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考試要求
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筆試科目。它要求考生不但要掌握一般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常識,更應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學會理論聯系實際,科學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各種問題,提高認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便為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各門課程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
二、考試內容
第一章 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方法
經濟規律與經濟主體
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性與階級性
政治經濟學的實證性與規范性
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發展與分化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新古典經濟學與經濟分析方法的現代化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二重性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與時俱進
第二章 商品經濟
貨幣的職能
貨幣形態的變化與紙幣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三次產業和服務產品
服務產品的使用價值
商品經濟發展的歷史意義
資本主義部分
第三章 資本與剩余價值
資本總公式及其矛盾
價值形成和價值增殖
剩余價值率
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
剩余價值生產的兩種方法
工資的本質和形式
名義工資、實際工資與工資水平
資本主義企業形式的變化
第四章 資本流通與交易費用
資本循環
資本周轉
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
預付資本的總周轉與年剩余計值率
交易與交易費用
交易過程的特點
第五章 平均利潤、利息與地租
利潤與利潤率
競爭手段和競爭類別
寡頭競爭與合盟
跨部門競爭與利潤平均化
利潤平均化和生產價格
借貸資本與利息
金融中介與金融資本
信息與銀企關系
資本主義地租的本質
級差地租
絕對地租
地價、地租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第六章 資本主義再生產與經濟危機
資本主義再生產與積累
資本有機構成及其變化
研究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出發點
社會總資本的簡單再生產
社會總資本的擴大再生產
兩大部類平衡發展的要求
擴大再生產條件下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
危機的實質
危機的形成機制及其階段性
第七章 資本積累與企業社會化
大企業的規模與構成
企業的橫向聯合和垂直聯合
業主制企業向股份制企業的發展
現代企業的新特征
委托代理關系的內容
公司制企業委托代理關系的處理
大企業與市場競爭
大企業與中小企業
大企業與創新
第八章 資本積累與國家的經濟參與
國家經濟參與的發展
資本主義國有經濟
宏觀政策調節的目標
政府的財政調節
政府的貨幣調節
收入政策
經濟計劃與產業政策
經濟周期的新特點
第九章 資本國際化與國際壟斷
國際分工及戰后的新特征
世界市場的新變化
勞動力的國際流動
資本輸出與借貸資本國際化
產業資本國際化與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
發達和不發達國家并存及后者的基本特征
經濟全球化
經濟區域化、集團化
資本主義的歷史過渡性
社會主義部分
第十章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導論
社會主義制度的產生
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公有制占主體地位下的非公有制經濟
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公平競爭
第十一章 社會主義生產是公有制基礎上的商品生產
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必要性
充分發展商品經濟的歷史進步性
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特點
第十二章 社會主義生產的調節機制
計劃與市場的基本含義
計劃調節的兩種形式及其優缺點
市場調節的長處和短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涵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競爭
第十三章 社會主義企業經營機制及其市場兼容性
現代企業制度及其特點
現代企業制度的形式和種類
公司制企業的產權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
社會主義企業的經營目標
社會主義經濟中的資本范疇
社會主義企業的資本范疇
社會主義企業的成本和贏利
第十四章 社會主義的商品流通、貨幣流通和資金融通
流通現代化與現代流通企業
價格體制和價格形成機制
貨幣形態和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社會主義經濟中的通貨膨脹
貨幣流通的宏觀調節
社會主義的信用
我國的金融機構體系
社會主義的金融市場
社會主義經濟中的虛擬資本和泡沫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金融風險
第十五章 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和共同富裕
按勞分配及其客觀必然性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制度
按勞分配的歷史進步性和歷史局限性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社會主義的社會保障體系
第十六章 社會主義再生產
經濟增長方式的兩種基本類型
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途徑
兩種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基本指標
社會主義國民收入的分配
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
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宏觀經濟運行方式
社會主義國家政府管理經濟職能的轉變
宏觀調控的目標和調控體系
第十七章 社會主義國家的對外經濟關系
對外開放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
對外開放與國民經濟的宏觀平衡
社會主義國家對外貿易的作用
結束語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而奮斗
三、試卷結構
1.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
2.題型結構
(1)簡述題(每題12分,共60分)
(2)論述題 (每題20分,共 40分)
3.各部分內容的考試比例
第一、二章 10%
資本主義部分40%
社會主義部分50%
四、參考書目
1.《政治經濟學教材(第13版) 》,蔣學模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政治經濟學教材〉學習指南》,孔繁定,王克忠編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