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6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科目《中國哲學史》考試大綱
參考書
|
《中國哲學史》(第二版),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
考試內容
|
考試范圍和要點:
第一篇 先秦: 中國古代哲學的誕生、中國古代哲學產生的歷史背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制度大變動,百家爭鳴的興起和意義?鬃印ⅰ独献印、墨子、孟子、《管子》、莊子、惠施、公孫龍、荀子的哲學思想。“明于天人之分”的天道觀,“化性起偽”的人道觀,“解蔽”的思想方法。荀子、韓非、《易傳》等各家各派的主要哲學思想、思想特點及其意義。
第二篇 漢——唐:漢初的黃老學派。 獨尊儒術與對儒家神學的批判。王充的哲學思想及“疾虛妄”的批判精神。玄學的盛行與儒、道、釋的鼎立。魏晉玄學興起的的背景。王弼、嵇康、裴頠、郭象等人的“有無(動靜)之辯”、“越名教而任自然”等基本思想及其意義。葛洪、僧肇、范縝的哲學思想。 隋唐時期儒、道、釋的相互作用與合流。隋唐時期哲學論爭的“空有” 、“心物(性相)”之辯等問題。華嚴宗、禪宗。
第三篇 宋元明清:理學的盛行與對理學的分析批判。理學的產生。宋明時期哲學論爭的中心問題:“理氣(道器)”之辯和“心物(知行)”之辯等。張載、王安石、二程和朱熹、陳亮、葉適、陸九淵、王守仁、李贄、黃宗羲、王夫之、戴震等主要哲學家和學派的主要哲學思想及其各自特色、意義。
第四篇 近代(1840年——1949年): 中國近代哲學的變革進程。“古今”“中西”之爭與近代哲學革命。中國近代哲學史的分期和論爭的主要問題。龔自珍、康有為、嚴復、章太炎、孫中山等近代哲學的變革和進化論思想、社會歷史觀。
|
試卷內容結構
|
1、題型分布:一、名詞解釋(6個,各5分,共30分,二、簡答題(4個,各15分,共60分),三、論述題(2個,各30分,共60分)。
2、先秦、漢——唐、宋元明清三部分大約各占30%,近代部分大約占10% 。
|
試卷難易結構
|
1、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占據80%
2、 較難的題目占20%
|
試卷題型結構
|
三種題型: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
|
試卷分值結構
|
一、名詞解釋(6個,各5分,共30分)
二、簡答題(4個,各15分,共60分) 三、論述題(2個,各30分,共60分 |
評分標準和要求
|
1、回答正確;語言表述清楚。
2、要點比較全面;邏輯清楚合理。
3、論述題能夠結合社會歷史實際。
4、論述題有自己的觀點特別是自己的真實思想認識進行論述。
|
備 注
|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