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第一章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第一節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歷史條件
一、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
中國共產黨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反復探索,在總結成功和失敗經驗的基礎上,找到了中國自己的革命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指導革命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在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第二次飛躍發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在改革開放的嶄新實踐中,開始找到了中國自己的建設道路,創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引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勝利前進。
二、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作為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創立者,鄧小平緊緊抓住"實事求是"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總結了世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特別是總結了中國的"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的嚴重錯誤,大膽汲取和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群眾創造的新經驗,緊緊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無論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還是毛澤東及其同志,由于歷史時代的局限性,都沒有解決好的根本問題,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在社會主義發展的理論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
三、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時代背景、理論基礎和社會歷史條件
(一)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三個階段
從總體上看,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1、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到十二大(1982年)是鄧小平理論主要觀點的形成時期。
2、從十二大(1982年)到十三大(1987年)是鄧小平理論逐步展開、形成輪廓的時期。
3、從十三大(1987年)到十四大(1992年)是鄧小平理論走向成熟、形成系統的時期。
(二)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歷史條件
1、馬克思主義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理論基礎。
2、1957年至1977年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根據。
3、1978年以來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嶄新經驗是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現實根據。
4、對當今世界的特征及其主題的觀察、分析和科學判斷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根據。
綜上所述,鄧小平理論正是這樣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并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鄧小平理論既體現著鄧小平本人的杰出貢獻,又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三)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確立
鄧小平同志逝世后,我們黨明確指出,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和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黨的十五大明確地將鄧小平理論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并列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寫進了黨章。這一指導思想的確立具有重大意義,它對于保證我們黨領導人民堅定地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第二節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一、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全黨全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一)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
(二)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今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
(三)鄧小平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四)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鄧小平理論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鄧小平理論忠實地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原則立場,即集中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忠實地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觀點,即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忠實地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思想方法,即實事求是。因而鄧小平理論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在觀察問題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上,在關于世界發展的普遍規律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的認識上,在關于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和實現使命的基本原則問題上,都是一致的;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內容無不源于馬克思主義。從這一點來說,鄧小平理論忠實地繼承和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因而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在忠實繼承和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鄧小平理論又對馬克思主義在新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過程中有了新的發展,形成了呼應時代特征和當代中國實際的新的內容和體系,從而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具體表現在:
1、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一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在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的實踐基礎上總結了新的經驗,即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2、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科學水平。
3、鄧小平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等,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
4、鄧小平理論貫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面,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
(五)鄧小平理論是全黨全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科學理論,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標志,我們踏上了新時期改革開放的征程。在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我們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令世人矚目,我們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二十幾年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證明,鄧小平理論是我們建設這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是指導中國人民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科學理論,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