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毛中特部分的第一章、第一節,對于掌握好整個毛中特部分有著高屋建瓴的重要意義,它本身也是2016考研政治的一級重點,命制選擇題、分析題的可能性都很大。一起來復習一遍吧!
一、歷史進程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一個長期思考和探索的過程:
李大釗及黨的早期領導人曾經提出過要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的實踐當中去的思想。黨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分別明確了最終的奮斗目標、民主革命時期的綱領、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堅持無產階級領導權和農民同盟軍等思想,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運用于中國實際的初步成果。
1938年,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作的題為《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中,最先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
通過延安整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為全黨共識。
黨的七大正式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所取得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的理論問題,創立鄧小平理論,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
黨的十三屆四種全會以來,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系列講話,回答了新歷史條件下黨和國家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
二、必要性
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迫切需要,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內在需求。
三、科學內涵
第一,馬克思主義在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實現具體化;第二,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上升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第三,把馬克思主義植根于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
四、兩大理論成果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者之間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系。首先,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思想淵源。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最后,兩大理論成果有著共同的“根”,即馬克思列寧主義。
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希望各位考研的小伙伴們也要擺正認識,堅定信念,2016考研政治勇奪高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