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春暖花開正是備考的黃金時期,2016考研的小伙伴們是不是也感受到這暖暖的春意,心中理想的種子茁壯成長了呢?對于報考2016考研心理學的考生來說,由于該專業公共課分數線較其他科目來說較低,所以考生們在完成公共課備考的同時,專業課的備考也是相當重要的環節,決定著能否進入理想院校的大門。今天都教授帶各位考生來學習一下教育心理學部分“學習的構建理論”這一重要知識點。
學習的構建理論(下)
|
認知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與應用
|
認知構建主義主要是以皮亞杰的思想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與布魯納、奧蘇泊爾等的認知學習理論有較大的連續性,其基本觀點是:學習是一個意義構建的過程,是一個通過新舊經驗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豐富和調整自己認知結構的過程。即同化和順應統一的結果。
1.維特羅克的生成學習理論:
A.學習是學習者通過原有的認知結構與從環境中接受的感覺信息相互作用來生成信息的意義的過程。
B.學習生成過程的模式。所有學習活動都可以用生成過程來解釋。面對不同的學習材料,人們的建構和意義生成方式是不同的,但是一般會經過幾個固定階段。
2.斯皮羅的認知靈活性理論:
A.認知靈活性理論的學習觀。知識分為結構良好領域的知識和結構不良領域的知識;認知靈活性,指學習者通過多種方式同時構建自己的知識,以便在情境發生根本變化的時候能夠做出相應的反應:因為在結構不良領域中,從單一視角提出的每個單獨的觀點雖然不是虛假的或錯誤的,但卻不是充分的。學習分為初級學習和高級學習兩類,構建主義要尋求適合高級學習的教學途徑。
B.認知靈活理論的教學觀。隨機通達的教學原則,運用各種媒體交互技術為學習者提供一個負責與機構不良的學習環境,并由此鼓勵學習者自己對知識的積極探索與建構。
|
社會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與應用
|
社會構建主義是認知構建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是以維果茨基的思想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它主要關注學習和知識構建的社會文化機制。知識來源于社會的意義構建;學習者應在社會情景中積極地相互作用,學習是知識的社會協商。
1.文化內化活動理論:
A.內化理論:學習作為社會文化的內在過程。
B.活動理論:學習通過對活動的參與來實現。
C.支架式教學:文化內化與活動理論的應用。
2.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主要強調日常認知、真實性任務和情境學徒訓練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
A.情境認知與分布式認知。情境通過活動來合成知識,知識是情境化的。分布式認知,是指認知分布于個體內、個體間、媒介、環境、文化、社會和時間等介質之中。
B.情境學習與教學。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活動聯合起來。
C.認知學徒制。
D.拋錨式教學。
|
通過都教授今天的帶來的有關“學習的構建理論”這一重要知識點的講解,各位考生是否都能夠游刃有余的應答了呢?希望大家都能看遍漫漫研路上美景,向著夢想不斷進軍。預祝各位考生金榜題名,取得理想佳績!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