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的本質是:
A.主體對各種認識要素的建構B.主體通過實踐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C.主體對客體本質的內省D.主體對客體信息的選擇
22.一切唯物主義認識論都是:
A.選擇論B.反映論C.建構論D.創造論
23.古希臘哲學家說:沒有理性,眼睛是最壞的見證人。對這句話分析正確的是:
A.揭示了感性認識是整個認識過程的起點B.揭示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統一
C.認為理性認識可以脫離感性認識而存在,是錯誤的觀點D.強調理性認識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認了感性對認識的作用
24.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長河中有無數礁石和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藥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從哲學上講,這段話包含的唯物辯證法觀點是:
A.非理性因素是人的重要認識能力B.科學需要創新才能發展
C.意志對人的認識的進行是一種重要的支撐力量和推動力量D.科學創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25.真理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這是馬克思主義真理觀上的辯證法。對真理相對性的正確理解:
A.真理與謬誤之間沒有確定的界限B.對同一對象不同的乃至對立的認識都可以是真理
C.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很多種的D.真理有待擴展和深化
26.真理和謬誤的根本區別在于:
A.真理是絕對的,謬誤是相對的B.真理是有條件的,謬誤是無條件的
C.真理是客觀的,謬誤是主觀的D.真理是對事物的正確反映,謬誤是對事物的歪曲反映
27.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唯心主義在哲學的各個領域都曾受到過致命的批判和打擊,唯獨在歷史觀方面一直處于統治地位。唯物史觀的創立最終將唯心主義從它的“最后避難所”中驅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觀承認:
A.社會內部矛盾推動社會發展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C.社會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D.社會歷史規律是可知的
28.恩格斯指出:“在歷史上出現的一切社會關系和國家關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論觀念,只有理解了每一個與之相關的時代的物質生活條件,并從這些物質條件中被引申出來的時候,才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
A.社會意識及其載體都是社會存在B.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C.社會意識具有反作用D.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29.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指出:“不同氣候的不同需要產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產生了不同種類的法律”,這一觀點的積極意義在于說明:
A.國家的社會法律制度、民族精神都根源于地理環境的本性
B.人所生存的自然環境因素決定著社會法律制度的形成
C.地理環境影響并作用于人類社會,是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
D.地理環境既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也決定社會發展的方向
30.馬克思指出:“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機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這句話揭示了:
A.人們總是依據生產工具以及分工狀況來建立一定的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
B.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
C.社會形態的更替必然表現在生產工具的變化上
D.資本主義社會比封建社會優越,其優越性表現在生產工具的進步上
答案:21B22.B23.D24.C25.D26.D27.B28.D29.C30.A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