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單項選擇題:1~16小題,每小題1分,共16分。
1. “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形象地表達了動和靜的辯證關系是
A. 靜不是動,動不是靜 B. 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C. 動是必然的,靜是偶然的 D. 動是靜的原因,靜是動的結果
2. “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吾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吾不能,是不 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這段話啟示我們,做事情要區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 區別在于
A.人的主觀努力程度 B. 對人是否有利
C. 現實中有無根據和條件 D. 現實中的根據和條件是否充分
3. 馬克思根據人的發展狀況把人類歷史劃分為三大形態。它們是
A. 自然經濟社會、商品經濟社會、時間經濟社會
B. 原始公有制社會、私有制社會、共產主義公有制社會
C. 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
D. 人的依賴性社會、物的依賴性社會、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社會
4. 列寧說:“意識到自己的奴隸地位而與之作斗爭,是革命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奴隸 地位而過著默默無言、渾渾噩噩、忍氣吞聲的奴隸生活的奴隸,是十足的奴隸。對奴隸生活的 各種好處津津樂道并對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盡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隸是奴才,無恥之徒。”這三 種奴隸的思想意識之所有有如此巨大的差異,是由于
A. 人的社會意識并不都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B. 人的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 人的社會意識中的各種形式之間相互作用
D. 人的社會意識具有歷史繼承性
5. 貨幣的本質是
A. 商品交換的媒介物 B. 商品價值的一般等價物
C. 商品的等價物 D. 商品的相對價值形式
6. 在資本主義社會,農業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間爭奪的是
A. 形成級差地租I的超額利潤 B. 形成級差地租II的超額利潤
C. 形成絕對地租的超額利潤 D. 形成壟斷地租的超額利潤
7. 作為商品的資本是
A. 商業資本 B. 借貸資本 C. 產業資本 D. 流通資本
8.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第一次鮮明地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和任務的會議是
A. 黨的二大 B. 遵義會議
C. 黨的六屆六中全會 D. 黨的七大
9. 國民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提出的著名論斷是
A. 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B. 兵民是勝利之本
C.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 1957年,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指出,在我國,工人階級 與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屬于人民內部的矛盾。如果處理不當,會變成
A. 對抗性的敵我矛盾 B. 非對抗性的敵我矛盾
C. 對抗性的人民內部矛盾 D. 非對抗性的人民內部矛盾
11.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
A.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B. 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
C.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權
D. 實現人民愿望、滿足人民需要、維護人民利益
12. 社會主義的道德建設的核心是
A. 為人民服務 B. 集體主義 C. 誠實守信 D. 愛國主義
13.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尊重和保護人權,認為首要的人權是
A. 參政權、議政權 B. 自由權、平等權
C. 生存權、發展權 D. 選舉權、被選舉權
14.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的
A. 根本任務 B. 根本原則 C. 本質屬性 D. 基本要求
15. 胡錦濤在學習《江澤民文選》的報告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學習《江澤民文選》必 須牢牢把握的主題是
A.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B.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 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 D.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16. 中俄兩國互辦“國家年”活動是兩國最高領導人做出的一項重大政治決定。這表明
A. 兩國的合作重點已轉向文化領域
B. 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內涵已發生根本變化
C. “國家年”活動將成為中俄雙邊長期交往的主線
D. 雙方將全面提升在各個領域的合作水平
二、多項選擇題:17~33小題,每題2分,共34分。
17. 關于龍的形象,自古以來就有“角似鹿、頭似駝、眼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 鷹、掌似虎、耳似牛”的說法。這表明
A. 觀念的東西是移入人腦并在人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
B. 一切觀念都是現實的模仿
C. 虛幻的觀念也是對事物本質的反映
D. 任何觀念都可以從現實世界中找到其本質“原型”
18. 某地鄉村公路邊有很多柿子園,金秋時節農民采摘柿子時,最后總要在樹上留一些熟 透的柿子。果農們說,這是留給喜鵲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鵲都在果樹上筑巢過冬,到春天也 不飛走,整天忙著捕捉果樹上的蟲子,從而保證了來年柿子的豐收。從這個事例中我們受到的 啟示是
A. 事物之間有其固有的客觀聯系
B. 人們可以發現并利用規律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C.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相互利用的關系
D. 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
19. 2006年7月12日凌晨,劉翔在瑞士洛桑國際田聯超級大獎賽男子110米欄比賽中,以12 秒88勇奪冠軍,打破了由英國名將科林?杰克遜保持了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記錄。科林?杰 克遜在談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記錄時,沒有一絲沮喪:“我一點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 興奮。”他說:“記錄本來就是用來被打破的。”這在哲學上的啟示是
A. 創新是永無止境的
B. 不斷超越前人是歷史發展的規律
C. 凡是在歷史上產生的都要在歷史上滅亡
D. 一切事物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作為過程而發展
20.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以人為本中的“人”是指
A. 具體的、現實的人 B. 廣大的人民群眾
C. 作為個體的個人 D. 社會全體成員
21.商品的市場價格發生變化
A. 與貨幣的價值量變化無關 B. 與商品的價值量變化有關
C. 與商品的生產價格變化無關 D. 與商品的供求變化有關
22. 利潤率表示全部預付資本的增殖程度,提高利潤率的途徑有
A. 提高剩余價值率 B. 提高資本有機構成
C. 加快資本周轉速度 D. 節省不變成本
23. 生產要素市場包括
A. 土地市場 B. 商品市場 C. 資本市場 D. 勞動力市場
24. G-W-G′是
A. 貨幣資本的循環公式 B. 生產資本的循環公式
C. 商品資本的循環公式 D. 資本總公式
25.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國共合作為基礎所建立的統一戰線有
A. 國民革命聯合戰線 B. 工農民主統一戰線
C.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 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26. 1942年,毛澤東在《整頓黨的作風》中指出,我們要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風。學 風問題主要是指
A. 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問題
B. 領導機關、全體干部、全體黨員的思想方法問題
C. 我們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問題
D. 全黨同志的工作態度問題
27. 20世紀50年代中期,鄧小平多次強調,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必須接受來自幾個方面的監督,具體包括
A. 黨內的監督 B. 人民群眾的監督
C. 海外人士的監督 D. 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監督
28.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個人收入分配制度,就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其中包括
A. 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B. 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 有效調節過高收入 D. 堅決取締非法收入
29.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其基本要點有
A.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行依法治國
B. 形成一套比較完備的法律制度
C. 對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進行
D. 依法治國的最重要依據是憲法和法律
30.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新型農民,具體措施有
A. 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 B. 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
C. 發展農村文化事業 D. 加速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
3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內容包括
A.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B.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C.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D. 社會主義榮辱觀
32. 從2006年1月1日起,我國廢止《農業稅條例》,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事件,它有利于
A. 促進城鄉稅制的統一
B. 推進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
C. 逐步消除城鄉差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D. 增加農民收入,提高消費水平
33. 中非合作論壇是首腦外交的新形勢。中國國家主席、副主席和總理及非洲4國的總統和 非洲統一組織秘書長參加了第一屆部長級會議并發表講話;14個非洲國家的領導人及44個國家 的88位部長參加了2003年第二屆部長級會議;2006年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更是吸引了非洲
40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參加。首腦外交對中非關系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
A. 推動了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的建立
B. 增進了友誼,促進了貿易往來
C. 體現了平等觀念
D. 開辟了“南南合作”的新路
三、分析題:34~38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回答問題。請將答案寫在答題紙指定位置上。
34. 成仿吾是我國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謀面之前,曾產生 過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學上,他主張浪漫主義,創造社最早就是這樣主張的;他是 從日本留學回來的,一定很洋氣,很瀟灑,因為曾見過一些傲氣十足的詩人,趾高氣揚,高談 闊論;他在國外學軍械制造,或許是莊重嚴肅之人;他在黃埔軍官學校擔任教官,一定有一種 軍人氣概;他曾經跟魯迅進行過革命文學隊伍內部的文學論爭,寫過火氣很重的文章,是不是 有點張飛李逵式氣質呢?”后來,丁玲在陜北見到成仿吾時,第一個感覺就是“我想象的全錯 了”。原來成仿吾是一個“土里土氣、老實巴交的普通人”,一個尊重別人、熱情、虛心、平 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為什么我單單忽略了他是一個經過長征的革命干部、紅軍戰 士、一個正派憨厚的共產黨員呢?”另據老紅軍楊定華回憶說,在長征中見到的成仿吾完全是 士兵的裝扮:破舊的棉軍衣,斜挎干糧袋,手持著一枝手杖。楊定華說,成仿吾在紅軍大學當 政治教員。有人說出他的名字,但誰也不知道他是文學家。
請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丁玲對成仿吾的“合理想象”為什么“全錯了”?
(2)丁玲對成仿吾認識的“轉變”過程對我們正確認識事物有何啟示?
35. 多種經濟成分并存是當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共有的經濟現象。當代資本主義經濟中 不僅有公有制經濟成分,也有國有制經濟成分以及其他經濟成分;在社會主義經濟中不僅有公 有制經濟成分,也有私有制經濟成分以及其他經濟成分。但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 制度的性質是根本不同的。在分析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問題時,有人以“八寶飯”為例做了形象比喻:八寶飯中的糯米是主要成分,沒有糯米不是八寶飯,但糯米本 身并不就是八寶飯;八寶飯里還有其他成分,紅棗、蓮子、核桃、花生、紅豆、砂糖等,沒有 這些成分也不是八寶飯,但這些東西本身也不同于八寶飯。只是把糯米和其他成分組合在一起 并以糯米為主才是八寶飯。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判斷一個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性質的根本標準是什么?
(2)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經濟和其他經濟成分之間是什么關系?
(3)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優越性的主要表現是什么?
36. 減租減息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解決農民問題的基本政策。減租又稱二五減 租,即規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額減收25%,地租的最高額不得超過37.5%。減息的原則是“分半減息”,規定放貸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過10%。下表系1942年至1944年對北岳、太行等五個抗日根據地調查的數據。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當地土地流向及農村階級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
(2)簡述實行減租減息政策的意義。
(3)解決農村土地問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項主要任務。結合此表說明減租減息政策的局限性。
37. 材料1
200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原定比1980年翻兩番的目標,這種增長主要是依賴資 源的高投入、高消耗來實現的。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再翻兩番,是我國實現全面建設 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國單位GDP消耗的資源能源數量遠高于發達國家,也高于印度等發 展中國家。按現行匯率計算,2003年我國單位資源的產出水平,只相當于美國的1/10,日本的1/20,德國的1/6。單位產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國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 國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單位產值能耗最高的國家之一。而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 源比較貧乏,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僅相當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儲量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數礦產資源的人均擁有量不足世界平均 水平的50%。我國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形勢十分嚴峻,1/5的城市空氣污染嚴重,1/3的國土面 積受到酸雨影響,全國水土流失面積356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174萬平方公里,90%以上 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
材料2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挑戰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出何種要求?
(2)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國如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38. 本題為選做題,請在I、II兩道試題中選取其中一道作答,若兩題都回答,只按第I道試 題的成績記入總分。
選做題I:
材料1
截止2005年底,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2000億桶,其中中東地區為7427億桶,約占世 界總儲量的62%。迄今已探明石油儲量居世界前列的5個國家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 威特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都位于波斯灣地區。中東地區石油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2/5,出口 量約占世界總出口量的2/3。
材料2
二戰后中東局勢一直動蕩不定,各種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此起彼伏,連綿不斷。其中僅阿 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就進行了5次大規模的戰爭。而1980年9月發生的兩伊戰爭,則整整打了8年。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危機和海灣戰爭更是牽動了整個世界。時至2003年3月, 美、英又對伊拉克發動了一場“先發制人”的戰爭,迅速占領了伊拉克。2006年7月,黎以之 間再次爆發大規模的沖突。至于小規模的武裝沖突從未間斷過,軍事政變、內戰和恐怖暗殺等 暴力事件也時有發生。可以說,在戰后的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地區像中東那樣經歷如此長期和 頻繁的戰爭與沖突。
結合地圖和所給材料分析中東地區持續動蕩不安的主要根源。
選做題II
堅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諧世界。文明多樣性時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 重要動力。在人類歷史上,各種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存在差 異,各種文明才能相互借鑒、共同提高;強求一律,只會導致人類文明失去動力、僵化衰落。 各種文明有歷史長短之分,無高低優劣之別。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的差異不應成為 各國交流的障礙,更不應成為相互對抗的理由。
我們應該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相互借鑒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長補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動各國根據本國國情實現振興和發展;應該加強不同文明的對話和交流,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慮和隔閡,使人類更 加和睦,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應該以平等開放的精神,維護文明的多樣性,促進國際關系民 主化,協力構建各種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諧世界。
——摘自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發表的《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 榮的和諧世界》講話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運用辯證法的觀點說明為什么不同文明要“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 共同發展”。
(2)簡述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對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意義。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