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9.人生病時會出現發燒、疲倦、頭疼、咳嗽、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癥狀。有人認為,生病時出現這些癥狀是為了盡快清除病原體,讓人恢復健康。比如,發燒是為了讓人保持高體溫以便殺死病原體。但是,也有研究人員發現,疲倦、頭疼、心情抑郁和食欲不振等癥狀與清除病原體并沒有直接的聯系。他們據此推測,有些癥狀的出現不是為了提高個人的生存率,而是為了保護整個種群的利益。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研究人員的推測?
A.病原體常常通過患者、醫生、護士及患者家屬擴散開來。
B.一些病人在還沒有發燒的時候,也會出現頭疼、乏力和食欲不振等癥狀。
C.出現疲倦、頭疼和心情抑郁等癥狀是為了節約能量,便于人體繼續保持高體溫以殺死病原體。
D.17世紀黑死病傳到一個英國村莊的時候,已被感染的村民為了不讓病原體擴散,主動自我隔離,從而保護了周圍村莊的安全。
E.疲倦、心情抑郁等癥狀是為了讓人減少社交,防止病原體人傳人;咳嗽等癥狀是為了讓同伴們知道自己生病了,最好離遠些。
30.鵝,通體潔白,脖頸纖細流暢,常引頸高歌,緩步行走。秦漢時期,鵝已成為“慶祭喪婚,節歲禮饋”的必設之物,雖然也偶上餐桌,但其身價昂貴,只有貴族才可享用。東晉時期大書法家王羲之養鵝、愛鵝之雅事傳于后世。一般認為,他養鵝、愛鵝,是為了觀察鵝行走的步態而體悟書法之道、君子之風。但也有專家認為,王羲之養鵝、愛鵝,其實也看重鵝的藥用價值。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專家的觀點?
A.《隋書》說鵝肉“肥膩而滑,味美可口”,到了宋朝,鵝開始成為舌尖上的美味,鵝類菜品琳瑯滿目。
B.在道教流行的魏晉時期,鵝常被看作體內懷有仙氣的禽鳥,融仙風與道骨于一體,食之益處良多,王羲之可能對此亦有同感。
C.南朝醫家陶弘景發現,鵝血能緩解藥石引發的癥狀;而唐朝孟詵《食療本草》還認為,鵝肉、鵝血均有解毒功效,對服食丹藥的人大有裨益。
D.王羲之為天師道世家出身,曾與道士許邁共同修道服食丹藥,常不遠千里采買藥石,其間發現鵝血、鵝肉能緩解服用藥石引發的燥熱癥狀。
E.魏晉名士崇尚自然,喜好養生,加之當時道教和煉丹術習染,社會名士中服食藥石之風盛行,而內服藥石達到一定劑量即可使人中毒乃至死亡。
31.近日,火車無座票和有座票價格相同的話題再次引起廣泛關注。有人在暑期買不到有座票,持無座票上車后又找不到座位,于是在“站得實在辛苦”之余,覺得“有無同價”有失公平。他們認為,既然一個有座位、另一個無座位,兩者享受的服務不一樣,價格怎么可以一樣呢?對此,有專家卻認為,如果鐵路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將有、無座位的票價拉開差距,就可能對低收入者產生不利影響。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專家的觀點?
A.現在的無座票只是表明沒有事先預留座位,無座票乘客上車后仍可能找到座位,如果實行無座票打折政策,有座票乘客會覺得不公平。
B.如果無座票打折,就會激勵一些人去購買無座票,而買了無座票的人上車后看到空座位一般總會去坐,這種“蹭座”行為會加大鐵路公司的監管成本。
C.即使“有無同價”,與較晚購到無座票相比,提早買到有座票仍需要在時間和精力等方面付出更多的代價,這意味著有座票的真實價格其實是高于無座票的。
D.目前,鐵路公司以先到先得的原則先售完有座票,再出售無座票,低收入者只要早些去搶票,還是可以買到有座票的。
E.如果鐵路公司執行"誰花錢多誰就有座位使用權"的原則,完全按市場供需來決定票價,那么在出行高峰期,低收入者可能完全沒有機會得到座位。
32.蘇洵,字明允,是北宋文人蘇軾的父親,自南宋以來人們常以老泉稱蘇洵。但是,宋以后又有人發現,蘇軾雖號東坡居士,但晚年也自號“老泉山人”。蘇東坡有詩云“寶公骨冷喚不聞,卻有老泉來喚人。”此處,蘇軾自稱為“老泉”。與蘇軾幼子蘇過交往甚密的葉夢得在其《石林燕語》中證實,蘇軾“晚又號老泉山人,以眉山先塋有老翁泉,故云”。由此,有專家認為,南宋以來的人們將蘇洵稱作老泉純屬誤傳。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專家的觀點?
A.明人黃燦、黃煒在《重編嘉祐集紀事》中說,他們親眼見到有人向他們展示的
蘇軾《陽羨帖》上有“東坡居士、老泉山人”之圖記。
B.宋人梅堯臣曾作《題老人泉寄蘇明允》詩云:"泉上有老人,隱見不可常。蘇子居其間,飲水樂未央。”這很容易讓人以為蘇老泉即蘇洵。
C.宋時避諱規矩嚴格,蘇軾的祖父名蘇序,蘇軾在作詩文集序時均將“序”改稱"敘",從不敢違反避諱的規矩。
D.宋光宗時郎曄《經進東坡文集事略》稱蘇軾為"老泉仲子也":《三字經》的作者王應麟也說“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其中的"蘇老泉”即蘇洵。
E.西方人取名,經常用其祖父、外祖父或其他上輩的名字,以此表達紀念、尊敬、繼承或榮耀之意。
33.加強考勤管理,某公司制訂了相關條例。其中兩條為:
(1)對連續3天以上未按時打卡且年終績效排名在倒數10%之內的員工,扣發年終獎;
(2)對出現多次未按時打卡但年終績效排名在前10%之內的員工,不扣發年終獎。
若該公司根據條例決定不扣發員工王某的年終獎,則以下哪項最能解釋該公司決定的合理性?
A.王某年終績效排名在前10%之內。
B.王某沒有連續3天以上未按時打卡。
C.王某雖多次未按時打卡但年終績效排名在倒數10%之外。
D.王某若年終績效排名不在前10%之內,則他不曾多次未按時打卡。
E.王某沒有連續3天以上未按時打卡或者其年終績效排名不在倒數10%之內。
34.羅馬帝國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但西羅馬早在公元5世紀就土崩瓦解,東羅馬也在15世紀走向終結。如此龐大的帝國為何走向末路?有網友研究發現,羅馬帝國的水渠管道有相當一部分是用鉛鑄造的。近年來又有考古人員發現,古羅馬人的遺骨中鉛含量異常,有的到了足以引發健康問題的程度。由此,這些網友認為,水在流經鉛管道的時候被鉛污染了,羅馬居民天天飲用鉛污染水,發生了鉛中毒現象,從而加速了帝國的衰亡。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網友的觀點?
A.羅馬人廣泛使用銀作為貨幣和裝飾,而用來冶煉出銀的銀礦石主體是鉛,這使得羅馬帝國每年產鉛量巨大。
B.鉛金屬熔點低又易鑄造成型,拿來做水管極為合適,也可以用來制作生活中各種方便實用的合金工具。
C.羅馬人習慣用鉛制容器加熱葡萄汁,而實驗發現在鉛容器中熬制葡萄汁減少至三分之一時,每升葡萄汁中會含有高達一克的鉛。
D.羅馬帝國早期很少有鉛中毒的記載,直到公元7世紀,才有東羅馬帝國的個別醫師描述過慢性鉛中毒癥狀,但對中毒原因莫衷一是。
E.羅馬帝國的鉛水管里一般會結有一層很厚的水垢,這些水垢阻擋了水和鉛的接觸,使得水中的含鉛量極少,并不足以威脅人的健康。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