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專業介紹:
金融學現在是個很熱門的學科,金融學專業主要研究現代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以及整個金融經濟的運動法律。具體研究內容包括:關于銀行與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理論與實務,關于貨幣市場、資本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理論與實務,關于金融宏觀調控及整個金融經濟的理論與實務,以及關于金融管理特別是金融風險管理的理論與實務。主要研究方向有貨幣銀行學、金融經濟(含國際金融、金融理論)、投資學、保險學、公司理財(公司金融)。目前,金融學以取消先前的聯考形式。各大學校都是采用自主命題、自主閱卷的方式組織考試。這些學校的考試科目、考試范圍和參考書目等可通過各學校的研究生處(部)網站查看《201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報考情況:
近十年來,金融學幾乎每年的全國報考人數都排在前5位,金融學也是典型的熱門專業。以近兩年的數據為例,2008年有134,300人報考金融學,在熱門專業報考人數排名中位列第四;2009年128,000人報考金融學,位列第三,2009年依然排在第六位。
經濟學排名第一的中國人民大學,2007年金融學(含金融工程)報考統考人數達到1192人,實際錄取69人,錄取率只有5.8%;2008年的報考統考的人數達到1084人,2009年報考人數為1145人。
2010年,金融學國家線的總分要求是310分,僅次于文學。
但是僅就金融學而言,不同的學校報考和錄取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比較突出的特點有:
從報考的競爭激烈程度來看,不同類型的學校一般滿足這樣的規律:重點財經類大學﹥重點綜合性大學﹥重點文科類大學﹥重點理工類大學﹥一般財經類大學﹥一般大學。
不同地域的學校金融學考試的競爭激烈程度滿足這樣的規律:東部沿海的學校(特別是上海、廣東地區)﹥京津唐附近的學校﹥中部地區學校﹥西部地區學校。例如,上海財經大學的其他專業在全國排名亮點很少,但其金融學盡管錄取人數不少,但淘汰率之高也是驚人的。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因為其特殊性,報考人數也是居高不下。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暨南大學等高校的報錄比一直都偏低。緊跟其后的是武漢大學,湖南大學等院校,而像華南理工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院校,報考的難度相對較低。蘭州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四川大學這些西部地區的學校報考也相對容易,2010年三校的復試線分別為310分、325分和300分,這在34所自主劃線學校中分數線是明顯偏低的。
熱門院校:
原中國人民銀行所屬財經大學金融學專業
中國的金融學最突出的特點是貨幣銀行學比其他方向更具實力。中國傳統的金融業基本上就是銀行業,所以原附屬于中國人民銀行的院校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無論是學生的就業還是金融學科的交流都與銀行有著天然的聯系,許多銀行高層就是從這些學校畢業的,如果成為這些學校的學生,其潛在的意義不言自明。
不過,中國人民銀行的附屬院校有優勢也有弱點。這類院校無論是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都圍繞銀行展開,然而現代金融是以金融市場為核心,金融機構只是金融市場的一個主體,這就限制了這類院校與現代金融的接軌,但是經過最近幾年的調整和轉軌,這些院校揚長避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西南財經大學
推薦理由:國家級重點學科,西部地區經濟學術交流中心,設有國內唯一獲準以“中國”冠名的金融學科研究機構——中國金融研究中心。
專業特色:中國金融中心作為教育部的改革示范基地,中心的碩士生都參加導師的課題組;西南財經大學銀行學的研究在全國十分突出。此外,電子商務學院開設的金融電子化十分有特色。
師資科研:曾先后在該學科長期任教的著名專家有建國后第一部馬克思主義貨幣銀行信用理論專著的作者彭迪先教授、何高著教授,以及留法博士梅遠謀教授、留英學者程英琦教授、溫嗣芳教授、柯瑞麒教授、汪桂馨教授等。現有教授24人(其中兼職教授8人)。
西安交通大學
推薦理由:全國重點大學,211名校,科研實力強勁。
專業特色:是國內最早成立的金融系之一。金融學專業1988年被確定為中國人民銀行直屬院校重點專業。近年國際學術與交流活動頻繁,先后與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國及香港與臺灣等地區多所著名大學建有人才培養與學術交流關系。
師資科研:經濟與金融學院現有教授48人、副教授61人,博士生導師12人,碩士生導師66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及省部級以上有突出貢獻專家12人。設有博士后流動站、金融研究中心、保險精算考試中心。
就業狀況:金融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有:(1)報考研究生,繼續深造;(2)中資與外資金融機構;(3)各級政府管理部門;(4)高校及研究機構。
湖南大學
推薦理由:底蘊深厚,老牌名校,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
專業特色:湖南大學擁有湖南省創辦最早的金融學科,也是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首批部級重點學科,建有比較金融、金融管理和資本市場等3個研究中心。設有貨幣金融學、應用金融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等3個系。
師資科研:擁有湖南大學——諾丁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金融管理研究中心、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資本市場研究中心等4個研究中心。師資隊伍中,院長楊勝剛教授系全國優秀教師、中國金融學會理事,國家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及全國霍英東青年教師獎獲得者教授18人,副教授34人,50%以上的教師有出國留學、訪問經歷。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
推薦理由: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唯一下屬碩士點,導師都是人民銀行系統各個司局的干部,號稱中國金融界的“黃埔軍校”。
專業特色:沒有本科生層次。由于中國人民銀行的背景,有了其他學校不可及的優勢。研究生部非常注重務實性,每個學期,研究生部都為同學們開設專題講座,邀請國內外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實務工作者來校對最新的金融問題、經濟問題進行闡述、討論。每學期至少有兩門由國外大學教授用英語主講的專業課。研究生部碩士研究生均為金融學專業,下設四個研究方向: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學、證券投資學和保險學。
師資科研: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學校的導師大多是奮斗在金融前線的高管,實踐經驗非常豐富,研究生部除了聘請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的著名教授擔任學術顧問外,基礎理論與工具課的國內教授主要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黨校、國際關系學院等院校。另外,利用北京外資銀行多的優勢,經常請外資銀行駐京代表來校介紹各國銀行制度與業務。
原財政部所屬財經大學金融學專業
總體概貌依據原來部門分工,財政部的學校主要是培養財政管理干部,這些學校并不以金融學見長。但最近10年來經濟金融領域的跨學科發展,學科的交叉融合十分突出,金融學專業獲得了較好的發展,在很多方面都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代表性院校:
上海財經大學
推薦理由:位于金融中心的財經名校,廣受考生推崇。
專業特色: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科在全國的金融教學和學術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聲望和較大的影響,現在的目標是在行為金融、保險精算、貨幣銀行、國際金融、證券期貨、信用管理、金融數學與金融工程等學科領域業界領先。
師資科研:目前學院已形成一個機構比較合理的學術梯隊,黃明教授、施錫銓教授、俞自由教授、許謹良教授、戴國強教授、金德環教授、奚君羊教授、龔仰樹教授、丁劍平教授、施兵超教授、陸世敏教授、霍文文教授、應世昌教授、丁健教授、趙曉菊教授、瞿衛東教授、徐曉蘋教授和周繼忠教授等,形成了金融學科專家群。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推薦理由:全國唯一的財經政法類高校,排名一直雄居財經院校榜首。金融與法律結合很有特色。
專業特色:金融學專業1978年獲得全國首批學士學位授予權和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金融學成為財政部部屬院校首批重點學科。“北有黃達,南有周駿”,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金融證券學科在周駿教授的帶領下,實力強大,是國內研究方向最齊全,專業最全的學科,專業覆及投資學(中國教育部唯一批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一所學校開設投資學專業)、銀行學、保險學、證券等。
師資科研: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成果豐碩。周駿教授是我國著名金融學家,在學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以張中華教授、朱新蓉教授等為代表的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已活躍在我國金融教育和科研戰線上。
東北財經大學
推薦理由:不是重點,勝似重點。
專業特色:東北財經大學金融學科建設起始于1952年。198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該校金融學(原貨幣銀行學)專業獲得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學校與中國人民大學、中南財經大學等3所院校首批獲得金融學(原貨幣銀行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金融學專業設立博士后流動站。
原其他經濟部門所屬財經學校金融學專業
總體概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由于并入了中國經濟學院,金融學的實力得到了一定的加強,這類學校還有:重慶工商大學(原重慶商學院,與渝州大學合并)、蘭州商學院財政金融學院、天津商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原北京商學院,與北京輕工業學院、機械工業管理干部學院合并)、浙江工商大學(原杭州商學院)(上面屬于原內貿部直屬)、山西財經大學(原全國供銷社直屬)、安徽財經大學(原安徽財貿學院)(原全國供銷社直屬)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推薦理由:位于首都的經濟貿易類重點大學,金融學專業化程度強,國際化程度高。
專業特色:外經濟貿易大學與中國金融學院合并的基礎上形成,融合兩校之長。2002年,金融學專業成為北京市重點學科。2003年,獲得金融學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并成功增設金融工程學專業。2006年,新增投資學專業。
省(直轄市)屬財經大學金融學專業
這類學校都不屬于名牌大學,但是都是財經類專業學校,有很悠久的歷史,在金融學上有優勢。這些學校特別注重就業問題,培養的實用型人才較多。許多學校金融學碩士點都是其主要碩士點,研究生規模不大,通常金融學招生人數少于10人,就業很容易在本地消化。這類學校有:新疆財經學院、內蒙古財經學院、河南財經學院、廣東商學院、天津財經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河北經貿大學、浙江財經學院、山東經濟學院、貴州財經學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等。
非財經貿易部門所屬大學金融學專業
部門辦學是我國的一個特色,從1999年改革之后,基本上取消了部門辦學,許多學校轉到教育部門下。這些學校或者走工科的路線,或者走部門的路線,其中一些學校保留了原來的傳統,有很強的專業性。這類學校培養的人才就業面不寬,但是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的機會比較多。而且這些院校取消了部門辦學,但是在人員交流,人才培養合作方面還是存在潛在的聯系,就業和實習具備合適的條件。這些學校報考人數不多,考試競爭程度也相對較弱,包括有:中國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長春稅務學院、華僑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
綜合大學的金融學專業
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金融問題顯得越來越復雜和開放,更加需要文理結合、知識面廣、一專多能的金融學人才。綜合大學學科配置齊全,資源豐富,而且豐富多彩的活動和講座能夠擴大知識面,有助于形成特點鮮明的思考方式,同時能夠培養大量的交叉學科人才。相當一批綜合大學的金融學專業很具優勢,如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國際金融和保險學水平還是排名全國第一)、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大學等;還有一些實力不錯的學校,包括:西北大學、蘇州大學、深圳大學、蘭州大學、河南大學、廣西大學、福州大學、東南大學、海南大學、云南大學、湖北大學、內蒙古大學、東北大學、湘潭大學、東華大學、河北大學、中南大學、西南大學、重慶大學、安徽大學、鄭州大學、青島大學、遼寧大學、暨南大學、寧波大學。
文科類大學(含師范類大學)金融學專業
文科大學辦金融學是非常有優勢的,傳統的金融學一直都被劃為文科類。因此許多文科學校都有較長的開辦金融學的歷史,對金融學也比較重視。通過與各個文科學科的對話和交流,文科類金融學科發展可能會更快。文科類學校培養的學生一般知識面比較廣,對現實經濟生活關注比較多,具備比較好的語言能力,適合高層次的理論研究和研究成果的推廣。最典型的就是中國金融學的領頭羊中國人民大學,科研和就業兩端都占盡優勢。緊跟其后的廈門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也日新月異,實力不可小視。一些師范大學也開辦有金融學專業,他們培養的畢業生不僅在金融領域實力不弱,而且從事金融相關的教育教學工作還有先天的優勢。這些學校有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云南師范大學等。
理工科大學的金融學專業
我國理工科學校開辦金融學專業的歷史都比較短,但是發展比較迅速。現代金融學越來越注重數理模型和數量分析,理工科學校憑借強大的數理優勢扶搖直上,特色突出。理工科學校的務實作風、扎實嚴謹受到政府部門和民眾的支持。理工科學校往往能夠培養出大量的高素質的動手能力強的應用性人才。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這些大學都是聲名顯赫的老牌名校,金融學科已經躋身國內先進水平。其他能夠獲得金融碩士點資格的理工科大學一般也都具備一定實力,而且報考難度又相對較小,比較適合跨學科報考。這類學校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長沙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安理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理工科院校金融學是我國金融學的一個潛在勢力,大有后來居上之勢。
就業前景:
金融人才短缺,就業前景廣闊
金融是現代社會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標志性產業,也是一個典型的高收入彈性產業,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金融日益廣泛滲透到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緊緊相連。
2006年底,中國金融業全面開放之后迎來新的階段,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第三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國金融改革發展面臨新的形勢,金融業處在一個重要轉折期,也處在一個重要發展期。以我國的金融中心上海為例,上海金融從業人員僅十多萬人,只占到上海總人口比重的1%以下,而倫敦、香港等國際金融中心城市,這個數字要在20%左右,上海國際金融業的高級管理人才則更加捉襟見肘。綜合而言,金融業務經營類人才將成為各金融單位迫切需求的人才。
目前廣為流傳“北大光華畢業生年薪17萬”、“復旦金融研究生年薪普遍過15萬”之說,盡管無法確定真偽,但這些名校金融畢業生的收入不菲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中華英才網“獵頭在線”發布了《金融行業人才研究報告》顯示,2007年金融專業畢業生其平均起點工資和平均定級月薪分別為2628.52元和3794.91元, 已經排在曾經風光無限的IT業等行業之前。與其他行業相比明顯處于較高水平。報告揭示,金融高端人才年薪都在15萬元以上,其中最高值超過25萬元,8個城市的基金經理平均年薪為21萬元左右。
“并且,崗位不同收入的差距也比較大,不僅崗位,就是同一崗位,不同水平的從業者之間收入差距也比較大,比如現在比較熱門的基金經理職位就是典型。”在某金融資訊公司擔任招聘主管的鐘曉瑜說,能力、學歷、經驗和背景的差別往往使同一崗位的人員所獲得的薪酬也呈現出較大的差別,其年薪在15萬~100萬元之間。
上海、北京、廣東和江蘇這幾個省市對金融行業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對金融行業的中高端專業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從金融行業人才求職活躍度來看,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的活躍程度比較高,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員會主動出擊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獵頭在線”人力資源專家鄭嘯表示,因為金融行業總體上人才缺口較大,對個人而言可選擇的機會也比較多,因此人才的流動率也較大。
報告還顯示,金融業對高端人才的需求顯得格外強勁,企業需求較多的典型高薪職位包括基金經理、高級投資咨詢顧問、投融資經理、金融分析師等。鐘曉瑜認為:“從金融行業特性來說,一個企業的高端人才或者說高端服務,決定著這個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力。金融市場涉及的面很廣泛,銀行、證券、保險和基金,都希望自己能夠涉及的面寬泛些,希望能提供更多渠道的服務,因此它們會著重儲備人才,以便增強國內、國際競爭力層次。”據統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009屆金融碩士班的學生去向,大都集中在外資投行、咨詢公司,還有少數分布于外資企業和政府部門。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