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題目:毛概戰略
內容:
中國 改造 日本 政府
社會 主義 民族 革命
湖南 領導 報告 高潮
人民 糾正 持久 矛盾
干部 通知 目前 決議
發刊 本本 關系 延安
分為六句話,每句話的首詞連起來是:“中國社會,湖南人民干部發刊”(有點象報社),記住首詞后就可以把整個內容會議起來。每個詞語代表一本書,標題代表兩本書,具體如下:
戰略:《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936年《戰爭和戰略問題》1938年
中國:《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1939年
改造:《改造我們的學習》1941年
日本:《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1935年
政府:《論聯合政府》1945年中共七大
社會:《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1925年
主義:《新民主主義論》1940年
民族:《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1938年
革命:《將革命進行到底》1948年
湖南:《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年
領導:《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1943年
報告:《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1948年
高潮:《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1955年
人民:《論人民民主專政》1949年
糾正:《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1929年
持久:《論持久戰》1938年
矛盾:《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1957年
干部:《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1948年
通知:《關于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1931年
目前:《目前形式和我們的任務》1947年
決議:《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鄧小平主持1981年
發刊:《共產黨人發刊詞》1939年
本本:《反對本本主義》1930年
關系:《論十大關系》1956年
延安:《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年
下面按照我做的順序具體介紹: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936年
分析了中國革命戰爭的四個特點:
①中國是一個正好子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國,而且經過了1924——1927年的革命
②敵人的強大
③人民軍隊的弱小
④共產黨的領導和土地革命02
①④規定了中國人民軍隊的可能發展和可能戰勝其敵人
②③規定了中國人民軍隊的不可能很快發展和不可能很快戰勝其敵人,這就決定了戰爭的持久性
《戰爭和戰略問題》1938年
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是戰爭解決問題。”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1939年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一科學概念,即“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2.強調認清中國國情的重要性“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依據”
3.分析了社會性質,提出革命對象、革命動力
4.指出中國革命如果沒有無產階級的領導,就必然不能勝利
5.提出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改造我們的學習》1941年
對“實事求是”作了新解釋:
“事實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認為這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度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1935年
1.指出“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經濟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這是“他們從娘肚子帶出來的老毛病”94
2.闡明了與民族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分析了買辦資產階級發生分裂和比那化的可能性
3.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即革命性和動搖性、妥協性是由軟弱性決定的01
《論聯合政府》1945年中共七大
1.指出只有經過民主主義,才能達到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天經地義
2.提出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由各黨各派組成“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
3.對人民戰爭的思想作了概括: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充分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有一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軍隊作為骨干,有一整套的正確戰略戰術,善于根據情況的變化,進行游擊戰和運動戰,并以根據地為依托,實行“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進行人民戰爭
4.概括了我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判03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1925年
1.分析了中國資產階級的特殊情況,科學地劃分為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指出各自的政治態度
2.指出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92
3.揭示了中國革命的對象
4.提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闡明認清對象對革命勝利的極端重要性
《新民主主義論》1940年
1.指出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
2.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
3.論述了“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體、政體,并提出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歸納綱領
4.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個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92
5.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1938年
指出:“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實事求是,才能完成確定的任務”,“科學的態度是實事求是”
《將革命進行到底》1948年
第一次公開使用人民民主專政概念。中共中央政治局報告中首次提出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年
1.總結辛亥革命失敗原因:“國民革命需要一個大的農村變動。辛亥革命沒有這個變動,所以失敗了。”
2.指出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
3.揭示了中國革命的對象
4.分析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
《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1943年
第一次從哲學高度對黨的群眾路線作了理論概括,把黨的群眾路線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辯證法和唯物論有機地統一起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1948年
1.制定了迅速奪取全國勝利的各項政策,確立了革命勝利后建設人民民主專政新國家的藍圖,為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論上做了準備
2.說明在全國勝利局面下,黨的工作中心必須由鄉村轉到城市,必須把恢復和發展生產作為黨的中心任務
3.分析了當時中國的五種經濟成分的發展狀況和黨必須采取的正確政策
4.估計了中國人民民主革命勝利后國內外的階級斗爭的新形勢,提醒全黨警惕“糖衣炮彈”,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1955年
在按語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在社會經濟制度發生根本變革的時期,尤其是這樣。”
《論人民民主專政》1949年
1.總結中國民主革命勝利基本經驗,“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
2.完整提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進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
3.科學闡明新中國國家政權的性質及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與相互關系
4.指出“我們現在的方針是節制資本主義,而不是消滅資本主義”00
5.提出新中國在政治上必須實行一邊倒,即倒向社會主義一邊
《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1929年
指出:要通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黨員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式的分析和階級勢力的估量,從代替主觀主義的分析和估量”,“使黨員注意社會經濟的調查和研究,由此來決定斗爭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
《論持久戰》1938年
1.分析了中日雙方矛盾的四個基本特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關鍵)、敵寡助我多助94.99
2.批駁“速勝論”和“亡國論”99
3.預見了抗日戰爭的三個階段:防御、相持、反攻99
4.闡明兵民是勝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來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99
5.把抗日游擊戰爭放在戰略地位考察,依據國情,即“中國是一個處于進步時代的大而弱的國家”95
6.闡明了戰略防御理論,應承認積極防御,反對消極防御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1957年
1.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社會主義的矛盾問題,提出了正確區分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
2.分析了社會主要矛盾和黨的中心任務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3.論及了民主與專政,民主與集中的關系
4.辨證地論證了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關系
5.指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是我國具體的歷史條件的產物
6.詳盡論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不是首次提出)
7.闡述了知識分子問題
《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1948年
1.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2.提出土地改革的總路線:“依靠貧農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工業生產”
3.第一次把官僚資本主義列為革命對象
《關于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1931年
提出“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
《目前形式和我們的任務》1947年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義的三大經濟綱領:
①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
②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③保護民主工商業
2.提出土改的兩個原則:
①必須滿足貧農雇農的要求
②必須堅決地團結中農,不要損害中農的利益
3.人民軍隊的十大軍事原則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鄧小平主持1981年
1.指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出發,量力而行,積極奮斗,有步驟分階段地實現現代化的目標
2.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了比較完整、系統的論述,并把它們提高到“靈魂”、“精髓”的高度,凸現了它們的本質意義
3.實事求是,就是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就是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
4.實事求是地評價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及毛澤東思想,并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分析毛澤東晚年的錯誤
《共產黨人發刊詞》1939年
1.提出黨在革命中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93.02
2.第一次提出“馬列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
3.把黨的建設稱為“偉大的工程”
4.指出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兩個基本特點;是中國革命的兩個武器,黨組織是掌握這兩個武器的英勇戰士95
5.分析了革命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的對帝(帝、封)、革命動力(無、農、城、民)、革命的形式(武裝斗爭)
《反對本本主義》1930年
1.是黨內第一篇反對教條主義的文獻01
2.是黨內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線的文章
3.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4.認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開始形成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
5.提出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6.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確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
《論十大關系》1956年
1.明確了建設社會主義必須根據中國情況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標志著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始
2.闡述了正確解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則,強調要處理好這些矛盾的各個方面以調動各種積極因素
3.闡述了重工業、農業的關系
4.論述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5.第一次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
6.將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系作為一個大問題提出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年
第一次提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中心問題,即“基本上是一個為群眾的問題和一個如何為群眾的問題”
帖子地址:http://bbs.kaoyan.com/t5600212p1。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