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大綱解析
(一)研究生分類:
從2010年開始,教育部按照培養目標的不同,正式將碩士研究生分為兩大類:學術性研究生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部決定:擴大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加大應用型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力度。同時,從2010年開始,專業學位研究生開始兩證齊全:既有學位證,也有學歷證。2011年學術性研究生減招5%,共招生約34萬;專業學位研究生擴招16%,共招生約13萬。
1、學術性研究生:
學術性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高層次學術研究型專門人才。
2、專業學位研究生:
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掌握某一專業(或職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與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專業學位研究生包括:法律碩士、建筑學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臨床醫學碩士、口腔醫學碩士、公共衛生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會計碩士、體育碩士、教育碩士、工程碩士、獸醫碩士、風景園林碩士、農業推廣碩士、藝術碩士、社會工作碩士等。
2010年新增19個專業學位,包括:金融、應用統計、稅務、國際商務、保險、資產評估、警務、應用心理、新聞與傳播、出版、文物與博物館、城市規劃、林業、護理、藥學、中藥學、旅游管理、圖書情報、工程管理等。
(二)考研英語試卷分類
從2010年開始,教育部正式將考研英語試卷分為兩大類:英語(一)與英語(二)。英語(一)重學術,沿用之前考研英語的命題趨勢;英語(二)重應用,部分沿用了之前MBA聯考英語的命題趨勢。無論從詞匯及語法考查廣度與深度、文章及題目難度方面而言,英語(一)均比英語(二)考察難度稍大一些。
1、英語(一):
考察對象: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同時部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選考,含法律碩士、建筑學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臨床醫學碩士、口腔醫學碩士、公共衛生碩士等。
2、英語(二):
考察對象:部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選考,含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會計碩士、體育碩士、教育碩士、工程碩士、獸醫碩士、風景園林碩士、農業推廣碩士、藝術碩士、社會工作碩士等。
考生需關注2011年報考院校的招生簡章及專業目錄,詳細了解報考專業的英語考試情況,避免備考出現偏差。
(三)詞匯考察難度加大
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英語考試大綱》明確聲明:“除掌握詞匯的基本含義外,考生還應掌握詞匯之間的詞義關系,如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掌握詞匯之間的搭配關系,如動詞與介詞、形容詞與介詞、形容詞與名詞等;掌握詞匯生成的基本知識,如詞源、詞根、詞綴等。”
上述變化表明,考研英語對詞匯的要求難度加大,考生不僅需要掌握詞匯的中文含義,還需掌握大綱附錄中提到的62個常用前綴與54個常用后綴,以及其他相關內容。考研為全國性選拔考試,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考生人數不斷增加,考研難度必將繼續加大。提醒廣大考生:只有扎扎實實提高英語實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在2010年考研英語各題型之中,詞匯考察難度加大的趨勢體現得淋漓盡致。例如,在寫作B節中,英語(一)考察了題為“文化火鍋”的圖畫作文,呼應最新大綱對于詞匯考察難度加大的最新要求,圖中出現了“儒、佛、道、仁、禮、啟蒙、人本、后現代、解構、莎士比亞、愛因斯坦、京劇、梁祝、功夫、天鵝湖”等文化術語,難倒了眾多考生,“被火鍋”一詞自此風行全國。其實,上述詞匯除“儒、佛”等個別詞匯之外,大部分均不超綱,或由大綱詞匯加附錄中的前綴或后綴形成,或者是考研考生必須具備的文化常識詞匯。
(四)寫作A節難度加大
根據2011年大綱,無論英語(一)還是英語(二),寫作A節均改為兩種題型,每次考試選擇其中的一種形式。
1) 考生根據所給情景寫出一篇約100詞(標點符號不計算在內)的應用性短文,包括私人和公務信函、備忘錄、報告等。
2) 要求考生根據所提供的漢語文章,用英語寫出一篇80-100詞的文章摘要。
出人意料的是,2010年考研英語(一)小作文考察了告示這種題型。在教育部考試中心出版的《考試大綱》和《考試分析》中并未提到告示,但從2004年考研大綱改革以來,歷年教育部考試中心出版的《大綱解析》一書中均詳細講解了告示的寫法。《2011年大綱解析》中將小作文明確分為書信類應用文和告示類應用文兩大題型,詳盡分析了告示的寫作方法,并提供了六篇告示范文。
這再次證明了考研寫作的反押題傾向,命題者重在考查考生的實際英語水平,經常與考生預測逆向思維,反其道而行之。針對2011年的考研寫作復習,希望考生扎扎實實提高英語寫作實力,杜絕僥幸和押題心理,對于書信、摘要、告示、備忘錄、報告等大綱提及的各類題型均應仔細復習,以不變應萬變。
二、大綱用書
針對考研英語,考生務必關注2011年版考研英語大綱用書,說明如下:
(一)《英語大綱》
英語(一)與英語(二)分別出版,教育部考試中心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考試說明:
考生需詳細了解2011年考研英語考察的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等評價目標,以及考試形式、考試內容與試卷結構。
2、試題示例:
參考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參考。代表最新命題趨勢,來自于歷年考研英語最經典真題,可用于考前模考,檢驗復習效果。
3、附錄一:
詞匯表,不附中文含義,可用于檢驗詞匯掌握情況。
4、附錄二:
包括常用前綴后綴、部分國名、洲名及常見縮寫。考生需詳細掌握大綱中涵蓋的62個前綴及54個后綴,這些前綴、后綴放在大綱詞匯前后所形成的新詞,均不超綱。例如:antimatter(反物質), bilingual(雙語的), by-product(副產品), extracurricular(課外的),macroeconomics(宏觀經濟學),microelectronics(微電子),multinational(跨國公司),pseudoscience(偽科學),futurology(未來學),duty-free(免稅的),等等。
另外,附錄中提到的25個國名、七大洲名、常見縮寫亦須掌握,例如:The Netherlands(荷蘭),Dutch(荷蘭語),Dutchman(荷蘭人);Portugal(葡萄牙),Portuguese(葡萄牙語、葡萄牙人);Switzerland(瑞士),Swiss(瑞士人);Antarctica(南極洲),Antarctic(南極洲的);Oceania(大洋洲),Oceanic(大洋洲的);cf. = confer(試比較、參看);c/o = care of (由••••••轉交);cp. = compare(比較); GMT = Greenwich Mean Time(格林威治時間)等等。
5、附錄三:
2009-2010年試題及參考答案。可在考前進行模考,檢查復習效果。
(二)《考試分析》(英語一及二通用):
教育部考試中心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涵蓋大綱參考試題及2006-2010年考研試題、參考答案及詳盡解析,可了解最權威的解題方法與思路。
(三)《大綱解析》:
英語(一)與英語(二)分別出版,本書編寫組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提供完型、閱讀A, B, C三節、寫作的復習方法與模擬試題,僅供參考。
三、考前沖刺:
(一)攻克詞匯:
考研英語目前考察的重點有兩個:一是詞匯、語法等英語綜合實力,二是英美文化常識。很多考生之所以考研失敗,根源在于詞匯未能過關。強烈建議廣大考生盡早攻克詞匯,同時考前每天至少一小時記憶詞匯,不僅需要掌握大綱詞匯的常見中文含義,也應詳細了解每個詞匯的拼寫、英文解釋、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例句及歷年考察情況。
(二)精研真題:
針對考研英語復習,考生需牢記“兩個一切”原則:“一切以大綱為依據,一切以真題為準繩”。真題雖然不太可能原題完全重考,但鑒于考研英語詞匯、詞組、句子結構、篇章結構、選項設置、考點設置、出題方式均較為固定,只要精研真題,高分唾手可得。每道真題可從如下五大層面進行研究:
1、詞匯:
真正做到1996-2010共15年真題中,無論完型、閱讀、寫作,沒有一個詞匯不認識!考研詞匯考察的難點并非詞匯量,而在于一詞多義、熟詞僻義。牢記:考研詞匯的核心意思就是真題中考過的意思!針對考研英語復習,不一定需要死記硬背詞匯書,只需將真題中詞匯徹底掌握即可。
2、選項:
1996-2010共15年真題中,無論完型、閱讀,沒有一個選項不清楚。不僅應該了解正確選項為何正確,還必須徹底了解每個錯誤選項為何錯誤?在原文中有無出處?做錯的題目即考生本人的弱點所在,只要解決所有弱點,高分手到擒來。考生應將做錯的題目應進行標記,考前一周再次進行總結,避免考場再犯類似錯誤。
3、句子結構:
亦即長難句,是考研英語近年難點之一。考生務必做到1996-2010共15年真題中,無論完型、閱讀,沒有一個句子結構不了解。1967年美國語言學大師喬姆斯基出版《句法結構》一書,深刻影響了之后四十年英語語言學及測試學發展。該書核心就是:“英語是用有限的句子結構來表達無限的思想”!只要將歷年真題長難句徹底了解,即可做到2011年考場之上再無難句!詞匯、詞組、句子結構固定,只是重新排列組合而已。
4、英譯漢:
只有將一篇閱讀文章一字一句譯為中文,才算真正讀懂!可將考研閱讀A節與C節經典文章、個人認為最難的文章或錯題最多的文章進行英譯漢的工作,譯完之后再去對照正確譯文,尋找一詞多義或句子結構方面的翻譯錯誤,扎扎實實提高詞匯和語法水平。
5、背誦:
可背誦2000—2010年考研閱讀A節經典文章、個人認為最難的文章或錯題最多的文章,全面掌握文中的詞匯、語法、詞組、句子結構、篇章結構,扎扎實實提高閱讀實力。牢記:看起來最笨的方法往往是最好的方法!求精不求多,求質不求量!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