文史派”(Grammatisch-historasche)
第三節 注釋與闡釋重建
第四節 評注與接受理論
第三編 批評實踐論
第七章 比較文學史論
第一節 歷史分期理論
第二節 世界文學的歷史類型
第三節 東西方文學沖合與世界文學歷史類型的辯證發展
第八章 比較文論學
第一節 比較文論學的命名和意義
第二節 世界文論體系
第三節 跨文化比較中的文論學
第九章 文學譯介研究
第一節 文學譯介與比較文學的關系
第二節 文學可譯性與文化通約性
第三節 翻譯的歷史文化性
第十章 跨學科的文學研究
第一節 跨學科文學研究的歷史與范圍
第二節 文學與自然科學
第三節 文學與社會科學
第四節 文學與人文科學和藝術
第十一章 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
第一節 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的關系
第二節 文化研究的觀念與歷史
第三節 文化研究中的文本、歷史語境與原型問題
修訂版后記
精彩內容 曹丕不但指出孔融等人“不能持論”的毛病,就是對于一些漢代學者也甚為輕視。劉勰《文心雕龍》也指出了諸子之后的學者不能“越世高談”的狀況。“不能持論”,這可以說是最早指出中國理論式微的危險存在,這種現象當然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特別是從我們的文化特征進行反思。當代學者近年來也對于中國理論“無聲”與“失語”感到擔憂,可是他們沒有看到,這種現象早已存在,“不能持論”就是失語的原因。即是說,失語失去的是理論話語,而不是無根游談。筆者認為,這種現象確實存在過。從漢代到唐代,中國理論界缺少先秦諸子那樣的大理論家,雖然有王充、揚雄、摯虞、郭象、傅嘏、李康、陸機、張衡、孔融、韓愈、柳宗元等人,但他們的理論造詣與影響已不能與先秦諸子同日而語了。宋明之后,理學發展再次成為中國理論研究的一個高峰。然而以心學為中心的理學思潮畢竟有局限性,它的研究范疇、領域、思想來源等方面,已經對它的發展形成阻礙。主要是不能“博明萬事”,不能“彌綸群言”,所以盡管它也是十分重要的學術思想體系,仍不能在一種文化中形成決定性影響。至于清代實學與后世新學,由于各種原因,還沒有產生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具有世界影響的理論體系。以上只論中國而不論西方,原因在于西方的學術流派本身就是以理論體系為特色的,亞里士多德、普洛丁、笛卡兒、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等學者建立了眾多的理論體系,除了經濟等方面的原因外,正是這種理論體系的發達,才使得西方學術近代以來處于強勢。
立足于這種歷史認識,我們建構比較文學理論體系的設想就不是空泛的。比較文學百年發展中
......
目錄
品牌:圖書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商品名稱: | 比較文學高等原理(修訂版) |
作者: | 方漢文 |
市場價: | 58元 |
文軒網價: | 43.5元【75折】 |
ISBN號: | 9787303114016 |
出版社: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語種:中文 |
出版時間:2011-01-01 | 版次:1 | 頁數:565 |
印刷時間:2011-01-01 | 印次:1 | 字數:590.00千字 |
溫馨提示:出版時間超過3年的圖書,因長時間儲存可能會產生紙張缺陷,敬請諒解! |
內容簡介 | |
《比較文學高等原理(修訂版)》主要內容簡介:比較文學學科自20世紀進入中國以來,教材建設一直極受重視。新千年來臨后,中國學者提出建構中國特色的比較文學理論體系的觀念。這一觀念鮮明地反映在教材創新進程中,打破了傳統的模仿國外教材的局面。各個研究方向的多種教材紛紛推出,呈現出多元化的教材布局,為本教材系列的誕生提供了條件。 |
目錄 | |
緒論:中國比較文學理論體系的建構 第一節 學科理論體系建構 第二節 比較文學的認識論與易墨邏輯 第三節 比較文學與比較思維 第一編 本體論 第一章 學科對象與客體論 第一節 學科對象的確定 第二節 比較文學以不同民族文學的同一性與差異性為研究對象 第三節 差異與同一:主客體間的適應性 第四節 學科的歷史階段與跨學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studies) 第五節 文化研究在比較文學中的位置 第六節 對象的統一整體觀 第二章 主體論 第一節 比較文學的主體 第二節 多元文化中的主體認證 第三節 “他人”主體 第四節 主體的文學心理特性 第五節 文學主體與語言 第三章 方法論 第一節 比較溯源:從“比”到“仳” 第二節 歷史實證(影響研究)方法論 第三節 邏輯與美學(平行研究)方法論 第四節 多元方法與比較文學的新階段 第二編 文本論 第四章 文本的義理與意向性 第一節 文本概念 第二節 理、事、情——真理顯現 第三節 書寫與意義中心主義 第五章 文本的辭章與敘事 第一節 關于文本中心觀念 第二節 文本的辭章分析層次 第三節 文本的辭章理論 第四節 文本敘事結構分析 第六章 文本的考據與闡釋學 第一節 經典與闡釋 第二節 經傳與“文史派”(Grammatisch-historasche) 第三節 注釋與闡釋重建 第四節 評注與接受理論 第三編 批評實踐論 第七章 比較文學史論 第一節 歷史分期理論 第二節 世界文學的歷史類型 第三節 東西方文學沖合與世界文學歷史類型的辯證發展 第八章 比較文論學 第一節 比較文論學的命名和意義 第二節 世界文論體系 第三節 跨文化比較中的文論學 第九章 文學譯介研究 第一節 文學譯介與比較文學的關系 第二節 文學可譯性與文化通約性 第三節 翻譯的歷史文化性 第十章 跨學科的文學研究 第一節 跨學科文學研究的歷史與范圍 第二節 文學與自然科學 第三節 文學與社會科學 第四節 文學與人文科學和藝術 第十一章 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 第一節 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的關系 第二節 文化研究的觀念與歷史 第三節 文化研究中的文本、歷史語境與原型問題 修訂版后記 |
精彩內容 | |
曹丕不但指出孔融等人“不能持論”的毛病,就是對于一些漢代學者也甚為輕視。劉勰《文心雕龍》也指出了諸子之后的學者不能“越世高談”的狀況。“不能持論”,這可以說是最早指出中國理論式微的危險存在,這種現象當然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特別是從我們的文化特征進行反思。當代學者近年來也對于中國理論“無聲”與“失語”感到擔憂,可是他們沒有看到,這種現象早已存在,“不能持論”就是失語的原因。即是說,失語失去的是理論話語,而不是無根游談。筆者認為,這種現象確實存在過。從漢代到唐代,中國理論界缺少先秦諸子那樣的大理論家,雖然有王充、揚雄、摯虞、郭象、傅嘏、李康、陸機、張衡、孔融、韓愈、柳宗元等人,但他們的理論造詣與影響已不能與先秦諸子同日而語了。宋明之后,理學發展再次成為中國理論研究的一個高峰。然而以心學為中心的理學思潮畢竟有局限性,它的研究范疇、領域、思想來源等方面,已經對它的發展形成阻礙。主要是不能“博明萬事”,不能“彌綸群言”,所以盡管它也是十分重要的學術思想體系,仍不能在一種文化中形成決定性影響。至于清代實學與后世新學,由于各種原因,還沒有產生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具有世界影響的理論體系。以上只論中國而不論西方,原因在于西方的學術流派本身就是以理論體系為特色的,亞里士多德、普洛丁、笛卡兒、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等學者建立了眾多的理論體系,除了經濟等方面的原因外,正是這種理論體系的發達,才使得西方學術近代以來處于強勢。 立足于這種歷史認識,我們建構比較文學理論體系的設想就不是空泛的。比較文學百年發展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