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考查內容
第一部分:基礎微生物部分(60%)
第一章緒論
微生物的發展歷史、地位及作用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態結構
細菌、放線菌結構、功能、化學組成及繁殖方式,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微生物分類單位及鑒定依據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態結構
霉菌、酵母菌的結構、功能、化學組成及繁殖方式,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第四章病毒
病毒的形態結構、特點。噬菌體的形態結構及繁殖方式。
第五章微生物的營養與代謝
微生物的化學組成,營養物及功能,微生物的營養機制。培養基的制備及應用。微生物的代謝及其產物,微生物的產能模式。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命活動與環境條件
單細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長曲線,微生物純培養分離法,滅菌消毒防腐等概念,物化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繁殖的影響、作用機制及影響規律。微生物的生長及其控制。
第七章微生物的遺傳和育種
微生物的遺傳性與變異性,突變和誘變育種,生產菌種保存。基因工程育種。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態
第二部分:食品微生物部分(40%)
第一章食品制造與微生物利用
一、微生物發酵的類型、工藝和設備
二、微生物代謝與調節
三、細菌的利用(醋、味精、發酵乳制品生產)
四、酵母菌利用(面包、酒、酵母細胞的生產)
五、霉菌的利用(豆腐乳、醬油、檸檬酸的生產)
第二章食品變質與微生物
一、食品變質的基本因素
二、食品中的微生物(罐藏食品、乳與乳制品、肉魚類、禽蛋、果蔬)
三、食品中微生物的殺滅方法
第三章食品衛生與微生物
一、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及控制
二、有關食品微生物標準及檢驗方法
參考書:
1、食品微生物學 何國慶/著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微生物學教程(第二版)周德慶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