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1.馬克思主義的直接理論來源是:
A.德國古典哲學
B.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C.法國、英國空想社會主義
D.歐洲人文主義
2.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中國化是:
A.在馬列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逐步實現的
B.中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過程
C.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指導和運用于中國實踐,從而豐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過程
D.對中國傳統哲學批判繼承的過程
3.唯心主義產生和發展的根源:
A.生產力低下和科學不發展,片面擴大了精神的作用
B.社會沒落反動階級的擁護和利用,使其得以保存和廣泛流傳
C.人們在認識過程中的主觀性、直線型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
D.片面夸大概念理性
4.下列命題中屬于客觀唯心主義的有:
A.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創造物
B.世界統一于存在
C.萬物皆在我心中
D.絕對理念是萬事萬物的本原
5.黑格爾認為:自然界只是觀念的“外化”,它在時間上不能發展,只是在空間中展示自己的多樣性,因此,它把自己所包含的一切發展階段同時地和一個挨著一個地展示出來,并且注定永遠重復總是同一的過程。黑格爾這個觀點是:
A.主觀唯心主義
B.客觀唯心主義
C.主觀辯證法
D.形而上學
6.實踐是人類的基本存在方式,這是因為:
A.實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礎
B.實踐創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C.實踐構成了人的特殊生命形式
D.實踐創造出了人之為人的一切特征
7.客觀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世界,聯系的普遍性的表現在:
A.每一事物內部的聯系
B.一事物與它事物的聯系
C.世界是相互聯系的整體
D.世界的普遍聯系是通過中介來實現
8.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公孫龍認為“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其錯誤是割裂了事物的:
A.一般和個別的關系
B.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C.抽象和具體的關系
D.普遍和特殊的關系
9.“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老子的這句話中包含的哲學道理是:
A.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
B.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
C.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D.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10.下列格言或成語中,體現量變質變規律的有:
A.九層之臺,起于壘土
B.有無相生,前后相隨
C.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D.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11.下列例子中屬于否定之否定現象的有:
A.冰─水─汽
B.生產糧食─糧食被人消費─生產糧食
C.團結─批評─團結
D.光的微粒說─光的波動說─光的波粒二象說
12.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實踐觀引入認識論,徹底劃清了:
A.能動革命的反映論與直觀被動的反映論的界限
B.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界限
C.唯物主義反映論與唯心主義先驗論的界限
D.辯證反映論與形而上學反映論的界限
13.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所講的主體是:
A.一般的抽象的人
B.從事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
C.一定的集團和社會
D.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現實的人
14.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主體與客體關系的內涵包括:
A.實踐關系
B.認識關系
C.價值關系
D.審美關系
15.對于同一棵大樹,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畫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調,植物學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態特征,這是由于:
A.人的感覺受理性指導
B.人的認識具有能動性
C.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基礎
D.已有的認識影響感覺活動
16.當原子論被科學所證實之后,道爾頓斷言:“物質是最終的、不可再分的單元。”整個19世紀,原子論占了絕對地位。但是1897年電子的發現,帶來了一場深刻的物理學革命。這時,電子的發現者湯姆生在1900年的《元旦獻詞》中聲稱:“在已經基本建成的科學大廈中,后輩物理學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補工作就行了”,電子再不可分了。但隨后基本粒子的大量發現,又宣告了這一預言的破產。以上這段材料說明了:
A.相對真理是絕對真理的具體表現
B.絕對真理是不存在的
C.在一定條件下,人們只能達到對客觀世界的近似正確的反映
D.任何科學真理都是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辯證統一
17.真理和價值的關系是:
A.追求價值以追求真理為基礎
B.追求真理以追求價值為目標
C.真理和價值的統一是在社會實踐中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D.真理和價值都要通過實踐檢驗
18.下列事物中,屬于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存在”范疇的有:
A.人們的物質生產實踐活動
B.人們實踐活動所利用的自然資源
C.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
D.人們實踐活動所創造的生產力
19.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包括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和生產資料的生產,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最主要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主要表現在:
A.物質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
B.物質生產的發展決定著整個社會的性質和面貌
C.物質生產方式的變革是社會歷史變革的根本原因
D.物質生產對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但不是決定作用
20.馬克思曾指出:“如果說,在中世紀的黑夜之后,科學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興起,并以神奇的速度發展起來,那么,我們要再次把這個奇跡歸功于生產。”同時也認為“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這說明:
A.從一定意義上說,生產的需要決定了科學的產生和發展
B.科學是一般的生產力
C.科學不是生產力的獨立的、直接的要素
D.科學越來越不具有獨立性
21.上層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其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設施。下列關于上層建筑的理解正確的是:
A.上層建筑由政治上層建筑和思想或觀念上層建筑組成
B.政治上層建筑是意識、思想的“物質的附屬物”
C.政治上層建筑和思想上層建筑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
D.政治上層建筑是觀念上層建筑的前提和基礎
22.馬克思指出,科學“是歷史的有力的杠桿”,“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這意味著:
A.科學技術是社會進步的革命因素
B.社會歷史是由科學技術所決定的
C.科學技術革命是社會動力系統中的一種重要的動力
D.科學技術具有多方位的社會功能
23.同自然規律相比,社會規律的特點表現為:
A.社會規律形成于人的實踐活動之中
B.社會規律是人的自覺活動的規律
C.社會規律只有通過人的自覺活動才能實現
D.人們對社會未來發展方向可以做出科學上的預見,但不能預見具體事件的發展
24.商品經濟是與自然經濟相對應的經濟形態,它具有與自然經濟不同的特征是:
A.商品經濟是交換經濟
B.商品經濟是以簡單再生產為特征的經濟,勞動以自然分工為基礎
C.商品經濟是開放型、開拓進取型經濟
D.商品經濟是以社會化生產為物質基礎的經濟形態
25.使用價值是指物的有用性,而價值是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凝結。下列關于使用價值與價值的表述,正確的有:
A.使用價值是永恒范疇,而價值是歷史范疇
B.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而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
C.使用價值是具體勞動創造的,而價值是由抽象勞動形成的
D.使用價值和價值既相互依存,互為前提,又相互對立
26.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商品的兩個基本因素,缺一不可。當生產者把商品賣給消費者時:
A.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得到了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
B.生產者既實現了商品的使用價值,也實現了商品的價值
C.生產者實現了商品的價值,卻讓渡了商品的使用價值
D.消費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價值,卻支付了商品的價值
27.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的同一勞動過程的兩個方面,二者的區別在于:
A.具體勞動是勞動的具體形式,抽象勞動是一般的人類勞動
B.不同的具體勞動的質不同,抽象勞動沒有質的差別
C.具體勞動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抽象勞動體現商品生產者之間的關系
D.具體勞動是使用價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勞動是價值的惟一源泉
28.馬克思指出:“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把金銀等貴重金屬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這是因為:
A.金銀是貴重的稀有金屬,具有價值
B.金銀本身所具有的天然特性最適合充當貨幣
C.人們偏好擁有金銀等貴重金屬
D.金銀是天然的,不需要付出勞動
29.在商品經濟運行中,價值、價格、供求三者之間的關系是:
A.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B.價格受價值影響,隨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動
C.價格由價值決定,反映價值并反映供求關系
D.價格由價值決定,受供求關系影響又制約供求關系
30.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剩余價值理論的基礎,它是:
A.是對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批判、繼承和發展
B.為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奠定了理論基礎
C.是隨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科學理論
D.是研究價值形成和價值分配的理論
31.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是物質資料再生產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一。對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過程分析的意義在于揭示:
A.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中資本運動所采取的形式
B.可變資本是工人創造的價值的一部分
C.不僅可變資本而且全部資本都是工人的勞動創造的
D.工人的個人消費不過是為資本家再生產勞動力
32.資本家把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或剩余價值的資本化就是資本積累。影響資本積累數量的因素有:
A.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
B.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水平
C.預付資本量的大小
D.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之間的差額
33.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關于資本主義工資的問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科學地區分勞動和勞動力是揭示資本主義工資本質的關鍵
B.資本主義工資的基本形式分為計時工資和計件工資兩種
C.資本主義工資小于工人在生產勞動中創造的新價值
D.資本主義工資掩蓋了雇傭工人的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的區別
34.馬克思關于資本有機構成學說論證了:
A.相對過剩人口的形成
B.技術進步條件下生產資料生產的優先增長
C.平均利潤的形成
D.利潤率的下降趨勢
35.資本主義積累過程總是伴隨著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
A.單個資本的增大
B.科學技術的進步
C.生產資料的優先增長
D.平均利潤率的下降
36.馬克思指出:“我們在這里最初看到的利潤,和剩余價值是一回事,不過它具有一個神秘的形式,而這個神秘化的形式必然會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產生出來。”恩格斯也指出:“馬克思一有機會就提醒讀者注意,決不要把他所說的剩余價值同利潤或資本贏利相混淆。”對這兩段話的正確理解是:
A.利潤是剩余價值的一種具體形式
B.剩余價值是利潤的本質內容
C.剩余價值是資本的贏利
D.利潤常常只是剩余價值的一部分
37.列寧說:“從自由競爭中生長起來的壟斷并不消除競爭,而是凌駕于這種競爭之上,與之并存,因而產生許多特別尖銳特別劇烈的矛盾、磨擦和沖突。”壟斷并不能消滅競爭,其原因在于:
A.壟斷資本主義的基礎仍然是生產社會化
B.壟斷資本主義經濟仍然是商品經濟
C.壟斷資本主義仍然是私有制經濟
D.不存在“絕對的集中”和“純粹的壟斷”
38.在商品經濟中,價值規律始終發揮作用。但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各個階段,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表現形式卻有所不同。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表現形式有:
A.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B.價格圍繞交換價值上下波動
C.市場價格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
D.市場價格圍繞壟斷價格上下波動
39.壟斷高價和壟斷低價并不否定價值規律,壟斷價格的形成只是使價值規律改變了表現形式。因為:
A.壟斷價格不能完全脫離商品的價值
B.按壟斷低價的買賣行為,仍然是等價交換
C.從整個社會看,商品價格總額和商品價值總額是一致的
D.壟斷高價是把其他商品生產者的一部分利潤轉移到壟斷高價的商品上
40.經濟全球化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其明顯表現有:
A.跨國公司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
B.國際貿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C.國際金融交易的總額大大超過了國際貿易的總額
D.國際直接投資迅速增長,投資格局多元化
41.馬克思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社會主義最終取代資本主義,需要經歷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這是因為:
A.資本主義已經積累了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豐富的統治經驗
B.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還有調整的余地,在一定程度上允許生產力繼續發展
C.落后國家首先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在物質技術基礎上超過資本主義需要相當長時期
D.社會主義在一國或幾國首先勝利,面對國外敵對勢力的破壞,可能出現倒退和反復
42.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兩次飛躍是:
A.19世紀中葉,社會主義從空想發展到科學
B.19世紀七十年代,社會主義從理論發展到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實踐
C.20世紀初,社會主義從理論發展到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實踐
D.20世紀中葉,社會主義由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
43.空想社會主義的局限性表現在:
A.未能揭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經濟根源
B.看不到埋葬資本主義的力量
C.沒有看的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命運
D.找不到通往理想社會的現實道路
44.社會主義首先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
A.革命的客觀形勢和條件所決定的B.屬于特殊發展狀況
C.不違背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D.歷史發展規律作用的結果
45.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呈現多樣性的特點,原因是:
A.根本指導思想的多樣化
B.各個國家生產力發展狀況和社會發展階段
C.歷史文化傳統的差異性
D.時代和實踐的不斷發展
46.馬克思主義政黨產生的條件有:
A.階級基礎,即工人運動的發展
B.思想基礎,即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傳播
C.組織基礎,工會的發展
D.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
47.馬克思主義政黨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核心,其領導主要是:
A.思想領導
B.政治領導
C.組織領導
D.軍隊領導
48.馬克思主義預見未來社會的科學立場和方法體現在:
A.在揭示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基礎上指明社會發展的方向
B.在剖析資本主義社會舊世界中闡發未來新世界的特點
C.對未來社會進行精心設計
D.立足于揭示未來社會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詳盡的細節描繪
49.共產主義實現的必然性體現為:
A.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所決定的
B.以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發展為依據的
C.社會主義運動的實踐,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的興起和不斷發展用事實證明
D.共產主義是依據社會發展規律設立的社會發展目標
50.實現共產主義的長期性表現在:
A.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需要很長時期
B.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得很好,不可能轉變為社會主義
C.當代資本主義的滅亡和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轉變是長期的
D.當代社會主義已經被資本主義所擊敗
參考答案
1.ABC2.ABCD3.ABC4.AD5.BD
6.ABCD7.ABCD8.ABCD9.CD10.AD
11.BCD12.ABCD13.BCD14.ABCD15.ABD
16.ACD17.ABCD18.ABD19.ABC20.ABC
21.ABC22.ACD23.ABCD24.ACD25.ABC
26.CD27.ABC28.AB29.ACD30.ABC
31.BCD32.ABCD33.ABCD34.ABCD35.CD
36.ABD37.BCD38.ACD39.ACD40.ABCD
41.ABCD42.AC43.ABD44.ACD45.BCD
46.AB47.ABC48.ABD49.ABCD50.AC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