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哲學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重要部分,尤其以二、三、四章考察頻率最高,世界物質性作為第二章的重要內容,需要考生重點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和根本方法,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打下理論基礎。下面都教授就用一張圖表來帶考生讀懂世界的物質性。
知識點 | 知識點具體內容 | 歷年相關真題 |
哲學基本問題及其內容 | 第一方面,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何者為第二性的問題。 第二方面,人們的思維能不能正確認識客觀世界的問題。何者為第一性,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二者有無同一性,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 2009年單選第1題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 對哲學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唯物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物質,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是物質的產物。 唯心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精神,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物質是意識的產物。 主觀唯心主義把主觀精神作為唯一真實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客觀唯心主義把某種脫離物質、脫離任何個人的精神變為獨立的存在,并把它作為世界的本原。 | 2000年單選文科卷第2題 |
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 根據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學又可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可知論認為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不可知論認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認識或不能被完全認識的,否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 | |
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 辯證法是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世界,認為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內部矛盾。 形而上學則堅持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 |
馬克思主義物質觀 | 列寧關于物質的定義“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于物質并反作用于物質。從物質與意識的對立關系中來把握物質、規定物質,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物質是世界本質的觀點的根本特點。 | 2002年多選第16題,2005年單選第1題 |
意識的起源和本質 | 意識的起源:意識是物質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像。意識從其起源來看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還是社會歷史的產物,在意識產生過程中社會實踐特別是勞動起了決定性作用。 意識的本質: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像。意識在形式上是主觀的,在內容上是客觀的。 | 2012年單選第1題 2007年多選第17題 2002年多選第17題 2001年單選第2題 1999年單選第2題 2005年單選第1題 2002年多選第16題 |
通過今天的學習,各位考生應該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馬哲第二章的世界物質性復習到位,同時在圖表中都教授列出了歷年考題,希望考生們能以題帶點,將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預祝各位考生金榜題名!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