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清明小長假已經過,各位考生躁動的心是否也該收回來了呢?在考研中,一曝十寒是大忌,唯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方能成就最終的勝利。對于考研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今天都教授就帶各位考生來學習一下教育心理學概述的起源、發展過程以及研究趨勢,希望2016考研人知識大廈的建造添磚加瓦。
教育心理學的歷史發展過程
|
起源
|
1.早在1551年,瓊魏斯特的著作就出現了“教育心理學”一詞。
2.柏拉圖認為,知識即回憶。
3.亞里士多德提出了記憶三定律:相似率、相對率、臨近率。
4.洛克提出了白板說。
5.斯塔洛奇提出了“教育應心理學化”。
6.夸美紐斯提出了教育必須遵循自然。
7.赫爾巴特,第一個提出把教學理論研究建立在科學基礎上,并提出了教學四階段:明了,聯想,系統、方法。
8.詹姆斯與卡特爾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影響最大的兩個人。
9.杜威倡導兒童中心運動。
10.莫伊曼倡導實驗教育學運動,提倡對兒童進行研究。
11.拉伊出版了《實驗教育學》,完成對實驗教育學的系統論述。
|
發展過程
|
1.初創時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
A.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學》標志著教育心理學誕生,這本書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內容包括人類的本性、學習心理、個別差異及其原因三個部分。
B.這時期形成了學習理論兩大流派:行為主義、格式塔學派。
C.我國最早的教育心理學著作是1908年方東岳譯,日本校原又一著作的《教育實用心理學》,1924年廖世承編寫我國首本《教育心理學》。
2.發展時期(20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末):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占據主導地位。其中杜威的實用主義為基礎的“從做中學”思想及維果茨基是這時代的代表人物。
3.成熟時期(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重視為學校教育服務,人本主義思潮出現了奧蘇泊爾是這時期的代表人物。
4.深化拓展時期(20世紀80年代以后):體系越來越完整,研究愈發深入,視角愈發綜合,構建主義作為新的認知學習理論的影響很大。
|
|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趨勢
|
1.研究趨向日趨全面,關注教與學兩方面的心理問題。
2.關注影響教學的社會心理因素。
3.注重實際教學中各種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的研究。
4.年齡特點、個別差異以及個別化教學研究繼續受到關注。
5.更為關注學習者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學習的內在過程和機制。
6.開始研究電子學習的規律和信息技術的使用,使得教育心理學可以跟上社會發展。
|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