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改變的不只是學校名稱,還有培養方式。此后,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從“科教結合”走向“科教融合”。
2014年,國科大首招本科生,這所研究型的大學又開始了“本碩博一貫式”培養的探索道路。這條路究竟引領學生走向何方?具備什么素質的學生將適合乘上這趟“頭班車”?記者采訪了國科大校長丁仲禮。
記者:首招本科生對研究生的培養有什么影響?
丁仲禮:國科大仍然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的大學,發展本科生教育并不等于放松研究生教育。我相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本科畢業后,不會立即走上工作崗位或者出國,而是愿意留在國內高等學府繼續深造。國科大招本科生的目的是為培養研究型人才做好預備工作。
學校針對本科生推出了“三段式”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第一階段為一年半的公共基礎課學習,之后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和學習表現重新選擇最適合、最感興趣的專業。第二階段為一年半的專業基礎課學習,接下來學生可以再次自主選擇具體的專業方向,確定專業導師。第三階段為第四學年的專業學習和科研實踐。在確定專業方向和專業導師后,學生將首先到與中科院有密切合作關系的國外高水平大學或研究所學習研修一學期,然后回到專業導師所在研究團隊及實驗室,一邊參與“研討班”式的學習,一邊做本科畢業論文,也可在條件滿足的前提下自然過渡到研究生學習階段。所以說,本科生教學是在為研究生教學儲備優秀人才。
記者:本科階段培養和研究生階段培養是如何打通的?
丁仲禮:研究生,顧名思義,應該以做研究為主,學習為輔。課程教學可以有,但大部分應該是研討式的學習。現在有些研究生被當作“勞動力”,而不是學科創新人才,在創新能力培養上用力不夠。研究生教學首先要過渡到以研討式的學習為主,進而帶動本科生教學的“轉型”。本科生教學要首先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進入研究生階段做準備。同時,本科生也要和研究生一樣參加研討班學習,進實驗室從事科研實踐。以畢業論文為例,國科大要求本科生做真正的科學研究,而不是簡單地做一個研究練習,要求學生學會查資料、寫讀書報告、和同學討論,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處理數據,學會從實驗結果中歸納出“自己的觀點”,寫出論文,要求并不比研究生論文低多少。
同時,國家想要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學科帶頭人,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只著眼于研究生階段,而應該從本科階段甚至更早就打好基礎,即做好分階段培養,不應該出現斷層。國科大有豐富的優質教學資源,但我們還需要不斷探索如何建立“科教融合”平臺,既培養高素質人才,又出重大科研成果,建成一流機構。
記者:對于科研院所式的大學,在學生培養方面如何探索自己的特色道路?
丁仲禮:國科大仍在探索階段,如在本碩博的教育教學體系中,教材如何選擇、課程如何設置、專業如何交叉、采取何種教學方式等。國科大希望盡己所能,做到最好。再比如,我們的本科生同研究生一樣,都實行導師制。對于導師來說,如何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敢于挑戰“高風險”的科學問題,就需要探索。國科大之所以更愿意邀請前沿領域科學家,而不僅僅是“講課清楚”的老師來講課,就是為了讓學生盡早接觸學科前沿。并且,班級不能開大,保證對每名學生負責。學生的成績不能只看期末考試,平時作業也要打分。總之,要建立質量保證體系。
科教融合是國科大要長期堅持的戰略。我們要求研究所的優秀導師不斷融入國科大的教學中,專任老師要融合到研究所的科研中。也就是說,遴選高學術水平的專家來給學生授課,避免“照本宣科”式的教學。
記者:如果本碩博貫通,您認為學生在各階段應該重點學什么?
丁仲禮:本科階段,學生要有扎實的公共基礎課知識和寬博的專業基礎知識,為研究生階段打好基礎。研究生階段,學生要重點學會如何做科研,圍繞某一領域或方向甚至某一科學問題學深學透,要對歷史演變到研究現狀都了然于胸,學會從已有的紛繁知識、信息中發現新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推動學科進步。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