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4年5月,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新常態之“新”,意味著不同以往;新常態之“常”,意味著相對穩定,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速度適宜、結構優化、社會和諧。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經濟新常態的時政熱點。
時政熱點1
習近平——“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是一個重大理論命題,又是一個重大實踐命題。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新的成果,標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其實就是貫徹了問題導向。
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
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征。
時政熱點2
習近平兩提“新常態”《人民日報》連續3天發文闡釋
進入新常態,也進入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就要爬坡過坎,從粗放到集約,從低端到高端,結構調整的任務更加艱巨。正因為客觀條件的變化,中國經濟必然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結構不合理轉向結構優化,從要素投入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隱含風險轉向面臨多種挑戰。
經濟新常態,需要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培育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從根本上說,就是向改革要動力,向結構調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潛力;就是要“激活力”,把該放的權放到位,讓市場主體真正放開手腳;就是要“補短板”,把該做的事做好,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就是要“強實體”,把該給的政策給足,夯實發展的微觀基礎。
時政熱點3
李克強施策“新常態”——以調結構打造經濟“升級版”
時政熱點4
李克強“改革十策”——持續推微刺激 提合理區間論
第一策是“促放權”;
第二策是“惠民生”;
第三策是“穩增長”;
第四策是“保就業”;
第五策是“調結構”
第六策是“推創新”
第七策是“薦國貨”,中國外交開始擺脫“襯衫換飛機”的模式,進入“高鐵換牛肉”的新時代。
第八策是“曬家底”;
第九策是“求真話”;
第十策是“督執行”。
時政熱點5
李克強——在調控上不搞“大水漫灌”
李克強指出,必須堅持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注重實施定向調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針對性地實施“噴灌”、“滴灌”。
要全力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要努力增加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
要進一步創造條件,支持實體經濟做大做強。
大綱考點鏈接:
1.《毛中特》:“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