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記者昨日查詢,武漢地區已有9所“一本”院校相繼在學校官方網站曬出2014屆畢業生就業率,其中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就業率均低于本科生。業內人士分析,由于畢業時間不統一,研究生就業率到12月份統計會更準確。
不得不承認,近幾年,有著碩士研究生學歷的大學生就業率低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為什么會出現這種“高學低就”的局面呢?我想原因是多樣的,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絕對應該引起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研究生“高學低就”,真的是教育路“劍走偏鋒”嗎?
分析一下如今我國高校的現狀。首先,中國大力發展高等教育,高校規模不斷擴大,在本?粕粩嘣黾拥耐瑫r,研究生的擴招人數也在不斷激增。根據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聯合下發的《201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通知》和《2003年教育統計數據》,前者顯示,2012年,我國研究生計劃招生規模達584416人;后者顯示,2003年,研究生招生總數為268925。兩者相較得出,2012年的招生規模比2003年增長了1.17倍。但這種增長率或許只是“看起來很美”,研究生專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的“脫節”,亦應成為教育部門重視的問題。
“高不成,低不就”也是研究生就業率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研究生就業期望值與社會實際需求難以有效對接,用人單位不再盲目“高消費”,從而會導致他們就業率下降。研究生比本科生、專科生在精力和經費上投入的多,因而對工作有著更高的期望,他們扎堆在人才資源豐富的中心城市,不愿意去有大量需求的邊遠地區,再加上工資待遇不對接,所以,在研究生就業中“高不成低不就”現象只能愈加明顯。同時,作為多年來研究生主要就業領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國有大中型企業等用人單位擇才由“學歷型”向“能力型”轉變,用人單位不再盲目地追求人才“高消費”,也是研究生就業率下降的一個原因。
人才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高學歷、高素質人才的增多也是一個好的現象。中國大學教育近些年快速發展,實現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這是不容置疑的成功之處。但大學教育以“為社會培養中高級人才”為根本目的,這些中高級人才將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核心戰斗力”。但從大學生的擴招,特別是研究生的擴招來看,其并不是從教育規律本身出發,而是在一味地追求辦學規模、辦學業績和經濟利益,這樣一來難免讓教育“功利化”,難逃“一切向錢看”之嫌。
教育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與高等學校的管理者們,應該把精力放在積極轉變人才培養觀念上,而不是盲目擴大教育規模上,把高等人才的招錄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把好“入口關”;積極了解就業市場,注重研究生的“實用性培養”,注重培養“精致人才”,培養與社會能發生“同頻共振”的人才,形成就業的“核心競爭力”,在“質”和“量”中更加注重“質”。我想,長此以往,研究生就業前景不佳的情況將得到根本改觀。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