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解題思路】
1.網絡技術的社會作用;
2.在網絡生活中加強公德自律的方法;
3.網絡立法應該堅持的原則。
【答案要點】
1.網絡技術的社會作用:
①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其中,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②網絡技術的應用,提高了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引起了社會關系的變化;變革了人的實踐活動方式;并解決了一系列的全球性問題。
③要重視網絡技術的應用,但是要反對片面夸大其作用,認為網絡技術可以主宰、變革人類的一切,否認社會基本矛盾、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斗爭的“技術決定論”和“技術悲觀論”。
④網絡技術可以為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主義的發展進步提供新的可能性,開辟人類社會發展的廣度和深度。但是,網絡技術本身是中性的,不存在姓“資”姓“社”的問題,不能決定社會制度的基本屬性,關鍵在于網絡技術的社會應用。
⑤科學技術的社會應用是一把雙刃劍,科學技術不同的社會應用會產生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社會后果,網絡問題本身呼喚我們既要大膽應用網絡搜術,又要大力加強網絡技術管理,以趨利避害。⑥社會主義國家應該積極大膽地推進網絡技術應用,把社會主義優越性與網絡技術優越性結合起來,在積極推廣應用中加強管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在網絡生活中加強社會公德自律:
①正確使用網絡工具。在利用網絡這一先進工具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同時,要提高鑒別善惡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網站,不瀏覽不良內容。
②健康進行網絡交往。網絡交往要做到誠實無欺,不侮辱、誹謗他人,更不能參與網絡色情游戲、賭博等活動。積極參與網絡文化的建設與管理,營造有利于個人身心健康和個人品德培養的良好的網絡環境。
③自覺避免沉迷網絡。適度上網對學習、工作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長時間沉迷于網絡對人的身心健康有極大損害。因此應當從自己的身心健康發展出發,學會理性對待網絡。
④養成網絡自律精神。網絡的虛擬性以及行為主體的匿名隱蔽特點,使得道德規范所具有的外在約束的效用明顯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個體的道德自律成了維護網絡道德規范的基本保障。應當在網絡生活中培養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監督的網絡空間里,自覺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3.針對網絡發展雙刃劍的特點,網絡立法應當堅持的原則:
①促進網絡發展與加強監管相結合的原則。制定和實施網絡法律規范的目的是維護和促進網絡的健康發展。監管網絡上各種活動、制裁網絡上的不法行為,不應最終束縛信息網絡的發展。
②信息自由與社會公共利益有機結合的原則。從充分發揮信息網絡功能出發,從社會公共利益出發,對網絡上的自由進行必要的限制。
③與現代網絡發展相適應、與傳統法律規范相協調的原則。網絡法律規范的制定和實施既要針對網絡的特點作出新的規定,又必須與傳統法律規范相協調。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